宋朝宰相列表

以下为两宋宰相列表。该表收录尚书左右仆射(左右丞相),也即所谓“宰相”以及参知政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同平章事等,也即所谓“执政”。元人脱脱领衔的宋辽金三朝史多有错讹,宋史《宰辅表》也不例外。该表所依据的是王瑞来《宋史宰辅表考证》以及该书所引用文献凡数十种。

执政进拜大部分与枢密院有关,枢密院长官在宋代的资格先后为: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同签书枢密院事。[1] 元丰改制之后,五代以来非正式官衔的参知政事以及平章政事暂时退出了执政进拜范围,改以三省侍郎为执政。至南宋又恢复了参知及平章的设置。偶尔会出现官衔前加“权”字如“权知枢密院事“者,为暂代。表中会有如“落□□”(落致仕、落节钺)等表达,“落”指的是撤回。南宋后期,史弥远去世后执政进拜较为混乱,由于多次加“执政恩数”(也作“执政恩例”),即与执政同等待遇,宰辅表在编纂时有错误地将恩数列入进拜范围的情况。关于靖康之变后中国北方的宰相拜免情况请参考金朝宰相列表

北宋

编辑

宋宰辅年表,前九朝始建隆庚申,终靖康丙午,凡一百六十七年,居相位者七十二人,位执政者二百三十八人。

公元 纪年 宰相进拜加官 宰相罢免 执政进拜加官 执政罢免
960 建隆元年庚申太祖正月甲辰即位 二月乙亥,周宰相范质自守司徒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参知枢密院事依前守司徒,加兼侍中。王溥自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参知枢密院事加守司空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魏仁浦自枢密使、行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加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范质 王溥 魏仁浦
二月乙亥,范质、王溥并罢参知枢密院事。 吴廷祚(二月乙亥,自枢密使加同中书门下二品)

赵普(加兵部侍郎、枢密副使)[1]

961 二年辛酉 范质 王溥 魏仁浦 吴廷祚 赵普
962 三年壬戌 范质 王溥 魏仁浦 赵普(加检校太保兼御史大夫、枢密使) 六月癸巳,吴廷祚自枢密使出为雄武军节度使,依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963 乾德元年癸亥 范质 王溥 魏仁浦 赵普
964 二年甲子 正月庚寅,赵普自枢密使加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壬寅,加监修国史。
范质 王溥 魏仁浦 赵普
正月戊子,司徒范质以太子太傅,司空王溥以太子太保,尚书右仆射魏仁浦依前守本官,并免。 李崇矩(枢密使)

王仁赡(枢密副使)

薛居正(参知政事)

吕馀庆(参知政事)

赵普拜相
965 三年乙丑 赵普     李崇矩

王仁赡

薛居正

吕馀庆权知成都府
966 四年丙寅 赵普 李崇矩

王仁赡

薛居正

967 五年丁卯 三月十七日丙午,赵普自门下侍郎加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昭文馆大学士。十二月,赵普丁母忧,丙子起复。 [1]
赵普
李崇矩

薛居正

沈义伦(自西川转运使加户部侍郎,迁枢密副使)

正月甲寅,王仁赡自枢密副使责授右卫大将军,罢归本班。
968 开宝元年戊辰 赵普 李崇矩

薛居正

沈义伦

吕馀庆(召还)

969 二年己巳 赵普 李崇矩

薛居正

沈义伦

吕馀庆

970 三年庚午 三月戊辰,右仆射赵普落起复,加特进。 赵普 李崇矩

薛居正

沈义伦

吕馀庆

971 四年辛未 赵普 李崇矩

薛居正

沈义伦

吕馀庆

972 五年壬申 赵普 薛居正(兼提点三司淮南、荆湖、岭南诸州水陆转运使事)

沈义伦

吕馀庆(兼提点三司荆南、剑南诸州水陆转运使事)

刘熙古(自端明殿学士、兵部侍郎除参知政事)

九月癸酉,李崇矩以枢密使出为镇国军节度使
973 六年癸酉 九月己巳,薛居正自吏部侍郎、参知政事加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仍兼都提点湖南等路转运事、监修国史。沈义伦自户部侍郎、枢密副使加中书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仍兼提点剑南等路转运事。
赵普 薛居正 沈义伦
八月甲辰,赵普自左仆射以检校太傅、河阳三城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1] 薛居正(兼修五代史)

卢多逊(自翰林学士、兵部员外郎迁中书舍人、参知政事)

楚昭辅(自左骁卫大将军判三司迁枢密副使)

五月庚申,参知政事刘熙古足疾,以户部尚书致仕。九月丁卯,参知政事吕馀庆以疾迁尚书左丞免。薛居正同年下半年拜相。
974 七年甲戌 薛居正 沈义伦 卢多逊 楚昭辅
975 八年乙亥 薛居正 沈义伦 卢多逊 楚昭辅
976 九年丙子太宗十月癸丑即位。十二月,改太平兴国元年。 十月庚申,薛居正自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加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昭文馆大学士。沈义伦自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加尚书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卢多逊自吏部侍郎、参知政事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薛居正 沈义伦 卢多逊
卢多逊

楚昭辅 (以枢密副使领宣徽院事。旋进枢密使)

曹彬(自宣徽南院使、义成军节度使迁枢密使)

卢多逊拜相
977 二年丁丑 薛居正 沈义伦 卢多逊 楚昭辅 曹彬
978 三年戊寅  薛居正 沈义伦 卢多逊 楚昭辅 曹彬
979 四年己卯 十月乙亥,薛居正自尚书左仆射加司空。
薛居正 沈义伦 卢多逊
楚昭辅

曹彬(加侍中)

石熙载(自枢密直学士迁签署枢密院事)

980 五年庚辰 薛居正 沈义伦 卢多逊 楚昭辅

曹彬

石熙载

981 六年辛巳 九月辛亥,赵普自太子太保加守司徒兼侍中、昭文馆大学士。
薛居正 沈义伦 卢多逊 赵普
六月甲戌,尚书左仆射薛居正薨。 楚昭辅

曹彬

石熙载(自刑部侍郎、枢密副使迁户部尚书、枢密使)

十一月己未,枢密使楚昭辅以左骁卫上将军免。
982 七年壬午 沈义伦 卢多逊 赵普 四月戊辰,卢多逊自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责授兵部尚书免。庚辰,沈义伦自尚书右仆射责授工部尚书免。 曹彬

石熙载

窦偁(左正谏大夫、[1]枢密直学士加参知政事)

郭贽(自中书舍人加参知政事)

柴禹锡(宣徽北院使兼枢密副使)

十一月,参知窦偁卒。
983 八年癸未 十一月壬子,宋琪自刑部尚书、参知政事,李昉自工部尚书、参知政事,并守本官,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赵普 宋琪 李昉 十月己酉,赵普自司徒兼侍中以检校太尉兼侍中、武胜军节度使出镇邓州。 石熙载

郭贽

柴禹锡

王显(宣徽南院使,加检校太保,进枢密使)

弭德超(宣徽北院使,并兼枢密副使)

宋琪(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李昉(参知政事)

李穆(参知政事)

吕蒙正(参知政事)

李至(参知政事)

张齐贤(同签书枢密院事)

王沔(同签书枢密院事)

正月戊寅,枢密使曹彬以天平军节度使免。 四月壬子,枢密副使弭德超坐诟同列,语涉怨望,削官并亲属配琼州。七月辛未,参知政事郭贽坐被酒奏事,责授秘书少监。八月庚戌,枢密使石熙载有疾,以尚书右仆射免。
984 雍熙元年甲申 十二月庚辰,宋琪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昭文馆大学士。李昉加监修国史。 宋琪 李昉 柴禹锡

王显

吕蒙正

李至

张齐贤

王沔

正月癸酉,参知政事李穆卒。
985 二年乙酉 宋琪 李昉 十二月丙辰,宋琪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本官免。 柴禹锡

王显

吕蒙正

李至

张齐贤

王沔

十二月丙辰,柴禹锡自枢密副使以左骁卫大将军免。
986 三年丙戌 李昉 王显

吕蒙正

王沔(签书枢密院事)

辛仲甫(自御史中丞迁给事中、参知政事。)

张宏(自枢密直学士迁右谏议大夫,并枢密副使)

正月戊戌,李至自参知政事以礼部侍郎免。七月戊子,张齐贤自签书枢密院事迁秩知代州。
987 四年丁亥 李昉 王显

吕蒙正

王沔

辛仲甫

赵昌言(自御史中丞迁枢密副使)

四月己亥,张宏自枢密副使以御史中丞免。
988 端拱元年戊子 二月庚子,赵普自检校太师兼侍中、山南东道节度使加太保兼侍中、昭文馆大学士,吕蒙正自给事中、参知政事加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监修国史,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赵普 二月庚子,李昉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尚书右仆射免。 王显

吕蒙正

王沔

辛仲甫

张宏

杨守一(自内客省使迁宣徽北院使、签书枢密院事)

三月甲戌,赵昌言自工部侍郎、枢密副使责授崇信军节度使行军司马。九月乙酉朔,杨守一卒。
989 二年己丑 赵普 吕蒙正 王显

王沔

辛仲甫

张宏

张齐贤(左谏议大夫、签书枢密院事迁刑部侍郎、枢密副使)

张逊(自盐铁使迁宣徽北院使、签书枢密院事)

990 淳化元年庚寅 赵普 吕蒙正 正月戊子,赵普自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守太保兼中书令、西京留守、河南尹。 王显

王沔

辛仲甫

张宏

张齐贤

张逊

991 二年辛卯 九月己亥,李昉自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监修国史。张齐贤自刑部侍郎、参知政事加吏部侍郎、同平章事。 吕蒙正 李昉 张齐贤 九月己亥,吕蒙正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吏部尚书免。 陈恕(自盐铁使、给事中,并参知政事)

张逊(自宣徽北院使、签书枢密院事迁枢密副使)

温仲舒(自枢密直学士并左谏议大夫,迁枢密副使)

寇准(自枢密直学士并左谏议大夫,迁枢密副使)

贾黄中(自翰林学士并给事中、参知政事)

李沆(自翰林学士并给事中、参知政事)

三月乙丑,辛仲甫自给事中、参知政事以工部尚书知陈州。

四月辛巳,张宏自枢密副使以吏部侍郎免。

九月丁酉,王沔自参知政事、守户部侍郎,陈恕守给事中,并免。

癸卯,王显自检校太傅、枢密使责授随州刺史、崇信军节度观察处置等使。

992 三年壬辰 李昉 张齐贤 三月乙未,赵普守太师,给宰相俸,西京养疾。 张逊

温仲舒

寇准

贾黄中

李沆

993 四年癸巳 十月辛未,吕蒙正自守吏部尚书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李昉 张齐贤 吕蒙正 六月丙寅,张齐贤自吏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尚书左丞免。十月辛未,李昉自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以本官免。 柴禹锡(知枢密院事)

刘昌言(同知枢密院事)

吕端(参知政事)

赵镕(宣徽北院使)

向敏中(同知枢密院事)

苏易简(参知政事)

赵昌言(参知政事)

六月壬申,张逊自枢密副使、同知院事责授右领军卫将军。

寇准自左谏议大夫、[1]枢密副使、同知院事罢守本官。

十月辛未,贾黄中、李沆自给事中、参知政事,

温仲舒自左谏议大夫、[1]同知枢密院事,并罢守本官。

994 五年甲午 吕蒙正 柴禹锡

刘昌言

吕端

赵镕

苏易简

寇准(参知政事)

995 至道元年乙未 四月癸未,吕端自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加户部侍郎、同平章事。 吕蒙正 吕端 四月癸未,吕蒙正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尚书右仆射出判河南府。 赵镕

寇准

钱若水(同知枢密院事)

张洎(参知政事)

正月癸亥,赵昌言自参知政事以户部侍郎知凤翔府。戊辰,刘昌言自同知枢密院事以给事中免。四月癸未,柴禹锡自知枢密院事以镇宁军节度使知泾州。苏易简自给事中、参知政事以礼部侍郎出知邓州。


钱若水为宋代宰辅中首名未经历五代的。

996 二年丙申 吕端 赵镕

钱若水

张洎

李昌龄(参知政事)

七月丙寅,寇准自参知政事以给事中守本官免。
997 三年丁酉 真宗三月癸巳即位 四月癸卯,吕端自户部侍郎、同平章事加监修国史。 吕端 温仲舒(参知政事)

王化基(参知政事)

李惟清(同知枢密院事)

李至(参知政事)

李沆(参知政事)

曹彬(侍中、枢密使)

夏侯峤(枢密副使)

向敏中(枢密副使)

正月丙子,张洎自参知政事以刑部侍郎免。五月甲戌,李昌龄自参知政事责授忠武军节度行军司马。六月乙巳,钱若水自同知枢密院事以集贤院学士免。八月己亥,赵镕自知枢密院事以寿州观察使免。李惟清自同知枢密院事以御史中丞免。
998 咸平元年戊戌 十月戊子,张齐贤自守户部尚书、知安州加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沆自户部尚书、参知政事仍本官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 吕端 张齐贤 李沆 十月戊子,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吕端有疾,以太子太保免。 曹彬

向敏中

王化基

杨砺(枢密副使)

宋湜(枢密副使)

十月戊子,李至自工部尚书、参知政事以检校太傅、武胜军节度使免。

己丑,温仲舒自吏部侍郎、参知政事以礼部尚书免。

夏侯峤自枢密副使以户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兼秘书监、翰林学士免。

999 二年己亥 十一月,南郊礼成,张齐贤加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李沆加中书侍郎。 张齐贤 李沆 向敏中

王化基

王显(枢密使)

宋湜

曹彬、杨砺卒。
1000 三年庚子 张齐贤 李沆 十一月丙申,门下侍郎张齐贤以朝会失仪,守本官免。 向敏中

王化基

周莹(知枢密院事)

王继英(知枢密院事)

王旦(同知枢密院事)

正月壬辰,枢密副使宋湜卒于澶州。

二月癸亥,王显自枢密使以山南东道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免。

1001 四年辛丑 三月庚寅,吕蒙正自行尚书左仆射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向敏中自行兵部侍郎、参知政事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李沆 吕蒙正 向敏中 王旦(自给事中、同知枢密院事除参知政事)

周莹

王继英

冯拯(同知枢密院事)

陈尧叟(同知枢密院事)

王钦若(参知政事)

三月辛卯,王化基自参知政事以工部尚书知扬州。
1002 五年壬寅 十一月十九日庚戌,[1]吕蒙正自行尚书左仆射加守司空兼门下侍郎。 李沆 吕蒙正 向敏中 十月丁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向敏中坐违诏质薛安上第,奏对不实,以户部侍郎免。 王旦

王继英

冯拯

陈尧叟

王钦若

1003 六年癸卯 李沆 吕蒙正 九月甲辰,[1]守司空兼门下侍郎吕蒙正有疾,以太子太师、莱国公免。 王旦

王继英

冯拯

陈尧叟

王钦若

1004 景德元年甲辰 八月己未,毕士安自行尚书吏部侍郎、参知政事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寇准自三司使、行尚书兵部侍郎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李沆 毕士安 寇准 七月丙戌,右仆射、平章事李沆薨。 王旦

王继英(进枢密使)

冯拯(签书枢密院事)

陈尧叟(签书枢密院事)

王钦若

毕士安(自翰林侍读学士、兵部侍郎迁吏部侍郎,除参知政事)

闰九月乙亥,王钦若自参知政事守本官出判天雄军兼都部署。
1005 二年乙巳 毕士安 寇准 十月乙酉,吏部侍郎、平章事毕士安薨。 王旦

王继英

冯拯(参知政事)

陈尧叟

正月甲寅,王钦若自判天雄军兼都部署还朝。四月癸卯,钦若迁秩,以资政殿学士免。
1006 三年丙午 二月戊戌,王旦自尚书左丞、参知政事加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寇准 王旦 二月戊戌,寇准自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同平章事以刑部尚书免。[1] 冯拯

陈尧叟(知枢密院事)

王钦若(尚书左丞)

赵安仁(参知政事)

韩崇训(签书枢密院事)

马知节(签书枢密院事)

二月丁亥,枢密使王继英卒。王旦拜相。
1007 四年丁未 八月丁巳,王旦自工部尚书、平章事加监修国史。 王旦 冯拯

陈尧叟

王钦若

赵安仁

马知节

八月庚子,韩崇训因病免为齐州防御使。
1008 大中祥符元年戊申 王旦 冯拯

陈尧叟

王钦若

赵安仁

马知节

1009 二年己酉 王旦 冯拯

陈尧叟

王钦若

赵安仁

马知节

1010 三年庚戌 王旦 冯拯

陈尧叟

王钦若

赵安仁

马知节

1011 四年辛亥 王旦 陈尧叟

王钦若

赵安仁

马知节

1012 五年壬子 二月戊申,王旦自尚书右仆射、平章事加昭文馆大学士、特进。[1]四月戊申,向敏中自资政殿大学士、行刑部尚书兼秘书监加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王旦 向敏中 陈尧叟(同平章事、枢密使)

王钦若(同平章事、枢密使)

马知节(枢密副使)

丁谓(自礼部侍郎除参知政事)[1]

九月戊子,刑部侍郎、参知政事赵安仁以兵部侍郎仍领玉清昭应宫使免,依前监修国史。
1013 六年癸丑 王旦 向敏中 陈尧叟

王钦若

马知节

丁谓

1014 七年甲寅 十一月己丑,王旦自工部尚书、平章事加司空。 王旦 向敏中 丁谓

寇准(自行兵部尚书加检校太尉兼同平章事、枢密使)

王嗣宗(枢密副使)

曹利用(枢密副使)

六月乙亥,王钦若自行吏部尚书、检校太尉、同平章事、枢密使以吏部尚书免。


陈尧叟自行户部尚书、检校太尉、同平章事、枢密使以户部尚书免。


马知节自检校太傅、宣徽北院使、枢密副使以颍州防御使免。

1015 八年乙卯 王旦 向敏中 丁谓

曹利用

王钦若(枢密使)

陈尧叟(枢密使)

四月壬戌,行兵部尚书、检校太尉、同平章事、枢密使寇准数与林特忿争,以武胜军节度等使免。


七月戊午,王嗣宗自枢密副使以天平军节度使、检校太保免。

1016 九年丙辰 二月戊子,工部侍郎、平章事王旦以两朝国史成,加司徒。 王旦 向敏中 曹利用

王钦若

张旻(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

王曾(九月丙午自左谏议大夫除参知政事)[1]

张知白(参知政事)

任中正(枢密副使)

陈彭年(参知政事)

八月丙戌,枢密使陈尧叟辞疾,以尚书右仆射免。九月甲辰,丁谓自参知政事以平江军节度使免。
1017 天禧元年丁巳 二月戊寅,王旦自工部侍郎、平章事加太保。五月戊申,加太尉、兼侍中。八月庚午,王钦若自枢密使、同平章事加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依前会灵观使。壬申,向敏中自刑部尚书、同平章事加监修国史。 王旦 向敏中 王钦若 七月丁巳,王旦自太尉兼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玉清昭应宫使免,九月己酉薨。[1] 曹利用

张旻

王曾

张知白

李迪(自会灵观副使加参知政事)[1]

马知节

周起(同知枢密院事)

任中正(同知枢密院事)

二月己亥,参知政事陈彭年卒。八月庚午,张旻自枢密副使以河阳三城节度使免。九月癸卯,王曾自参知政事以礼部侍郎免。
1018 二年戊午 向敏中 王钦若 曹利用

李迪

周起

任中正

闰四月癸卯,马知节自检校太尉、宣徽南院使、知枢密院事以彰德军节度观察留后免。十二月丙午,张知白自参知政事以刑部侍郎、翰林侍读学士、知天雄军。
1019 三年己未 六月戊戌,寇准自山南东道节度使、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加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仍充景灵宫使。十二月辛丑,向敏中加昭文馆大学士,寇准加集贤殿大学士。 向敏中 王钦若 寇准 六月甲午,王钦若自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以太子太保免。 曹利用

李迪

周起(枢密副使)

丁谓(六月戊戌,丁谓自保信军节度使、检校太尉迁吏部尚书、参知政事,十二月辛卯,丁谓自吏部尚书、参知政事加检校太尉,并迁枢密使)

任中正(枢密副使)

1020 四年庚申 七月丙寅,李迪自参知政事兼太子宾客加吏部侍郎兼太子少傅、同平章事、景灵宫使、集贤殿大学士。七月庚午,丁谓自枢密使、吏部尚书、检校太尉加同平章事,充玉清昭应宫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十一月丙寅,加门下侍郎兼太子太傅。庚午,冯拯自行吏部尚书、检校太傅、同平章事、枢密使加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太子少傅、同平章事、景灵宫使、集贤殿大学士。 寇准 丁谓 李迪 冯拯 三月己卯,左仆射兼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向敏中薨。六月丙申,寇准自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以太子太傅封莱国公免。十一月戊辰,检校太尉、同平章事丁谓,太子少傅、同平章事李迪,忿争于上前,谓以户部尚书知河南府,迪以户部侍郎知郓州。 曹利用

王曾(自礼部侍郎,[1]除参知政事。)

任中正(参知政事)

曹玮(签书枢密院事)

冯拯(同平章事兼枢密使)

钱惟演(枢密副使)

九月乙未,周起自礼部侍郎、枢密副使以户部侍郎知青州。曹玮自签书枢密院事以宣徽南院使出为环庆路马步军都部署。
1021 五年辛酉 三月壬寅,丁谓自左仆射、太子少师、同平章事加司空。 丁谓 冯拯 曹利用

王曾

任中正

钱惟演

张士逊(自枢密直学士迁枢密副使)

1022 乾兴元年壬戌仁宗二月戊午即位 二月丙寅,丁谓自左仆射、太子少师、同平章事加司徒,冯拯自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太子少傅、同平章事加司空,并兼侍中。七月辛未,拯加司徒、昭文馆大学士。王曾自参知政事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丁谓 冯拯 王曾 六月癸亥,丁谓自司徒兼侍中降授太子少保分司西京。七月辛卯,贬崖州司户。[1] 曹利用(侍中)

张知白(枢密副使)

钱惟演(自枢密副使进枢密使,但没有按例加检校官)[1]

张士逊

吕夷简(参知政事)

鲁宗道(参知政事)

六月丙寅,参知政事任中正坐救丁谓,以太子宾客知郓州。十一月丁卯朔,钱惟演自枢密使以保大军节度使知河阳。
1023 天圣元年癸亥 九月丙寅,王钦若自太子太保加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 冯拯 王曾 王钦若 九月丙寅,司徒冯拯有疾,以武胜军节度兼侍中判河南府。[1] 曹利用

张知白

张士逊

吕夷简

鲁宗道

1024 二年甲子 三月甲辰,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钦若以实录成,加司徒。 王曾 王钦若 曹利用

张知白

张士逊

吕夷简

鲁宗道

1025 三年乙丑 十二月癸丑,王曾自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张知白自枢密副使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王曾 张知白

十一月戊申,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钦若薨。 曹利用

张士逊

吕夷简

鲁宗道

晏殊(自翰林学士、礼部侍郎迁枢密副使)

张耆(即张旻,当年改名,枢密使)

1026 四年丙寅 王曾 张知白 曹利用

张士逊

吕夷简

鲁宗道

晏殊

张耆

1027 五年丁卯 王曾 张知白 曹利用

张士逊

吕夷简

鲁宗道

张耆

夏竦(枢密副使)

正月庚申,枢密副使晏殊以刑部侍郎免。
1028 六年戊辰 三月辛亥,王曾自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兼吏部尚书。壬子,张士逊自枢密副使、尚书左丞、祥源观使加礼部尚书、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王曾 张知白 张士逊 二月壬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张知白薨。[1] 曹利用

吕夷简

鲁宗道

张耆

姜遵(枢密副使)

范雍(枢密副使)

1029 七年己巳 二月丙寅,吕夷简自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读、知开封府守本官加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八月己丑,加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 王曾 张士逊 吕夷简 二月丙寅,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张士逊坐救曹利用,出知江宁府。六月甲寅,王曾自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吏部尚书出知青州,以昭应宫灾故。 张耆

姜遵

范雍

夏竦(参知政事)

薛奎(参知政事)

陈尧佐(参知政事)

王曙(参知政事)

正月癸卯,枢密使曹利用罢。二月庚申朔,参知政事鲁宗道卒。癸酉,曹利用以崇信军节度副使安置房州。
1030 八年庚午 吕夷简 张耆

范雍

夏竦

薛奎

陈尧佐

王曙

赵稹(枢密副使)

九月乙丑,枢密副使姜遵卒。
1031 九年辛未 吕夷简 张耆

范雍

夏竦

薛奎

陈尧佐

王曙

赵稹

1032 明道元年壬申 二月庚戌,张士逊自知许州、定国军节度使加刑部尚书、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吕夷简加中书侍郎兼兵部尚书。固辞兵部尚书。[1]十一月癸未,夷简加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士逊加中书侍郎、兵部尚书。 吕夷简 张士逊 张耆

范雍

夏竦

薛奎

陈尧佐

赵稹

晏殊(枢密副使)

杨崇勋(枢密副使进枢密使)

七月乙酉,参知政事王曙辞疾,以资政殿学士出知陕州。
1033 二年癸酉 四月己未,张士逊自刑部尚书、平章事加门下侍郎、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李迪自资政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判都省以本官平章事加集贤殿大学士。十月戊午,吕夷简自武胜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陈州加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 张士逊 吕夷简 李迪 四月己未,吕夷简自门下侍郎、同平章事以使相判澶州。十月戊午,中书侍郎、平章事张士逊以过杨崇勋饮,稽留慰班,为中丞范讽所劾,以左仆射判河南府,己未,改授使相。 王随(参知政事)

李咨(枢密副使)

王德用(签书枢密院事、枢密副使)

王曙(枢密使)

宋绶(参知政事)

蔡齐(枢密副使)

四月己未,张耆自枢密使以左仆射、检校太师兼侍中、护国军节度使判许州。夏竦自枢密副使以礼部尚书知襄州。陈尧佐自参知政事以户部尚书知永兴军。范雍自枢密副使以户部侍郎知荆南府。赵稹自枢密副使以尚书左丞知河中府。晏殊自参加政事以礼部尚书知江宁府。十月戊午,杨崇勋自枢密使以河阳三城节度使、同平章事判许州。十一月癸亥朔,参知政事薛奎辞疾,以资政殿学士判都省免。
1034 景祐元年甲戌 李迪 吕夷简   王随

李咨

王德用

王曙(加平章事)

宋绶

蔡齐

王曾(同平章事、枢密使)

八月癸亥,枢密使王曙卒。
1035 二年乙亥 二月戊辰,王曾自枢密使加右仆射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吕夷简自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平章事加右仆射。十一月乙巳,夷简加申国公,曾加沂国公。 李迪 吕夷简 王曾 二月戊辰,李迪自集贤殿大学士、工部尚书、平章事以刑部尚书知亳州。 王随(知枢密院事)

李咨(知枢密院事)

王德用(同知枢密院事)

宋绶

蔡齐(参知政事)

韩亿(同知枢密院事)

盛度(参知政事)

1036 三年丙子 吕夷简 王曾   王随

王德用(知枢密院事)

宋绶

蔡齐

韩亿

盛度

章得象(同知枢密院事)

十二月丙寅,枢密副使李咨卒。
1037 四年丁丑 四月甲子,王随自知枢密院事加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陈尧佐自户部侍郎、知郑州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吕夷简 王曾 王随 陈尧佐 四月甲子,吕夷简自右仆射、申国公以镇安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许州。王曾自右仆射、沂国公以左仆射、资政殿大学士判郓州。 王德用(加定武军节度使)

韩亿(参知政事)

盛度(同知枢密院事)

章得象

王鬷(同知枢密院事)

程琳(参知政事)

石中立(参知政事)

吕夷简、王曾之间关系恶劣,王曾称夷简招权,互相在皇帝面前指责对方,参知政事宋绶与夷简关系好,枢密副使蔡齐颇依附王曾。四月甲子,绶以尚书左丞,齐以吏部侍郎并免。
1038 宝元元年戊寅 三月戊戌,张士逊自山南东道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河南府加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章得象自同知枢密院事守本官加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王随 陈尧佐 张士逊 章得象 先是,右司谏韩琦屡言,宰执非才,三月戊戌,王随自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彰信军节度使守本官判河阳。陈尧佐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淮康军节度使守本官判郑州。十一月乙卯,王曾薨。 王德用

盛度

王鬷(参知政事)

程琳

李若谷(王鬷自同知枢密院事,(加)龙图阁学士李若谷自工部侍郎权知开封府,并除参知政事)[1]

王博文(同知枢密院事)

陈执中(同知枢密院事)

张观(同知枢密院事)

三月戊戌,韩亿自参知政事罢守本官归班,寻知应天府。石中立自参知政事以户部侍郎、资政殿学士免。四月癸酉,同知枢密院事王博文卒。
1039 二年己卯 张士逊 章得象   王德用

盛度

王鬷(知枢密院事)

程琳

李若谷

陈执中

张观

夏守赟(知枢密院事)

宋庠(参知政事)

五月壬子,王德用自宣徽南院使、定国军节度使、枢密副使以武宁军节度使免。十月丁酉,盛度自武宁军节度使、知枢密院事坐冯士元事,夺节贬秩,以尚书右丞知扬州。程琳自参知政事以光禄卿知颍州。
1040 康定元年庚辰 五月壬戌,吕夷简自镇安军节度使、判许州,加右仆射、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 张士逊 章得象 吕夷简 五月壬戌,张士逊自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平章事罢守太傅,进封邓国公。 宋庠

晏殊(知枢密院事、枢密使)

宋绶(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

王贻永(同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

杜衍(同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

晁宗悫(参知政事)

郑戬(同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

二月丁亥,夏守赟自知枢密院事除宣徽南院使、陕西都部署兼经略安抚等使。三月戊寅,知枢密院事王鬷,同知枢密院事陈执中、张观,并以西兵不利,又议乡兵不决,鬷知河南府,执中知青州,观知相州。九月戊午,李若谷自参知政事以疾授资政殿大学士、吏部侍郎、提举会灵观。十二月癸卯,参知政事宋绶卒。
1041 庆历元年辛巳 十月壬午,吕夷简自右仆射加司空,固辞。 章得象 吕夷简   晏殊

王贻永

杜衍

晁宗悫

王举正(参知政事)

任中师(枢密副使)

任布(枢密副使)

五月辛未,宋庠自参知政事本官知扬州。郑戬自枢密副使以资政殿学士知杭州。
1042 二年壬午 七月戊午,[1]吕夷简自右仆射、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判枢密院事。章得象自守同知枢密院事、平章事兼枢密使。晏殊自枢密使加同平章事。九月丙午,吕夷简改兼枢密使。是年冬,夷简以疾授司空平章军国重事,固辞。 章得象 吕夷简 晏殊   晏殊

王贻永

杜衍

晁宗悫

王举正

任中师

任布

三月辛酉,晁宗悫自参知政事以疾迁资政殿学士、给事中免。七月丙午,任布自枢密副使迁秩知河阳府。
1043 三年癸未 三月戊子,吕夷简自司空、平章军国重事以疾授司徒、监修国史,与议军国大事。章得象自平章事加工部尚书、昭文馆大学士,晏殊自检校太尉、刑部尚书、同平章事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并兼枢密使。九月戊辰,章得象加监修国史。 章得象 晏殊 四月甲子,司徒吕夷简罢与议军国大事,九月戊辰,以太尉致仕。 王贻永

杜衍

王举正

任中师

夏竦(枢密使)

贾昌朝(参知政事)

富弼(枢密副使)

韩琦(枢密副使)

范仲淹(枢密副使)

四月乙巳,枢密使夏竦既至,为台谏所论免。七月丙子,王举正自参知政事以资政殿学士知许州。九月乙亥,任中师自枢密副使以礼部侍郎、资政殿学士知永兴军。
1044 四年甲申 九月甲申,杜衍自检校太傅依前行吏部侍郎加同平章事兼枢密使、集贤殿大学士。 晏殊 章得象 杜衍 九月庚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晏殊为孙甫、蔡襄所论,以工部尚书知颍州。   王贻永

贾昌朝(枢密使)

富弼(河北宣抚使)

韩琦(枢密副使)

范仲淹(陕西、河东宣抚使)

陈执中(参知政事)

1045 五年乙酉 正月丙戌,贾昌朝自枢密使、检校太傅依前工部侍郎加同平章事兼枢密使、集贤殿大学士。四月戊申,陈执中自参知政事依前行工部侍郎加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昌朝寻加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兼译经润文使。 杜衍 章得象 贾昌朝 陈执中 正月丙戌,杜衍自行吏部侍郎、同平章事以行尚书左丞知兖州。

四月戊申章得象自检校太尉、工部尚书、同平章事以检校太傅、同平章事、镇安军节度使判陈州。[1]

十月庚辰,诏宰臣罢兼枢密使。

王贻永(枢密使)

宋庠(参知政事)

吴育(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庞籍(枢密副使)

丁度(枢密副使)

正月乙酉,范冲淹自右谏议大夫以资政殿学士出知邠州兼陕西四路沿边安抚使。富弼自右谏议大夫以资政殿学士、京东西路安抚使兼知郓州,用钱明逸疏也。先是,枢密副使韩琦上疏,论富弼不当轻罢,不报。董士廉又讼水洛城事,三月辛酉,琦以资政殿学士出知扬州。
1046 六年丙戌 贾昌朝 陈执中   王贻永(枢密使加同平章事)

宋庠

吴育(枢密副使)

庞籍

丁度(参知政事)

1047 七年丁亥 三月乙未,陈执中自工部侍郎、平章事加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兼译经润文使。 贾昌朝 陈执中 先是,贾昌朝与吴育争论上前,三月乙未,昌朝以武胜军节度使判大名府兼北京留守。 王贻永

宋庠

庞籍

丁度

夏竦(枢密使)

文彦博(枢密副使)

高若讷(枢密副使)

三月乙未,吴育自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以给事中归班。
1048 八年戊子 闰正月戊申,文彦博自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加行礼部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陈执中 文彦博   王贻永

宋庠(枢密使)

庞籍

高若讷

明镐(参知政事)

四月辛未,丁度自参知政事迁紫宸殿学士兼侍读学士。五月辛酉,夏竦自枢密使以检校太师依前同平章事、河阳三城节度使判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司,以何郯论其奸邪故也。六月甲午,参知政事明镐卒。
1049 皇祐元年己丑 八月壬戌,文彦博自行礼部侍郎、同平章事加吏部侍郎、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宋庠自枢密使、检校太傅、行工部侍郎加兵部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陈执中 文彦博 八月壬戌,陈执中自工部侍郎、平章事以兵部尚书出知陈州。 王贻永(自枢密使、检校太傅、同平章事加兼侍中)

宋庠

庞籍(枢密使)

高若讷

贾昌朝(判尚书都省)

梁适(枢密副使)

1050 二年庚寅 文彦博 宋庠   王贻永

庞籍

高若讷

贾昌朝

梁适

1051 三年辛卯 十月庚子,庞籍自枢密使、检校太傅依前户部侍郎加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兼译经使。 文彦博 宋庠 庞籍 先是,包拯吴奎等言宋庠无所建明,三月庚申,庠以行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出知河南府。

十月庚子,文彦博自吏部侍郎、同平章事以行吏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出知许州。[1]

王贻永

高若讷

贾昌朝

梁适

刘沆(参知政事)

王尧臣(枢密副使)

1052 四年壬辰 庞籍     王贻永(因多次主动请求退休而解除侍中职责)

高若讷

贾昌朝

梁适

刘沆

王尧臣

狄青(枢密副使)

1053 五年癸巳 闰七月壬申,[1]陈执中自集庆军节度使、判大名府加行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兼译经润文使。梁适自参知政事加礼部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庞籍 陈执中 梁适 庞籍甥与堂吏受赇,谏官韩绛论之,闰七月壬申,[1]籍依前户部侍郎、同平章事以京东西路安抚使出知郓州。 王贻永

贾昌朝

刘沆

王尧臣

狄青(枢密使)

孙沔(枢密副使)

五月乙巳,高若讷自户部侍郎、枢密使以尚书左丞、观文殿学士兼厩牧制置使免。
1054 至和元年甲午 八月丙午,刘沆自参知政事依前工部侍郎加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陈执中 梁适 刘沆 七月丁卯,中丞孙抃等劾梁适,戊辰,适罢,守本官出知郑州,寻加观文殿大学士、知秦州。 贾昌朝

王尧臣

狄青

田况(枢密副使)

王德用(枢密使)

程戡(参知政事)

二月壬戌,孙沔自枢密副使以资政殿学士出知杭州。三月己巳,王贻永自枢密使依前检校太师,以行尚书右仆射兼侍中、邓国公、景灵宫使领彰德军节度使。
1055 二年乙未 六月戊戌,文彦博自忠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兼知永兴军加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兼译经润文使。富弼自宣徽南院使、检校太保、判幷州加户部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刘沆自工部侍郎、同平章事加兵部侍郎、监修国史。 陈执中 刘沆 文彦博 富弼 六月戊戌,行吏部尚书、同平章事陈执中以检校太尉、同平章事、镇海军节度判亳州。 贾昌朝

王尧臣

狄青

田况

王德用

程戡

1056 嘉祐元年丙申 十二月壬戌,文彦博自礼部尚书、同平章事加监修国史。 刘沆 文彦博 富弼 中丞张昪等论刘沆疏十七上,十二月壬子,沆以行工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出知应天府。 贾昌朝(枢密使兼侍中)

王尧臣(参知政事)

狄青

田况

王德用

程戡(枢密副使)

韩琦(枢密使)

曾公亮(参知政事)

八月癸亥,狄青自枢密使依前检校太尉,以同平章事、护国军节度使判陈州。十一月辛巳,王德用自枢密使依前检校太师,以同平章事、景灵宫使领忠武军节度使。十二月壬戌,枢密使贾昌朝辞兼侍中。
1057 二年丁酉 文彦博 富弼   贾昌朝(辞侍中)

王尧臣(参知政事)

田况

程戡(枢密副使)

韩琦(枢密使)

曾公亮

1058 三年戊戌 六月丙午,富弼自户部侍郎、同平章事加礼部尚书、[1]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兼译经润文使。韩琦自枢密使、工部尚书依前官加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文彦博 富弼 韩琦 六月丙午,文彦博自检校太师、同平章事以河阳三城节度使判河南府兼西京留守。 贾昌朝

王尧臣

田况(枢密使)

程戡

曾公亮

宋庠(枢密使)

张昪(枢密副使)

六月丙午,贾昌朝自枢密使以行尚书左仆射、检校太师兼侍中、景灵宫使领镇安军节度使。八月己未,参知政事王尧臣卒。
1059 四年己亥 富弼 韩琦   田况

程戡

曾公亮

宋庠

张昪

五月丙辰,田况自枢密使以尚书右丞、观文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提举景灵宫事。
1060 五年庚子 富弼 韩琦   程戡

曾公亮(枢密副使)

宋庠

张昪(参知政事)

孙抃(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欧阳修(枢密副使)

陈旭(枢密副使)

赵槩(枢密副使)

四月癸未,程戡自枢密副使以礼部侍郎、观文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同厩牧制置使免。十一月辛丑,宋庠自检校太尉、行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兼群牧制置使、莒国公、枢密使以河阳三城节度使、同平章事判郑州。
1061 六年辛丑 六月甲戌,富弼起复以前官同平章事,固辞。闰八月庚子,韩琦自工部尚书、同平章事加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曾公亮自枢密副使、检校太傅兼群牧制置使、行吏部侍郎加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韩琦 曾公亮 三月己亥,礼部侍郎、同平章事富弼丁母忧。 张昪(枢密使)

孙抃

欧阳修(参知政事)

陈旭

赵槩

包拯(枢密副使)

胡宿(枢密副使)

四月庚辰,枢密副使陈旭以资政殿学士知定州。
1062 七年壬寅 韩琦 曾公亮 张昪

孙抃

欧阳修

赵槩(参知政事)

包拯

胡宿

吴奎(枢密副使)

三月乙卯,孙抃自参知政事以观文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同厩牧制置使免。五月庚午,枢密副使包拯卒。
1063 八年癸卯英宗四月壬申朔即位 韩琦 曾公亮   张昪

欧阳修

赵槩

胡宿

吴奎

富弼(枢密使、同平章事)

1064 治平元年甲辰 闰五月戊辰,韩琦自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魏国公加尚书右仆射。 韩琦 曾公亮   张昪

欧阳修

赵槩

胡宿

吴奎

富弼

王畴(枢密副使)

十二月戊子,枢密副使吴奎丁父忧。
1065 二年乙巳 韩琦 曾公亮   张昪

欧阳修

赵槩

胡宿

富弼

陈旭(枢密副使)

文彦博(枢密使、侍中)

吕公弼(枢密副使)

二月癸卯,枢密副使王畴卒。七月癸亥,富弼自行户部尚书以检校太师、同平章事、镇海军节度使判河阳。庚辰,张昪自枢密使辞疾,以检校太尉、同平章事、彰信军节度使判许州。
1066 三年丙午 韩琦 曾公亮   欧阳修

赵槩

胡宿

陈旭

文彦博

吕公弼

郭逵(同签书枢密院事)

四月庚戌,胡宿自枢密副使以观文殿学士、吏部侍郎知杭州。十月丁亥,郭逵自同签书枢密院事除陕西四路沿边宣抚使兼判渭州。
1067 四年丁未神宗正月丁巳即位 正月戊辰,韩琦自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魏国公加守司空兼侍中。九月壬寅,曾公亮自集贤殿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尚书左仆射。 韩琦 曾公亮 九月辛丑,韩琦自守司空兼侍中、同平章事、魏国公以守司徒兼侍中、检校太师、镇安武胜军节度使判相州。 欧阳修

赵槩

陈旭

文彦博

吕公弼(枢密使)

吴奎(参知政事)

郭逵

张方平(参知政事)

赵抃(参知政事)

邵亢(枢密副使)

韩绛(枢密副使)

三月壬申,欧阳修自尚书右丞、参知政事以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知亳州。九月辛丑,吴奎自参知政事以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知青州。陈旭自枢密副使、户部侍郎以观文殿学士、尚书右丞知越州。癸卯,郭逵自同签书枢密院事以宣徽南院使判郓州。十月己酉,参知政事张方平丁父忧。
1068 熙宁元年戊申 曾公亮   文彦博

吕公弼

赵抃

邵亢

韩绛

唐介(参知政事)

陈旭(知枢密院事)

正月丙申,赵槩自参知政事以吏部尚书、观文殿学士知徐州。十二月辛酉,邵亢自枢密副使以资政殿学士、给事中知越州。
1069 二年己酉 二月己亥,富弼自观文殿大学士、行尚书左仆射,郑国公依前左仆射加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十月丙申,曾公亮自行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1]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加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兼译经润文使鲁国公。陈旭自尚书左丞、[1]知枢密院事加行礼部尚书、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富弼 曾公亮 陈升之 十月丙申,富弼自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加检校太师,依前行左仆射、同平章事以武宁军节度使判亳州。 文彦博

吕公弼

赵抃

韩绛

王安石(自翰林学士、工部侍郎兼侍讲除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四月丁未,参知政事唐介卒。
1070 三年庚戌 十二月丁卯,韩绛自吏部尚书、参知政事加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王安石自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加礼部侍郎、同平章事、监修国史。 曾公亮 陈升之 韩绛 王安石 九月庚子,曾公亮自行吏部侍郎、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以守司空、检校太师兼侍中领河阳三城节度使、集禧观使,五日一奉朝请。十月戊寅,陈旭自行礼部尚书、同平章事丁母忧。 文彦博

吕公弼

赵抃

冯京(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吴充(枢密副使)

王珪(参知政事)

司马光除枢密副使,辞不拜)

四月己卯,赵抃自参知政事、右谏议大夫以资政殿学士知杭州。七月壬辰,吕公弼自枢密副使以吏部侍郎、观文殿大学士知太原府。九月乙未,韩绛自枢密副使除陕西路宣抚使。
1071 四年辛亥 正月壬子,陈旭起复,仍礼部尚书加同平章事,辞不拜。 韩绛 王安石 三月丁未,韩绛自同平章事守吏部侍郎,知邓州。 文彦博

冯京

吴充

王珪

1072 五年壬子 王安石   文彦博

陈旭(枢密使)

冯京

吴充

王珪

蔡挺(枢密副使)

1073 六年癸丑 王安石   陈旭

冯京

吴充

王珪

蔡挺

四月己亥,文彦博自剑南西川节度使、守司空兼侍中、枢密使以守司徒兼侍中、河东节度使判河阳。
1074 七年甲寅 四月丙戌,韩绛自观文殿大学士、行吏部侍郎、知大名府守本官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监修国史。 王安石 韩绛 四月丙戌,王安石自礼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吏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 陈旭

冯京

吴充

王珪

蔡挺

吕惠卿(参知政事)

王韶(枢密副使)

1075 八年乙卯 二月癸酉,王安石自观文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知江宁府依前官加同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 韩绛 王安石 八月庚戌,韩绛自观文殿大学士、行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礼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许州。 陈旭

冯京

吴充(枢密使)

王珪

蔡挺

吕惠卿

王韶

元绛(参知政事)

曾孝宽(签书枢密院事)

正月庚子,蔡挺自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以资政殿学士判南京留司御史台。冯京自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以守本官知亳州。闰四月乙未,陈旭自礼部尚书、同平章事、枢密使以检校太尉、镇江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扬州。十月庚寅,吕惠卿以参知政事守本官知陈州。
1076 九年丙辰 十月丙午,吴充自枢密使、检校太傅、行工部侍郎守前官加同平章事、监修国史。王珪自礼部侍郎、参知政事守前官加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王安石 吴充 王珪 十月丙午,王安石罢左相,授检校太傅,依前尚书左仆射、平章事、镇南军节度使、判江宁府[1] 吴充(枢密使)

王珪

王韶

元绛

曾孝宽

冯京(知枢密院事)

1077 十年丁巳 吴充 王珪   元绛

曾孝宽

冯京

二月己亥,王韶自枢密副使以户部侍郎、观文殿大学士知洪州。
1078 元丰元年戊午 吴充 王珪   元绛

冯京

孙固(同知枢密院事)

吕公著(同知枢密院事)

薛向(同知枢密院事)

闰正月己亥,签书枢密院事曾孝宽丁父忧,五月庚辰,起复,固辞。
1079 二年己未 吴充 王珪   元绛

冯京

孙固

吕公著

薛向

蔡确(参知政事)

五月甲申,元绛自参知政事以工部侍郎知亳州。
1080 三年庚申 九月丙戌,王珪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监修国史。 吴充 王珪 三月乙丑,[1]吴充辞疾,以吏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西太一宫使免。 冯京(枢密使)

孙固(枢密副使)

吕公著(枢密副使)

薛向(枢密副使)

蔡确

章惇(参知政事)

九月丙戌,薛向罢,出知颍州。其罢免原因为未能遵守其负责的赋税民马事宜,反而被豪强影响了自己的决策。此事宰辅表漏记。[1]
1081 四年辛酉 王珪   孙固(知枢密院事)

吕公著(同知枢密院事)

蔡确

张璪(参知政事)

正月辛亥,冯京自正议大夫兼群牧制置使、枢密使以光禄大夫、观文殿学士知河阳府。三月癸卯,章惇自参知政事坐父俞强占民田及为朱服所奏,而报上不实,以太中大夫知蔡州。
1082 五年壬戌 是年,改官制,以左、右仆射为宰相。四月癸酉,王珪自银青光禄大夫兼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依前官加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蔡确自太中大夫、参知政事依前官加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王珪 蔡确  元丰改制 孙固

吕公著

张璪(参知政事加守中书侍郎)

章惇(守门下侍郎)

蒲宗孟(尚书左丞)

王安礼(尚书右丞)

四月丁丑,吕公著自政议大夫、同知枢密院事以光禄大夫、资政殿大学士知定州。
1083 六年癸亥 王珪 蔡确   孙固

张璪

章惇

蒲宗孟

王安礼

韩缜(知枢密院事)

安焘(同知枢密院事)

李清臣(尚书右丞)

七月丙辰,孙固自知枢密院事以通议大夫、观文殿学士知河阳。八月辛卯,蒲宗孟自中大夫以守尚书左丞知汝州。
1084 七年甲子 王珪 蔡确   张璪

章惇

王安礼

韩缜

安焘

李清臣

七月甲寅,王安礼自尚书左丞以端明殿学士知江宁府。
1085 八年乙丑哲宗三月戊戌即位 五月戊午,蔡确自通议大夫、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加兼门下侍郎、左仆射。韩缜自通议大夫、知枢密院事加兼中书侍郎、右仆射。 王珪 蔡确 韩缜 五月庚戌,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王珪薨。 张璪

章惇(知枢密院事)

安焘

李清臣

司马光(守门下侍郎)

吕公著(尚书左丞)

1086 元祐元年丙寅 闰二月庚寅,司马光自正议大夫、守门下侍郎依前官加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壬辰,吕公著自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左丞加门下侍郎。五月一日,[1]吕公著自金紫光禄大夫、门下侍郎依前官加右仆射兼中书侍郎。文彦博自河东节度使、守太师、开府仪同三司、潞国公落致仕加太师、平章军国重事。 韩缜 蔡确 司马光 吕公著 文彦博 闰二月庚寅,左仆射蔡确累为刘挚、孙觉、苏辙、朱光庭、王岩叟所论,守前官以观文殿大学士知陈州。四月己丑,韩缜自右仆射以光禄大夫、观文殿大学士知颍昌府、京西北路安抚使。九月丙辰朔,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司马光薨。 张璪

章惇

安焘(知枢密院事)

李清臣(尚书左丞)

吕大防(尚书右丞、中书侍郎)

范纯仁(同知枢密院事)

韩维(守门下侍郎)

刘挚(尚书右丞)

闰二月辛亥,正议大夫、知枢密院事章惇为刘挚、王岩叟朱光庭等所论,又于帘前争论諠悖,罢守本官知汝州。九月己卯,张璪自中书侍郎以资政殿学士、光禄大夫知郑州。
1087 二年丁卯 文彦博 吕公著   安焘

李清臣

吕大防

范纯仁

韩维

刘挚(尚书右丞)

四月戊申,李清臣自尚书左丞以资政殿学士知河阳。七月辛未,韩维自正议大夫、门下侍郎以资政殿大学士知邓州。
1088 三年戊辰 四月辛巳,吕公著自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加司空、同平章军国事。[1]吕大防自中书侍郎加太中大夫、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范纯仁自同知枢密院加太中大夫、右仆射兼门下侍郎。 文彦博 吕公著 吕大防 范纯仁   安焘

刘挚(守中书侍郎)[1]

孙固(门下侍郎)

王存(尚书左丞)

胡宗愈(尚书右丞)

赵瞻(签书枢密院事)

许将(尚书右丞,此条宰辅表缺)[1]

1089 四年己巳 文彦博 吕公著 吕大防 范纯仁 二月甲辰,司空、同平章军国事吕公著薨。六月甲辰,范纯仁自太中大夫、右仆射守前官以观文殿学士知颍昌府。 安焘

刘挚

孙固

王存

胡宗愈

赵瞻

许将

韩忠彦(同知枢密院事)

傅尧俞(守中书侍郎)

三月己卯,胡宗愈自尚书右丞以资政殿学士知陈州。六月甲辰,王存自中大夫、尚书左丞以端明殿学士知蔡州。七月乙亥,安焘自知枢密院事丁母忧。十月乙卯,诏起复,焘辞。
1090 五年庚午 文彦博 吕大防 二月庚戌,文彦博自太师、平章军国重事以守太师、仪同三司、河中兴元尹、护国军山南西道节度使致仕。 刘挚

韩忠彦(同知枢密院事)

傅尧俞

许将

苏颂(尚书左丞)

三月丙寅朔,中大夫、同知枢密院事赵瞻卒。四月甲辰,右光禄大夫、知枢密院事孙固卒。十二月辛卯朔,许将自尚书右丞以太中大夫、资政殿学士知定州。
1091 六年辛未 二月辛卯,刘挚自守门下侍郎、中大夫[1]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吕大防 刘挚 十一月乙酉朔,刘挚自右仆射以观文殿学士知郓州。 韩忠彦

傅尧俞

苏颂

王岩叟(签书枢密院事)

苏辙(尚书右丞)

十一月辛丑,中大夫、守中书侍郎傅尧俞卒。
1092 七年壬申 六月辛酉,苏颂自守尚书左仆射加左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仆射兼中书侍郎。 吕大防 苏颂   韩忠彦

王岩叟

苏辙(门下侍郎)

范百禄(中书侍郎)

梁焘(尚书左丞)

郑雍(尚书右丞)

刘奉世(签书枢密院事)

五月丙午,王岩叟自签书枢密院事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
1093 八年癸酉 七月丙子朔,范纯仁自观文殿大学士知颍昌府加通议大夫、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吕大防 苏颂 范纯仁 三月癸未,苏颂自右仆射依前左光禄大夫、观文殿大学士、集禧观使。 韩忠彦

苏辙

范百禄

梁焘

郑雍

刘奉世

三月辛卯,范百禄自中书侍郎以太中大夫、资政殿学士知河中府。六月戊午,梁焘自尚书左丞以资政殿学士领醴泉观使。
1094 绍圣元年甲戌 四月壬戌,章惇自通议大夫、提举洞霄宫加左正议大夫、守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吕大防 范纯仁 章惇 三月乙亥,吕大防自左仆射、门下侍郎以观文殿大学士、左光禄大夫知颍昌府,[1]改知永兴军。四月壬戌,范纯仁自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以右正议大夫、观文殿大学士知颍昌府、京西北路安抚使。 韩忠彦

苏辙

郑雍

刘奉世

李清臣(中书侍郎)

邓温伯(尚书左丞)

安焘(门下侍郎)

曾布(同知枢密院事)

三月丁酉,苏辙自太中大夫、门下侍郎以守本官知汝州。五月辛亥,刘奉世自签书枢密院事以端明殿学士、真定府路安抚使兼知成德军。乙丑,尚书左丞邓润甫卒。润甫旧名温伯,复今名。
1095 二年乙亥 章惇   韩忠彦

郑雍

李清臣

安焘

曾布

许将(尚书左丞)

蔡卞(守尚书右丞)

十月甲子,郑雍自太中大夫、尚书右丞以资政殿学士知陈州。十一月乙未,安焘自右正议大夫、门下侍郎以观文殿学士知河南府。
1096 三年丙子 章惇   李清臣

曾布

许将

蔡卞

正月庚子,韩忠彦自太中大夫、知枢密院事以观文殿学士知真定府。
1097 四年丁丑 章惇 二月己未,故司马光自左仆射追贬清海军节度副使。故吕公著自司空、平章军国事追贬建武军节度副使。癸未,前宰相吕大防责授舒州团练副使,循州安置。前宰相刘挚责授鼎州团练副使,新州安置。前宰相范纯仁责授武安军节度副使,永州安置。甲申,前太师致仕文彦博降授太子少保致仕。四月甲申朔,故左仆射王珪追贬万安军司户。 曾布(知枢密院事)

许将(中书侍郎)

蔡卞(尚书左丞)

林希(同知枢密院事)

黄履(尚书右丞)

正月庚戌,李清臣自正议大夫、中书侍郎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二月己未,故王岩叟自端明殿学士追贬雷州别驾。癸未,苏辙自前门下侍郎责授化州别驾,雷州安置。梁焘自前资政殿学士责授雷州别驾,化州安置。刘奉世自前端明殿学士落职,分司南京,郴州居住。韩维自前资政殿大学士致仕落职,特授左朝议大夫致仕。
1098 元符元年戊寅 章惇   曾布

许将

蔡卞

林希

黄履

四月壬辰,林希自同知枢密院事出知亳州。
1099 二年己卯 章惇   曾布

许将

蔡卞

黄履

闰九月辛巳,黄履自通议大夫、尚书右丞以守本官知亳州。
1100 三年庚辰徽宗正月己卯即位 四月甲辰,韩忠彦自门下侍郎加正议大夫、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十月丁酉,迁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进封仪国公。壬寅,曾布自知枢密院事加右银青光禄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章惇 韩忠彦 曾布 先是,丰稷、陈次升、龚夬、陈瓘劾章惇为山陵使而丧轝陷泞暴露,九月辛未,以守本官知越州。 许将

蔡卞

韩忠彦(门下侍郎)

黄履(尚书右丞)

李清臣(门下侍郎)

蒋之奇(同知枢密院事)

安焘(知枢密院事)

范纯礼(守尚书右丞)

先是,龚夬、陈瓘累疏劾蔡卞,五月乙酉,卞以资政殿学士知江宁府。十一月庚辰,尚书右丞黄履以资政殿大学士仍前正议大夫、提举中太乙宫兼集禧观公事。
1101 建中靖国元年辛巳 韩忠彦 曾布 正月癸亥,前宰相观文殿学士、中太乙宫使范纯仁薨。 许将

李清臣

蒋之奇(知枢密院事)

安焘

范纯礼

陆佃(尚书右丞)

章楶(同知枢密院事)

温益(尚书右丞)

六月戊午,范纯礼自中大夫、尚书右丞以仍前官出知颍昌府。七月丙戌,安焘自左正议大夫、知枢密院事以观文殿学士出知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十月乙未,李清臣自右光禄大夫、门下侍郎以资政殿学士出知大名府兼北京留守。
1102 崇宁元年壬午 七月戊子,蔡京自守尚书左丞加通议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韩忠彦 曾布 蔡京 五月庚申、韩忠彦自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以观文殿大学士出知大名府兼北京留守。甲子落职。闰六月壬戌,曾布自右仆射以观文殿大学士、右银青光禄大夫出知润州。 许将(门下侍郎)

蒋之奇

陆佃

章楶

温益(中书侍郎)

蔡京(尚书左丞)

赵挺之(尚书右丞、左丞)

张商英(尚书右丞)

蔡卞(知枢密院事)

六月丙申,陆佃自尚书左丞依前太中大夫出知亳州。七月庚午,章楶自同知枢密院事以资政殿学士领中太乙宫使。十月癸亥,蒋之奇自知枢密院事依前右正议大夫,以观文殿学士出知杭州。
1103 二年癸未 正月丁未,蔡京自右仆射加右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蔡京   许将

赵挺之(中书侍郎)

张商英

蔡卞

吴居厚(尚书右丞)

安惇(同知枢密院事)

正月壬辰,中书侍郎温益卒。八月戊申,张商英自尚书左丞以通议大夫出知亳州,寻改蕲州。
1104 三年甲申 五月己卯,蔡京自尚书左仆射加司空。 蔡京   许将

赵挺之(门下侍郎)

蔡卞

吴居厚(中书侍郎)

安惇

张康国(尚书左丞)

邓洵武(尚书右丞)

八月乙巳,许将自门下侍郎仍前官以资政殿学士出知河南府。十二月戊午,同知枢密院事安惇卒。
1105 四年乙酉 三月甲辰,赵挺之自门下侍郎加右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蔡京 赵挺之 六月戊子,赵挺之自右仆射授金紫光禄大夫、观文殿大学士,领中太乙宫使。 吴居厚

张康国(知枢密院事)

邓洵武

刘逵(同知枢密院事)

何执中(尚书左丞)

正月丙申,蔡卞自金紫光禄大夫、知枢密院事仍前官以资政殿大学士出知河南府。
1106 五年丙戌 二月丙子,赵挺之自金紫光禄大夫、观文殿大学士、中太乙宫使转特进、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1] 蔡京 赵挺之 二月丙寅,蔡京自左仆射以守司空、安远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领中太乙宫使。 吴居厚(门下侍郎)

张康国

邓洵武

刘逵(中书侍郎)

何执中

十二月戊午,刘逵自中大夫、中书侍郎守本官出知亳州。
1107 大观元年丁亥 正月甲午,蔡京自安远军节度使依前司空、左仆射兼门下侍郎、魏国公。十二月庚寅,蔡京自司空、左仆射兼门下侍郎、魏国公加太尉。 赵挺之 蔡京 《宋史宰辅表》误载赵挺之致仕。 张康国

邓洵武

何执中

梁子美(尚书右丞、左丞、中书侍郎)

朱谔(尚书右丞)

徐处仁(尚书右丞)

林摅(同知枢密院事、尚书左丞)

郑居中(同知枢密院事)

正月壬寅,吴居厚自右光禄大夫、门下侍郎以资政殿学士仍前官领太一宫使。五月庚寅,邓洵武自中书侍郎以守本官知随州。六月己亥,尚书右丞朱谔卒。十月癸酉,尚书右丞徐处仁丁母忧。
1108 二年戊子 正月己未,蔡京自太尉、左仆射兼门下侍郎、魏国公加太师。 蔡京   张康国

何执中

梁子美

林摅

郑居中

八月丙申,梁子美自中书侍郎以资政殿学士、正奉大夫出知郓州。
1109 三年己丑 六月辛巳,何执中自门下侍郎[1]加特进、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蔡京 何执中 六月四日丁丑[1],蔡京自左仆射以依前太师领中太乙宫使。 张康国

何执中

林摅

郑居中

管师仁(同知枢密院事)

薛昂(尚书左丞)

刘正夫(尚书右丞)

三月戊申,知枢密院事张康国暴卒。四月戊寅,林摅自中书侍郎依前正奉大夫出知滁州。六月甲戌,管师仁自同知枢密院事以资政殿学士依前中大夫领佑神观使,寻卒。
1110 四年庚寅 六月乙亥,张商英自守中书侍郎加通议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何执中 张商英   郑居中

余深(门下侍郎)

张商英(中书侍郎)

侯蒙(同知枢密院事、尚书左丞)

薛昂

刘正夫(中书侍郎)

邓洵仁(尚书右丞)

吴居厚(门下侍郎、知枢密院事)

五月丙寅,余深自门下侍郎以资政殿学士仍中大夫出知青州。六月丙申,薛昂自尚书左丞以资政殿学士仍中大夫出知江宁府。十月丁酉,郑居中自正奉大夫、知枢密院事仍前官以观文殿学士领中太乙宫使。
1111 政和元年辛卯 何执中 张商英 八月丁巳,张商英自右仆射以观文殿大学士出知河南府兼西京留守。 侯蒙

刘正夫

邓洵仁

吴居厚

王襄(同知枢密院事)

九月戊寅,王襄自同知枢密院事以中大夫出知亳州。
1112 二年壬辰 四月庚戌,何执中以哲宗帝纪成加司空。五月己巳,蔡京落致仕,依前太师,三日一至都堂治事。十一月辛巳,进封鲁国公。何执中自尚书左仆射加少傅,为太宰,仍兼门下侍郎。 蔡京 何执中   侯蒙

刘正夫

邓洵仁

吴居厚

余深(门下侍郎)

1113 三年癸巳 八月丙子,何执中自尚书左仆射加少师。 蔡京 何执中   侯蒙

刘正夫

邓洵仁

余深

郑居中(知枢密院事)

薛昂(尚书右丞)

正月乙亥,吴居厚自知枢密院事、宣奉大夫以武康军节度使知洪州。四月癸巳,邓洵仁自尚书右丞以通议大夫、资政殿学士出知亳州,寻落职。
1114 四年甲午 蔡京 何执中   侯蒙

刘正夫

余深

郑居中

薛昂

1115 五年乙未 蔡京 何执中   侯蒙

刘正夫

余深

郑居中

薛昂

1116 六年丙申 五月庚子,郑居中自特进、知枢密院事加少保、太宰兼门下侍郎。刘正夫自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侍郎加特进、少宰兼中书侍郎。 蔡京 何执中 郑居中 刘正夫 四月辛未,何执中自尚书左仆射以太傅致仕。十二月乙酉,刘正夫自少宰以安化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致仕。 侯蒙

余深

薛昂(尚书左丞)

邓洵武(知枢密院事)

童贯(签书枢密院事)

白时中(尚书右丞)

1117 七年丁酉 十一月辛卯,郑居中自太宰丁母忧起复门下侍郎。余深特进、少宰兼中书侍郎。 蔡京 郑居中 余深 八月庚午,郑居中自太宰丁母忧。 侯蒙

余深

薛昂(门下侍郎)

邓洵武

童贯(同签书枢密院事、权领枢密院事、领枢密院事)

白时中(中书侍郎)

十月戊寅,侯蒙自中书侍郎以资政殿学士出知亳州。
1118 重和元年戊戌 七月壬午,郑居中自太宰加少傅。余深自少宰加少保。九月辛丑,郑居中罢起复。 蔡京 郑居中 余深   薛昂

邓洵武

童贯

白时中

王黼(尚书左丞加中书侍郎)

冯熙载(尚书左丞)

范致虚(尚书右丞)

九月庚寅,薛昂自门下侍郎除彰化军节度使、佑神观使兼侍读。
1119 宣和元年己亥 正月戊午,余深自少保、少宰兼中书侍郎[1]加太宰兼门下侍郎。王黼自通议大夫、中书侍郎加特进、少宰兼中书侍郎、神霄玉清万寿宫使。 蔡京 余深 王黼   邓洵武

童贯(知枢密院事加太傅)

白时中

冯熙载(中书侍郎)

范致虚(尚书右丞迁尚书左丞)

张邦昌(尚书右丞迁尚书左丞)

王安中(尚书右丞)

二月戊戌,邓洵武自守中书侍郎知随州加少保。八月丁酉,尚书左丞范致虚丁母忧。
1120 二年庚子 九月癸亥,太宰兼门下侍郎余深以哲宗宝训成进少傅。十一月庚戌,王黼自特进、少宰兼中书侍郎加少保、太宰兼门下侍郎。 蔡京 余深 王黼 六月戊寅,蔡京以太师、鲁国公致仕。[1]十一月己亥,余深自太宰以少傅、镇江军节度使出知福州。 童贯

白时中

冯熙载

张邦昌

王安中

郑居中(领枢密院事)

1121 三年辛丑 九月丙寅,王黼自少保、太宰兼门下侍郎加少傅。 王黼 童贯(太师、江浙江淮等路宣抚使)

白时中

冯熙载

张邦昌

王安中

郑居中(领枢密院事)

李邦彦(尚书右丞)

正月壬寅,少保、知随州邓洵武卒。十一月丁丑,冯熙载自中书侍郎以资政殿学士出知亳州。
1122 四年壬寅 六月丙午,王黼加少师。 王黼   童贯

白时中

张邦昌

王安中

郑居中

李邦彦

1123 五年癸卯 五月庚申,王黼自太宰兼门下侍郎加太傅,依蔡京昨任太师例。 王黼 童贯

白时中

张邦昌

郑居中

李邦彦(尚书左丞)

赵野(尚书右丞)

蔡攸(领枢密院事)

正月辛酉,王安中自中大夫、尚书左丞以庆远军节度使、河北河东燕山府路宣抚使知燕山府。六月丁未,郑居中自领枢密院事、太保致仕,明日卒。七月己未,童贯自领陕西河东河北宣抚使致仕。
1124 六年甲辰 九月乙亥,李邦彦自通奉大夫、守尚书左丞加银青光禄大夫、少宰兼中书侍郎、神霄玉清万寿宫使。白时中自金紫光禄大夫、门下侍郎加特进、太宰兼门下侍郎、神霄玉清万寿宫使。十二月癸亥,蔡京自太师、鲁国公落致仕,依前太师、领三省事、神霄玉清万寿宫使。 王黼 蔡京 白时中 李邦彦 总治三省事,位宰相之上。[1] 童贯(落致仕,复领枢密院事)

张邦昌

赵野(尚书左丞)

蔡攸

宇文粹中(尚书右丞)

蔡懋(同知枢密院事)

1125 七年乙巳钦宗十二月庚申即位 蔡京 白时中 李邦彦 四月庚申,蔡京罢领三省事,复以太师、鲁国公致仕。 童贯

张邦昌

赵野

蔡攸(加太保)

宇文粹中

蔡懋

吴敏(门下侍郎)

耿南仲(签书枢密院事)

1126 靖康元年丙午 正月辛未,李邦彦自银青光禄大夫、少宰兼中书侍郎起复,加特进、太宰兼门下侍郎。张邦昌自正奉大夫加特授依前官少宰兼中书侍郎、神霄玉清万寿宫使。二月庚戌,加光禄大夫,太宰兼门下侍郎。吴敏自知枢密院事迁太中大夫、少宰兼中书侍郎。三月己巳,徐处仁自守中书侍郎加通奉大夫、太宰兼门下侍郎。八月己未,唐恪自正奉大夫加少宰兼中书侍郎。闰十一月壬辰,何㮚自守门下侍郎加通奉大夫、右仆射、中书侍郎。 蔡京 白时中 李邦彦 张邦昌 吴敏 徐处仁 唐恪 何㮚 正月辛未,白时中自太宰以观文殿大学士领中太乙宫使依前特进、庆国公。二月庚戌,李邦彦自太宰兼门下侍郎以观文殿学士领中太乙宫使。甲寅蔡京自太师、鲁国公致仕责授中奉大夫、秘书监、分司南京,河南居住。三月己巳,张邦昌自太宰、兼门下侍郎以观文殿大学士领中太乙宫使。八月己未,徐处仁自太宰以观文殿大学士领中太乙宫使。吴敏自少宰以观文殿大学士领醴泉观使。闰十一月壬辰朔,唐恪自少宰以观文殿大学士领中太乙宫使兼侍读依前光禄大夫。 赵野(门下侍郎)

宇文粹中

吴敏(知枢密院事、亲征行营副使)

耿南仲(同知枢密院事、尚书左丞、门下侍郎)

李棁(同知枢密院事、尚书右丞)

李纲(尚书右丞、知枢密院事、宣抚河北、河东)

王孝迪(中书侍郎)

唐恪(同知枢密院事、中书侍郎)

路允迪(签书枢密院事)

种师道(同知枢密院事、宣抚河北、河东)

徐处仁(中书侍郎)

宇文虚中(签书枢密院事)

何㮚(尚书右丞、中书侍郎、门下侍郎)

许翰(同知枢密院事)

陈过庭(尚书右丞、中书侍郎)

聂昌(同知枢密院事)

李回(签书枢密院事)

王㝢(尚书左丞)

冯澥(知枢密院事、尚书左丞)

孙傅(尚书右丞、同知枢密院事)

曹辅(签书枢密院事)

张叔夜(签书枢密院事)

二月癸卯,蔡懋自尚书左丞以资攻殿学士、依前中大夫知大名府兼北京留守。王孝迪自中书侍郎以资政殿学士提举醴泉观。癸丑,种师道自同知枢密院事以检校少傅领中太乙宫使。甲寅,童贯自太师、广阳郡王、徐豫国公责授左卫上将军致仕,池州居住。蔡攸自太保、领枢密院事、燕国公责授太中大夫、提举亳州明道宫,任便居住。

二月辛亥,宇文虚中罢知江宁府。(此条宋史缺[1]

三月戊辰,李棁自尚书左丞以正奉大夫、资政殿学士提举南京鸿庆宫。庚午,宇文虚中自签书枢密院事以资政殿学士、仍中大夫出知青州。

四月庚戌,赵野自门下侍郎以资政殿学士出知襄阳府。

六月癸卯,路允迪自签书枢密院事以资政殿学士提举醴泉观。

八月戊午,许翰自同知枢密院事以延康殿学士出知亳州。

九月丁丑,李纲自知枢密院事以观文殿学士出知扬州。

十月戊午,王㝢自尚书左丞坐辞使军前责授单州团练副使,新州安置。辛酉,种师道卒。

十一月戊辰,冯澥自知枢密院除资政殿学士、太子宾客。丁丑,何㮚自中书侍郎依前官提举醴泉观兼侍读。丁亥,李回自签书枢密院事除提举万寿观。

南宋

编辑

后七朝始建炎丁未,终德祐丙子,凡一百四十九年,居相位者六十一人,位执政者二百四十四人。(附三少帝朝宰相)

公元 纪年 宰相进拜加官 罢免 执政进拜加官 执政罢免
1127 建炎元年丁未高宗五月庚寅即位 五月甲午,李纲自资政殿大学士、领开封府职事除正议大夫、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八月壬戌,自右仆射除银青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御营使兼门下侍郎。同日,黄潜善自守门下侍郎除正议大夫、尚书右仆射、中书侍郎、御营使。[1] 张邦昌 李纲 黄潜善

五月壬辰,张邦昌罢权左仆射,为太保、奉国军节度使、同安郡王。

八月丁丑,李纲罢左相、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

耿南仲

李回

冯澥

黄潜善(中书侍郎、门下侍郎兼权中书侍郎)

汪伯彦(同知枢密院事,除知枢密院事)

吕好问(尚书右丞)

张悫(同知枢密院事)

许翰(尚书右丞)

颜岐(同知枢密院事)

郭三益(同知枢密院事)

许景衡(尚书右丞)

五月癸巳,耿南仲自门下侍郎以观文殿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乙未,李回提举万寿观知洪州(此条宋史缺)。冯澥自尚书左丞以资政殿学士知潼川府。七月癸卯,吕好问罢尚书右丞,授资政殿学士、知宣州。八月丙戌,许翰罢尚书右丞,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
1128 二年戊申 十二月己巳,黄潜善自右仆射兼中书侍郎除光禄大夫、守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汪伯彦自知枢密院事除正议大夫、守右仆射兼中书侍郎。 黄潜善 汪伯彦   汪伯彦

张悫

颜岐

郭三益

许景衡

朱胜非(尚书右丞,除中书侍郎)

卢益(签书枢密院事)

五月乙酉,许景衡罢尚书右丞,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



郭三益卒(此条宋史缺)

张悫卒(此条同缺)

1129 三年己酉 三月庚辰,朱胜非自守中书侍郎除通奉大夫、守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兼御营使。故事,命相进官三等。胜非特进五官。四月癸丑,吕颐浩自资政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授宣奉大夫、守右仆射兼中书侍郎。闰八月丁亥,杜充自同知枢密院事授太中大夫、守右仆射、同平章事兼御营使。 朱胜非 吕颐浩 杜充 二月己巳,黄潜善罢左相,以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汪伯彦罢右相,以观文殿大学士知洪州。四月癸丑,朱胜非罢右相,以观文殿大学士知洪州。 颜岐

朱胜非

卢益

路允迪(签书枢密院事)

吕颐浩(签书枢密院事)

叶梦得(尚书左丞)

张澂(尚书右丞)

王渊(签书枢密院事)

王孝迪(中书侍郎)

李邴(同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权知三省枢密院事)

郑瑴(同签书枢密院事)

张浚(知枢密院事)

滕康(签书枢密院事、权同知三省枢密院事)

杜充(同知枢密院事)

周望(同签书枢密院事)

王绹(参知政事)

张守(同签书枢密院事)

范宗尹(参知政事)

三月辛巳,叶梦得罢,以卢益为尚书左丞,未拜,复罢为资政殿学士。(此条宰辅表缺,按高宗本纪补)



四月癸丑,路允迪罢签书,以资政殿学士提举醴泉观兼侍读。颜岐罢门下侍郎,以资政殿大学士提举南京鸿庆宫。王孝迪罢中书侍郎,以端明殿学士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张澂罢尚书右丞,以资政殿学士知江州。


卢益以本职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此条缺)

王渊因在渡江时耽误了奉国军节度使刘光世所部数万人的进军而引起军队将领的不满,建炎三年二月,在拜签书后不久就被罢免。(此条宰辅表缺)


八月庚戌,李邴罢。(此条宰辅表缺)

郑瑴卒(此条缺)


滕康缀宰执班奏事。(此条缺)

1130 四年庚戌 五月甲辰,范宗尹自中大夫、参知政事授通议大夫、守右仆射、同平章事。六月甲戌,宗尹兼知枢密院事。(宗尹拜相时年仅三十二,为当时最年轻的宰相)[1]十一月癸卯,诏追封赠元祐故宰相吕大防、吕公著、范纯仁。 吕颐浩 杜充 范宗尹 二月乙未,杜充罢右相,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四月丙申,赵鼎弹劾吕颐浩,遂罢吕左相(左仆射),[1]以镇南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充醴泉观使。六月丙戌,前宰相吕颐浩、朱胜非罢为江东西、两浙安抚大使。 张浚

周望

王绹

张守

赵鼎(签书枢密院事)

谢克家(参知政事)

李回(同知枢密院事)

富直柔(签书枢密院事)

五月乙卯,王绹罢参知政事。甲子,周望罢同知枢密院事及两浙宣抚使,授提举江州太平观。十一月甲辰,赵鼎罢签书枢密院事。
1131 绍兴元年辛亥 八月丁亥,秦桧自参知政事授通奉大夫、守右仆射、同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九月癸丑,吕颐浩自镇南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江东路安抚大使授少保、左仆射、同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 范宗尹 吕颐浩 秦桧 七月癸亥,范宗尹罢右相,授观文殿学士、提举洞霄宫。九月,汪伯彦复正议大夫、观文殿学士、江东安抚大使、知池州。 张浚

张守

李回

富直柔

秦桧(参知政事)

孟庾(参知政事)

正月辛亥,谢克家罢参知政事,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八月己卯,张守罢参知政事,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九月癸丑,李回罢,以资政殿学士、江南西路安抚大使兼知洪州。十一月戊戌,富直柔罢同知枢密院事,以中大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1132 二年壬子 九月乙丑,朱胜非自观文殿学士、提举醴泉观兼侍读除左宣奉大夫、右仆射、同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1] 吕颐浩 秦桧 朱胜非 二月庚午,诏李纲为湖广宣抚使兼知潭州。八月甲寅,秦桧罢右相,以观文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 张浚

孟庾

翟汝文(参知政事)

权邦彦(签书枢密院事)

六月,翟汝文由参知政事致仕。
1133 三年癸丑 七月乙亥,[1]朱胜非以右仆射起复,仍知枢密院事。 吕颐浩 朱胜非 四月丁亥,朱胜非以母忧去位。[1]九月戊午,吕颐浩罢左相,以镇南军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张浚

孟庾

权邦彦

席益(参知政事)

徐俯(签书枢密院事)

韩肖胄(同签书枢密院事)

权邦彦卒(此条宰辅表缺)
1134 四年甲寅 九月癸酉,赵鼎自知枢密院事除左通奉大夫、右仆射、同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 朱胜非 赵鼎 九月庚午,朱胜非罢右相,听持余服,候服阕,除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 张浚(年初罢,十一月复为知枢密院事)

孟庾

徐俯

赵鼎(参知政事)

胡松年(签书枢密院事)

沈与求(参知政事)

正月癸酉,韩肖胄罢同签书枢密院事。二月癸未,席益罢参知政事,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三月乙丑,张浚罢知枢密院事,以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四月丙午,徐俯罢签书枢密院事,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1135 五年乙卯 二月丙戌,赵鼎自右仆射授左宣奉大夫、守左仆射、同平章事兼知枢密院、都督诸路军马。张浚自知枢密院事授左宣奉大夫、守右仆射、同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 赵鼎 张浚   孟庾(知枢密院事)

胡松年

沈与求

闰二月,胡松年罢签书枢密院事。七月己卯,孟庾罢知枢密院事,以观文殿学士知绍兴府。
1136 六年丙辰 张浚 赵鼎 十二月壬寅,[1]赵鼎罢左相,以观文殿大学士知绍兴府。 沈与求

折彦质(签书枢密院事)

张守(参知政事)

二月癸亥,沈与求罢参知政事,以资政殿学士知明州。十二月丙午,折彦质罢签书枢密院事。
1137 七年丁巳 九月丙子,赵鼎自观文殿大学士充万寿观使,授左金紫光禄大夫、守尚书左仆射兼枢密使。 张浚 赵鼎 九月壬申,张浚罢右相,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江州太平观。 张守

陈与义(参知政事)

沈与求(同知枢密院事、知枢密院事)

秦桧(枢密使)

知枢密院事沈与求卒(此条宰辅表缺)
1138 八年戊午 三月壬辰,秦桧自枢密使、左宣奉大夫守右仆射、同平章事兼枢密使。 秦桧 赵鼎 十月甲戌,赵鼎罢左相,授奉国军节度使、知绍兴府 陈与义

王庶(枢密副使)

刘大中(参知政事)

孙近(参知政事)

韩肖胄(签书枢密院事)

李光(参知政事)

正月戊戌,张守罢参知政事,以资政殿大学士知婺州。三月甲午,陈与义罢参知政事,以资政殿学士知湖州。十月丁巳,刘大中罢参知政事,以资政殿学士知处州。十一月甲辰,王庶罢枢密副使,以资政殿学士知潭州。
1139 九年己未 秦桧 二月,张浚知福州,寻复资政殿大学士,为福建路安抚大使。[1] 孙近

韩肖胄

李光

王伦(同签书枢密院事)

楼炤(签书枢密院事)

十二月辛酉,李光罢参知政事。


王伦为金人所抑留。(此条宰辅表、宰辅表考证并缺)

1140 十年庚申 秦桧   孙近

韩肖胄

楼炤

王次翁(参知政事)

二月,韩肖胄罢签书枢密院事,以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六月甲子,楼炤以丁父忧去。
1141 十一年辛酉 六月乙亥,[1]秦桧自右仆射加特进、左仆射,仍兼枢密使,封庆国公。 秦桧   孙近

王次翁(权同知枢密院事)[1]

韩世忠(枢密使)

张俊(枢密使)

岳飞(枢密副使)

范同(参知政事)

何铸(签书枢密院事)

四月己卯,孙近罢参知政事,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八月甲戌,岳飞罢枢密副使,依前少保、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充万寿观使。十月癸巳,韩世忠罢枢密使,授太傅、横海武宁安化军节度使,充醴泉观使。十一月己亥,范同罢参知政事。
1142 十二年壬戌 九月乙巳,[1]秦桧自少保、左仆射加太师,以徽宗梓宫及太后还,故有是命。 秦桧   王次翁

张俊

何铸

万俟卨(参知政事)

孟忠厚(枢密使)

程克俊(签书枢密院事,寻兼权参知政事)

八月,何铸罢签书枢密院事,以本职提举太平观。十一月癸巳,张俊罢枢密使,自太傅、益国公授镇洮崇信等节度、醴泉观使、清河郡王。是月,孟忠厚罢枢密使,以少傅知建康府。
1143 十三年癸亥 秦桧   王次翁

万俟卨

程克俊

闰四月乙卯,王次翁罢参知政事,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六月,程克俊罢签书,依前职提举洞霄宫。
1144 十四年甲子 秦桧   万俟卨

楼炤(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李文会(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杨愿(签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二月丙午,万俟卨罢参知政事。五月甲子,楼炤罢签书。十二月,李文会罢签书枢密院事。


李文会是第一位政治生涯完全在南宋的宰辅。

1145 十五年乙丑 秦桧   杨愿

秦熺(知枢密院事)

李若谷(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十月丙子,杨愿罢签书枢密院事。
1146 十六年丙寅 秦桧   秦熺

李若谷

1147 十七年丁卯 秦桧   秦熺

李若谷(参知政事)

何若(签书枢密院事)

段拂(参知政事)

汪勃(签书枢密院事)

二月辛酉,李若谷罢参知政事。三月乙亥,何若罢签书。
1148 十八年戊辰 秦桧   秦熺

段拂

汪勃

詹大方(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余尧弼(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正月乙未,段拂罢参知政事。

四月庚子,知枢密院事秦熺罢。[1]

七月丙申,汪勃罢签书。九月,詹大方卒。

1149 十九年己巳 秦桧   余尧弼
1150 二十年庚午 秦桧   余尧弼(参知政事)

巫伋(签书枢密院事)

1151 二十一年辛未 秦桧   余尧弼

巫伋(兼权参知政事)

十一月庚戌,余尧弼罢参政,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
1152 二十二年壬申 秦桧   巫伋

章复(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宋朴(签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四月丙子,巫伋罢签书。九月癸丑,章复罢签书。
1153 二十三年癸酉 秦桧   宋朴

史才(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十月戊辰,宋朴罢签书,以端明殿学士提举洞霄宫。
1154 二十四年甲戌 秦桧   史才

魏师逊(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施钜(参知政事)

郑仲熊(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六月癸巳,史才罢签书,以端明殿学士提举洞霄宫。十一月乙丑,魏师逊罢签书。
1155 二十五年乙亥 秦桧 十月丙申,秦桧自太师、左仆射进封建康郡王致仕。子熺亦加少师致仕。 施钜

郑仲熊

汤思退(签书枢密院事)

董德元(参知政事)

魏良臣(参知政事)

沈该(参知政事)

四月乙酉,施钜罢参政,以资政殿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六月己卯,郑仲熊罢签书。十二月乙酉,董德元罢参政,以资政殿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
1156 二十六年丙子 五月壬寅,沈该自参知政事授左朝议大夫,守左仆射、同平章事。万俟卨自参知政事授左宣奉大夫,守右仆射、同平章事。 沈该 万俟卨 正月甲子,赵鼎追复观文殿大学士。是年十二月辛酉,万俟卨进授左金紫光禄大夫。[1] 汤思退(知枢密院事)

魏良臣

沈该

万俟卨(参知政事)

程克俊(参知政事)

张纲(参知政事)

陈诚之(同知枢密院事)

正月甲子,孙近复资政殿学士。二月辛卯,魏良臣罢参政,以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
1157 二十七年丁丑 六月戊申,汤思退自知枢密院事授右通奉大夫,守右仆射、同平章事。 沈该 万俟卨 汤思退 三月辛卯,万俟卨薨。[1] 汤思退

程克俊

张纲

陈诚之

汤鹏举(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

陈康伯(参知政事)

九月癸酉,张纲罢参政,以资政殿学士知婺州。十一月癸未,汤鹏举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


七月,参知政事程克俊卒。(此条宰辅表、宰辅表考证并缺)

1158 二十八年戊寅 沈该 汤思退     陈诚之(知枢密院事)

陈康伯

王纶(同知枢密院事)

1159 二十九年己卯 九月甲午,陈康伯右仆射。汤思退左仆射。 沈该 陈康伯 汤思退 六月乙酉,沈该罢左相,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 陈诚之

陈康伯

王纶

贺允中(参知政事)

六月丁酉,陈诚之罢知枢密院事。
1160 三十年庚辰 汤思退 陈康伯 十二月乙巳朔,汤思退罢左相,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 王纶

贺允中

叶义问(同知枢密院事、知枢密院事)

朱倬(参知政事)

周麟之(同知枢密院事)

六月庚午,王纶罢知院,以资政殿大学士知福州。八月癸丑,贺允中罢参政,以资政殿学士致仕。
1161 三十一年辛巳 三月庚寅,陈康伯自右仆射授左光禄大夫,迁左仆射同平章事。朱倬自参知政事授左通奉大夫,迁右仆射、同平章事。 汤思退 陈康伯 朱倬 叶义问

周麟之

杨椿(参知政事)

黄祖舜(同知枢密院事)

六月庚申,周麟之罢同知枢密院事。
1162 三十二年壬午孝宗六月丙子即位 十二月丁卯,宰相陈康伯仍兼枢密使。 陈康伯 朱倬 六月,朱倬罢右仆射,以观文殿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 叶义问

杨椿

黄祖舜

汪澈(参知政事)

史浩(参知政事)

张焘(同知枢密院事)

闰二月辛卯,杨椿提举在外宫观。[1]

十月乙巳,叶义问罢枢密院事,以资政殿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

1163 隆兴元年癸未 正月庚子,[1]史浩自参知政事除左通奉太夫、守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七月庚寅,汤思退自观文殿大学士、左金紫光禄大夫充醴泉观使兼侍读除特进、右仆射、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进封荣国公。十二月丁丑,汤思退自特进、右仆射、荣国公授左仆射兼枢密使,进封庆国公。张浚自降授特进、枢密使、魏国公授右仆射、同平章事兼枢密使,依前都督江淮东西路、建康镇江府、江阴军、江池州屯驻军马。 张浚 汤思退 陈康伯 史浩 五月,史浩罢右仆射,以观文殿大学士知绍兴府。十二月己未,陈康伯罢左相(左仆射),除少保、观文殿大学士判信州,进封福国公。[1] 黄祖舜

张焘

汪澈

张浚(江淮东西路宣抚使,节制沿江军马、枢密使)

辛次膺(同知枢密院事)

洪遵(同知枢密院事)

周葵(参知政事)

二月癸未,黄祖舜罢同知,以资政殿学士知潭州。五月癸亥,汪澈罢参政,以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六月戊寅,辛次膺罢参政,以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三月己酉,张焘罢为资政殿大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1]

1164 二年甲申 十一月戊戌,陈康伯自少保、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福国公拜左仆射、同平章事兼枢密使,依前少保,进封鲁国公。 张浚 陈康伯 汤思退 四月丁丑,张浚罢右仆射,授少师、保信军节度使判福州,依前魏国公。十一月辛卯,汤思退罢左仆射,授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依前特进、岐国公。 洪遵

周葵(兼权知枢密院事)

贺允中(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王之望(参知政事)

钱端礼(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

虞允文(同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王刚中(签书枢密院事)

七月丁亥,洪遵罢同知,以端明殿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

十月丁卯,贺允中致仕。[1]

闰十一月丙辰,周葵罢参政,以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乙亥,王之望因仓促要求吴璘在陕西前线退兵而造成极大伤亡,当时“将校所存无几,连营恸哭,声震原野。”罢参政,以端明殿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此事最终决策出于孝宗,因此“上闻而悔之。”

1165 乾道元年乙酉 十二月戊寅,洪适自参知政事除左通奉大夫,守右仆射兼权枢密使。 陈康伯 洪适 二月戊申,陈康伯罢左仆射,授少师、观文殿大学士、鲁国公致仕。 钱端礼

虞允文

王刚中

洪适(自签书枢密院事除参知政事,九月,兼同知枢密院事[1]

叶颙(签书枢密院事,除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

汪澈(自左通议大夫、知枢密院事除枢密使)

六月癸未,王刚中薨。

八月己丑,虞允文罢参政,以端明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丙申,钱端礼罢参政,以资政殿大学士提举万寿观。

1166 二年丙戌 十二月甲申,叶颙自参知政事除左通奉大夫、左仆射、同平章事兼枢密使。魏〈木巳〉自参知政事除左正议大夫、右仆射、同平章事兼枢密使。 洪适 叶颙 魏杞 三月辛未,洪适罢右仆射,授观文殿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叶颙(知枢密院事)

汪澈

魏杞(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林安宅(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蒋芾(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参知政事)

陈俊卿(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四月乙未,汪澈罢枢密使,以观文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五月庚戌,叶颙罢参政,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八月丙戌,林安宅罢同知枢密院事。
1167 三年丁亥 叶颙 魏杞 十一月癸酉,叶颙罢左仆射,提举太平兴国宫。魏〈木巳〉罢右仆射,提举太平兴国宫。 蒋芾

陈俊卿

虞允文(知枢密院事)

刘珙(知枢密院事)

1168 四年戊子 二月,蒋芾自参知政事除左正议大夫,守右仆射兼枢密使。十月庚子,陈俊卿自参知政事除左正议大夫、右仆射、同平章事兼枢密使。 蒋芾 陈俊卿 六月戊午,蒋芾以母丧去位。[1] 陈俊卿

虞允文

刘珙(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王炎(签书枢密院事)

八月辛亥,刘珙以知隆兴府罢。
1169 五年己丑 八月己丑,陈俊卿自右仆射、同平章事兼枢密使。虞允文自枢密使除右仆射、同平章事兼枢密使。 陈俊卿 虞允文   虞允文(枢密使)

王炎

梁克家(签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1170 六年庚寅 陈俊卿 虞允文 五月,陈俊卿罢左仆射,除观文殿大学士、知福州。 王炎

梁克家(兼同知枢密院事、同知国用事)

1171 七年辛卯 虞允文 明年二月,改仆射官名为左右丞相。   王炎

梁克家

张说(签书枢密院事)

三月戊子,张说罢为安庆军节度使、提举万寿观。此次罢免仅在其进拜执政十天之后,因遭到各方强烈反对而罢免。(宰辅表缺)[1]
1172 八年壬辰 二月辛亥,虞允文自右仆射除左丞相特进兼枢密使,封华国公。梁克家自参知政事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梁克家 虞允文 九月戊寅,虞允文罢左丞相,授少师、武安军节度使,充四川宣抚使,封雍国公。 王炎

张说(签书枢密院事)[1]

王之奇(签书枢密院事)

曾怀(参知政事)

1173 九年癸巳 十月甲戌,曾怀自参知政事迁左宣奉大夫,除右丞相。 梁克家 曾怀 十月辛未,梁克家罢右丞相,以观文殿大学士知建宁府。 张说(同知枢密院事、知枢密院事)

曾怀

沈复(签书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

郑闻(签书枢密院事)

姚宪(签书枢密院事)

正月辛未,王之奇罢签书,以资政殿学士知扬州、淮南安抚使。己丑,王炎罢枢密使,以观文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十二月甲子,沈复罢同知,以资政殿学士知荆南府。
1174 淳熙元年甲午 七月壬辰,曾怀自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迁光禄大夫,除右丞相。十一月丙午,叶衡自兼权知枢密使、参知政事迁通奉大夫,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曾怀 叶衡 六月戊寅,曾怀罢右丞相,除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太平兴国宫。十一月丙午,曾怀罢右丞相,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 张说

郑闻

姚宪(参知政事)

叶衡(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

杨倓(签书枢密院事)

龚茂良(参知政事)

李彦颖(签书枢密院事)

三月丙申,郑闻以资政殿大学士、四川宣抚使罢。六月癸未,姚宪罢参政,以端明殿学士领宫观。七月乙未,张说罢知枢密院事,以太尉提举隆兴府玉隆观,依前安庆军节度使。十一月,杨倓罢签书,以昭庆军节度使知荆南府。
1175 二年乙未 叶衡 九月乙未,叶衡罢右相,依前中奉大夫、知建宁府。 龚茂良

李彦颖(参知政事)

沈复(同知枢密院事)

王淮(签书枢密院事)

闰九月丁未,沈复以知镇江府罢。
1176 三年丙申 (空缺)(龚茂良以参知代行相事) 此次空缺为宋朝历史上唯一一次。 龚茂良

李彦颖

王淮

赵雄(签书枢密院事)

1177 四年丁酉 (空缺)(龚茂良以参知代行相事)   龚茂良

李彦颖

王淮(参知政事)

赵雄(同知枢密院事)

六月丁丑,龚茂良罢参政,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
1178 五年戊戌 三月壬子,史浩自观文殿大学士、充醴泉观使、兼侍读、永国公依前少保,授右丞相,封卫国公。十一月丁丑,赵雄自参知政事迁正议大夫,除右丞相。 史浩 赵雄 十一月甲戌,史浩罢右相,授少傅、保宁军节度使、充醴泉观使、兼侍读,依前 国公。 李彦颖

王淮(知枢密院事、枢密使)

赵雄(参知政事)

范成大(参知政事)

钱良臣(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

三月,李彦颖罢参政,以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六月甲戌,范成大罢参政,以资政殿学士知婺州。
1179 六年己亥 赵雄   王淮

钱良臣

1180 七年庚子 赵雄     王淮

钱良臣

周必大(参知政事)

谢廓然(签书枢密院事)

1181 八年辛丑 八月,王淮自枢密使、信国公除光禄大夫、右丞相兼枢密使,封福国公。 赵雄 王淮 八月,赵雄罢右丞相,除观文殿大学士、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 王淮

钱良臣

周必大

谢廓然(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九月庚寅,钱良臣以资政殿学士与在外宫观罢。
1182 九年壬寅 王淮迁左丞相,梁克家自观文殿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迁金紫光禄大夫、拜右丞相,封仪国公。[1] 王淮 梁克家   周必大(知枢密院事)

谢廓然

施师点(签书枢密院事)

李彦颖(参知政事)

六月丁巳,谢廓然自同知枢密院致仕。
1183 十年癸卯 王淮 梁克家   周必大

施师点(兼权参知政事除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

黄洽(参知政事)

正月甲申,李彦颍自通议大夫罢参知,提举洞霄宫。
1184 十一年甲辰 王淮 梁克家   周必大(枢密使)

施师点

黄洽

1185 十二年乙巳 王淮 梁克家   周必大

施师点

黄洽

1186 十三年丙午 王淮 梁克家 十一月丙寅,梁克家罢右丞相,授观文殿大学士、充醴泉观使、兼侍读,依前特进、郑国公。 周必大

施师点

黄洽

留正(签书枢密院事)

1187 十四年丁未 二月丁亥,周必大自枢密使迁光禄大夫,除右丞相。 王淮 周必大   施师点(知枢密院事)

黄洽

留正(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

1188 十五年戊申 王淮 周必大 五月己亥,王淮罢左丞相,除观文殿大学士判衢州,依前特进、鲁国公。 施师点

黄洽(知枢密院事)

留正

萧燧(参知政事)

施师点罢,出知泉州。[1]
1189 十六年己酉二月壬戌光宗即位 正月己亥,周必大自右丞相、济国公除特进、左丞相,封许国公。留正自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迁通奉大夫,除右丞相。 留正 周必大 三月甲寅,前宰相史浩自太傅、保宁军节度使致仕、魏国公授太师,依前官致仕。五月丙申,周必大罢左丞相,以观文殿大学士判潭州。 留正

王蔺(参知政 事、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葛邲(同知枢密院事)

正月丙申,黄洽罢知枢密院事,以资政殿大学士知隆兴府。乙巳,萧燧罢参知政事,除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1190 绍熙元年庚戌 七月乙卯,留正自宣奉大夫、右丞相迁金紫光禄大夫,除左丞相。 留正   王蔺(枢密使)

葛邲(知枢密院事)

胡晋臣(签书枢密院事除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

十二月丙戌,枢密使王蔺因其弟,池州贵池县知县王莱暴狠不法、凌蔑州郡,而王蔺纵容其弟,为御史中丞何澹弹劾,诏降王蔺一官放罢。[1]
1191 二年辛亥 留正   葛邲

胡晋臣

1192 三年壬子 留正   葛邲

胡晋臣

陈骙(同知枢密院事)

1193 四年癸丑 三月辛巳,葛邲自光禄大夫、知枢密院事迁特进,除右丞相。 留正 葛邲   胡晋臣

陈骙(参知政事)

赵汝愚(同知枢密院事、知枢密院事)

余端礼(同知枢密院事)

六月戊申,胡晋臣薨。[1]
1194 五年甲寅宁宗七月甲子即位 七月乙亥,拜赵汝愚为右丞相,汝愚辞不拜。[1]八月丙辰,赵汝愚自枢密使除右丞相。 留正 葛邲 赵汝愚 正月,葛邲罢右相,授观文殿大学士,依前特进、判建康府。八月丙辰,留正罢左相。 陈骙(知枢密院事)

赵汝愚(兼参知政事,自知枢密院事除枢密使)

余端礼(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罗点(签书枢密院事)

京镗(签书枢密院事)

郑侨(同知枢密院事)

九月庚午,罗点薨。[1]十二月己巳,陈骙罢知枢密院事。
1195 庆元元年乙卯 四月己未,余端礼自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迁银青光禄大夫,除右丞相。 赵汝愚 余端礼 二月戊寅,赵汝愚罢右丞相,除观文殿大学士,依前银青光禄大夫、知福州。 余端礼

京镗(知枢密院事)

郑侨(参知政事)

谢深甫(签书枢密院事)

1196 二年丙辰 正月庚寅,余端礼自右丞相迁特进,除左丞相。京镗自知枢密院事迁正议大夫,除右丞相。 余端礼 京镗 四月甲子,余端礼罢左丞相,以观文殿大学士判隆兴府。 郑侨(参知政事)

谢深甫

何澹(同知枢密院事)

叶翥(签书枢密院事)

1197 三年丁巳 京镗   谢深甫

何澹

叶翥

正月壬寅,郑侨罢知枢密院事,以资政殿大学士知福州。
1198 四年戊午 京镗   谢深甫(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何澹

叶翥(同知枢密院事)

许及之(同知枢密院事)

七月辛酉,叶翥罢知隆兴府。[1]
1199 五年己未 京镗   谢深甫

何澹

许及之

1200 六年庚申 闰二月庚寅,京镗自右丞相拜少傅、左丞相,封冀国公。谢深甫自知枢密院事迁金紫光禄大夫,除右丞相。 谢深甫 京镗 八月丁酉,少傅、左丞相京镗薨。 何澹(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许及之

陈自强(签书枢密院事)

六月戊申,许及之丁母忧去位。[1]
1201 嘉泰元年辛酉 谢深甫   何澹

陈自强(同知枢密院事兼知枢密院事[1]

张釜(签书枢密院事)

程松(同知枢密院事)

张岩(参知政事)

七月乙卯,何澹罢知枢密院事。八月甲申,张釜罢签书枢密院事。
1202 二年壬戌 谢深甫   陈自强(知枢密院事)

程松

张岩

袁说友(同知枢密院事)

许及之(参知政事)

七月己巳,同知枢密院事程松以父丧去官。
1203 三年癸亥 五月戊寅,陈自强自知枢密院事除右丞相。 谢深甫 陈自强 正月己卯,谢深甫罢右丞相,授观文殿学士判建康府。 陈自强(兼参知政事)

袁说友(参知政事)

许及之

傅伯寿(签书枢密院事)

费士寅(签书枢密院事除参知政事)

张孝伯(同知枢密院事)

正月甲午,张岩罢参知政事,以资政殿学士知平江府。

二月辛丑,傅伯寿罢,与在京宫观兼侍读、修国史。[1]

九月庚午,袁说友罢参知政事。

1204 四年甲子 陈自强   许及之

费士寅

张孝伯(兼参知政事)

钱象祖(同知枢密院事)

张岩(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

四月甲辰,许及之罢知枢密院事。

参知政事张孝伯罢。(此条宰辅表、宰辅表考证并缺,宰辅编年录有之)

1205 开禧元年乙丑 七月辛酉,韩侂胄自太师、永兴军节度使、充万寿观使、平原郡王拜平章军国事。 陈自强 韩侂胄   费士寅

钱象祖(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

张岩

刘德秀(签书枢密院事)

三月癸未,费士寅罢参政,以资政殿学士知兴元府。九月丁亥,刘德秀罢签书。
1206 二年丙寅 陈自强 韩侂胄 四月,故太师秦桧特追王爵,降充银青光禄大夫、卫国公。   张岩(知枢密院事)

李壁(参知政事)

丘崈(签书枢密院事)

1207 三年丁卯 十二月辛酉,钱象祖自参知政事授正奉大夫、兼国用使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陈自强 韩侂胄 钱象祖 十一月甲戌,韩侂胄罢平章军国事。陈自强罢右丞相。 张岩

李壁

钱象祖(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

卫泾(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

雷孝友(参知政事)

史弥远(同知枢密院事)

林大中(签书枢密院事)

丘崈正月辛卯罢。

张岩九月丙申罢。

十一月甲戌,李壁罢参知政事。

1208 嘉定元年戊辰 十月丙子,钱象祖自右丞相除特进、左丞相兼枢密使、兼太子宾客。史弥远自知枢密院事除通奉大夫、右丞相兼枢密使、兼太子少傅。 钱象祖 史弥远 十一月戊午,[1]右丞相史弥远丁母忧。十二月丙寅,钱象祖罢相,以观文殿大学士判福州。 卫泾

雷孝友(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史弥远(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林大中

娄机(同知枢密院事兼太子客)

楼钥(同知枢密院事)

雷孝友罢。(宰辅表、宰辅表考证并缺)

六月乙亥,卫泾罢参政,以资政殿学士知潭州。

林大中薨。(宰辅表、宰辅表考证并缺)

1209 二年己巳 五月丙申,史弥远起复,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兼太子少师。 史弥远   娄机

楼钥(参知政事)

章良能(同知枢密院事)

宇文绍节(签书枢密院事)

九月祀明堂,娄机数上章告老,帝不许,皇太子遣官属勉留之。以资政殿学士知福州,力辞。提举洞霄宫以归,遂卒。(此条宰辅表、宰辅表考证并缺)
1210 三年庚午 史弥远   楼钥

章良能

宇文绍节

1211 四年辛未 史弥远   楼钥

章良能

1212 五年壬申 史弥远   楼钥

章良能

1213 六年癸酉 史弥远   楼钥

章良能(参知政事)

楼钥薨。(表、考证并缺)
1214 七年甲戌 史弥远   章良能

郑昭先(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章良能薨。(表、考证并缺)
1215 八年乙亥 史弥远   郑昭先(参知政事)

曾从龙(签书枢密院事)

1216 九年丙子 史弥远   郑昭先

曾从龙

1217 十年丁丑 史弥远   郑昭先

曾从龙

1218 十一年戊寅 史弥远   郑昭先

曾从龙

1219 十二年己卯 史弥远   郑昭先(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曾从龙(参知政事)

任希夷(签书枢密院事)

四月癸巳,曾从龙罢。先前曾从龙弹劾胡榘,结果反而被胡唆使言官弹劾,因此罢相。[1]
1220 十三年庚辰 史弥远   郑昭先

任希夷(自签书进参知政事)[1]

1221 十四年辛巳 史弥远 八月乙丑,追封史浩为越王。 郑昭先

任希夷

宣缯(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俞应符(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八月乙卯,任希夷罢知枢密院事及兼参知政事。

十二月,郑昭先病,屡次上书求罢,出知隆兴府。[1]

1222 十五年壬午 史弥远   宣缯

俞应符

程卓(同知枢密院事)

薛极(签书枢密院事)

六月辛卯,签书枢密院事俞应符卒。
1223 十六年癸未 史弥远   宣缯

程卓

薛极

六月丁酉,同知枢密院事程卓卒。
1224 十七年甲申闰八月丁酉理宗即位 史弥远   宣缯

薛极

葛洪(同签书枢密院事)

1225 宝庆元年乙酉 史弥远     宣缯(同知枢密院事)

薛极(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

葛洪(签书枢密院事)

1226 二年丙戌 史弥远   宣缯

薛极

葛洪

1227 三年丁亥 三月丙寅,史弥远少师、右丞相兼枢密使,提举编修玉牒、提举编修国朝会要、提举国史实录院、提举编修敕令,封鲁国公。 史弥远 九月癸未,故少保、观文殿大学士、魏国公致仕、赠太师留正定谥忠宣。 宣缯(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

薛极(参知政事)

葛洪(签书枢密院事)

1228 绍定元年戊子 史弥远     宣缯

薛极

葛洪

袁韶(同知枢密院事)

郑清之(签书枢密院事)

1229 二年己丑 史弥远   宣缯

薛极

葛洪

袁韶

郑清之

1230 三年庚寅 九月己酉,史弥远少师、右丞相兼枢密使、鲁国公,加食邑实封。 史弥远     宣缯

薛极

葛洪

袁韶(两浙西路安抚制置使兼知临安府)

郑清之(参知政事兼签书枢密院事)

乔行简(同签书枢密院事)

1231 四年辛卯 史弥远 十月丙辰,宰执以火延太庙,五奏乞镌罢。诏史弥远特降奉化郡公。 宣缯

薛极

葛洪

袁韶

郑清之(同知枢密院事)

乔行简(签书枢密院事)

七月庚戌,葛洪罢,出知绍兴府。[1]

十月丙辰,以火延太庙故,薛极、郑清之、乔行简诏各降一官。

1232 五年壬辰 史弥远   宣缯

薛极

袁韶

郑清之

乔行简

陈贵谊(同签书枢密院事)

1233 六年癸巳 十月丙戌,史弥远特授太师、左丞相、仍兼枢密使、鲁国公、加封邑。郑清之特授光禄大夫、右丞相兼枢密使,加封邑。 史弥远 郑清之 十月丁亥,史弥远自太师、左丞相兼枢密使、鲁国公除保宁昭信军节度使,充醴泉观使,进封会稽郡王。壬辰,致仕。乙未,薨。 宣缯

薛极(枢密使)

袁韶

郑清之

乔行简(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

陈贵谊(参知政事兼签书枢密院事)

十一月癸丑,宣缯罢,提举万寿观。仍奉朝请。

十二月庚辰,薛极以观文殿大学士知绍兴府。

1234 端平元年甲午 郑清之   袁韶

乔行简(知枢密院事)

陈贵谊

曾从龙(参知政事)

郑性之(签书枢密院事)

四月辛卯,薛极少保,依旧观文殿大学士、和国公致仕。五月庚子,赠少师,乙巳,卒。

十月丙戌,陈贵谊自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乞守本官致仕。庚寅,特赠少保、资政殿大学士。癸巳,卒。

袁韶罢为宫观官。(宰辅表、考证并缺)

1235 二年乙未 六月戊寅,郑清之自光禄大夫、右丞相兼枢密使除左丞相。乔行简自宣奉大夫、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除右丞相。 郑清之 乔行简 乔行简

曾从龙(兼同知枢密院事、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督视江、淮军马,枢密使[1]

郑性之(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1]

真德秀(参知政事)

陈卓(同签书枢密院事)

崔与之(参知政事)

魏了翁(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京、湖军马)

余嵘(签书枢密院事)[1]

四月辛卯,真德秀除资政殿学士、在京宫观、兼侍读。五月己亥,特转一官,守资政殿学士、提举佑神观、兼侍读致仕。甲辰,卒,特赠银青光禄大夫。六月己卯,葛洪除资政殿大学士、通议大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十二月,魏了翁自同签书枢密院事、督视京湖军马除签书枢密院事,力辞,改资政殿学士、湖南安抚使。


十二月甲辰,曾从龙薨。

1236 三年丙申 九月乙亥,崔与之自参知政事特转正议大夫,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十一月,乔行简自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授特进、左丞相兼枢密使,进封肃国公加封邑。 郑清之 乔行简 崔与之 九月乙亥,郑清之罢左丞相兼枢密使,除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乔行简罢右丞相兼枢密使,除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十二月癸卯,特进郑清之仍旧观文殿大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乔行简

郑性之(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

崔与之

李鸣复(签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九月癸亥,宣缯自资政殿大学士、光禄大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除观文殿大学士,致仕。
1237 嘉熙元年丁酉 乔行简 崔与之   郑性之(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李鸣复

邹应龙(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

李宗勉(同签书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

李埴(同知枢密院事、四川宣抚使)[1]

郑性之致仕。

二月癸未朔,李鸣复罢,知绍兴府。[1]六月癸巳,邹应龙罢,知庆元府,沿海制置使。[1]

1238 二年戊戌 乔行简 崔与之     李宗勉

赵以夫(同知枢密院事)

余天锡(同签书枢密院事)

李埴(同签书枢密院事)[1]

李鸣复(知枢密院事)

史嵩之(参知政事,督视军马,置司鄂州。)[1]

六月丙寅,李埴薨。[1]
1239 三年己亥 正月,乔行简自特进、左丞相、兼枢密使加少傅、平章军国重事。李宗勉自参知政事除左丞相。史嵩之自京、湖安抚制置使除右丞相。 乔行简 崔与之 李宗勉 史嵩之 六月庚子,崔与之力辞相位,诏依前官,特授观文殿大学士,致仕。 赵以夫

余天锡(参知政事)

游佀(同签书枢密院事)

许应龙(签书枢密院事)

林略(同签书枢密院事)

范锺(签书枢密院事)

六月,参知政事余天锡罢知绍兴府。[1]十月庚申,许应龙罢签书枢密院事。林略罢同签书枢密院事。
1240 四年庚子 乔行简 李宗勉 史嵩之 九月癸亥,乔行简自少傅、平章军国重事特授少师、保宁军节度使、醴泉观使,进封鲁国公,加封邑,奉祠。闰十二月丙寅,左丞相李宗勉薨。 赵以夫

游佀(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范锺(参知政事)

徐荣叟(签书枢密院事)

1241 淳祐元年辛丑 史嵩之 二月壬午,少师、鲁国公乔行简薨。   赵以夫

游佀

范锺

徐荣叟

三月己酉,赵以夫自宣奉大夫、同知枢密院事乞祠不允,依旧集英殿修撰,差知建宁府。十二月庚申,资政殿大学士、通议大夫、知庆元府余天锡乞守本官致仕,除观文殿学士,特转两官致仕,丁卯卒。
1242 二年壬寅 史嵩之   范锺(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徐荣叟

赵葵(同知枢密院事)

别之杰(签书枢密院事)

高定子(签书枢密院事)

杜范(同签书枢密院事)

二月,游佀出帅浙东,寻奉祠。六月癸亥,徐荣叟除资政殿大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十二月丙寅,别之杰自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除资政殿学士、湖南安抚大使兼知潭州。赵葵自同知枢密院事依旧资政殿大学士,除福建安抚使、知福州。
1243 三年癸卯 史嵩之   范锺

高定子(兼参知政事)

杜范

八月庚午,林略自端明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除资政殿学士致仕。
1244 四年甲辰 九月癸卯,以右丞相史嵩之在告,诏知枢密院事范锺、签书枢密院事刘伯正轮日当笔。丙午,史嵩之依前官起复,加永国公。十二月庚午,范锺自通议大夫、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授正奉大夫,除左丞相兼枢密使。杜范自资政殿学士、中大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授通奉大夫、右丞相兼枢密使。 史嵩之 范锺 杜范 九月癸卯,右丞相史嵩之以父弥忠病给告归庆元府,未几,弥忠卒,去位。 李鸣复(参知政事)

范锺

高定子(兼参知政事)

杜范

刘伯正(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兼签书枢密院事)

金渊(同签书枢密院事)[1]

游佀(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赵葵(同知枢密院事)

正月丁巳,参知政事李鸣复依旧资政殿大学士、知福州、福建路安抚使。杜范自同知枢密院事除资政殿学士、知婺州。


金渊遭弹劾,侍御史刘汉弼论渊尸位妨贤,罢政予祠。监察御史刘应起言,落职罢祠。

1245 五年乙巳 三月己卯,范锺左丞相兼枢密使,加封邑。杜范右丞相兼枢密使、加封邑。十二月己卯,游佀自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授宣奉大夫,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加封邑。 史嵩之 范锺 游佀 四月丙戌,右丞相杜范薨。十二月己卯,郑清之自少傅、观文殿大学士充醴泉观使兼侍读、越国公特授少师、奉国军节度使,依前醴泉观使兼侍读、越国公,仍加封邑。 高定子

游佀

赵葵

李性传(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陈韡(同签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正月乙卯,刘伯正罢参知政事。十二月癸未,李性传除职予郡。
1246 六年丙午 史嵩之 范锺 游佀 二月戊辰,左丞相范锺再乞归田里,诏除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十二月乙未,右丞相史嵩之守本官致仕。 高定子

赵葵

陈韡(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

闰四月乙未,徐荣叟卒。
1247 七年丁未 四月辛丑,郑清之自少师、奉国军节度使充醴泉观使、兼侍读、越国公特授太傅、右丞相兼枢密使,依前越国公,加封邑。 郑清之 游佀 四月辛丑,游佀罢右相,除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封邑如故,五月戊寅,再辞,免官,特许归田。 高定子

赵葵

陈韡

王伯大(签书枢密院事)

吴潜(同签书枢密院事)

别之杰(参知政事)

郑采(同签书枢密院事)

三月戊辰,李韶依旧端明殿学士、提举万寿宫、兼侍读。(此条不当入宰辅表,李韶当时为翰林学士兼知制诰,史嵩之便是被李韶弹劾而罢相。但李本人从未拜相。宰辅表考证缺。)

七月乙丑,吴潜罢同签书枢密院事,丁丑,依旧端明殿学士、知福州、福建安抚使。八月甲申,郑采罢同签书枢密院事,守旧职奉祠。甲辰,参知政事高定子卒。

1248 八年戊申 九月庚午,太傅、右丞相、兼枢密使、越国公郑清之以明堂礼成,加食邑一千户,食实封四百户。 郑清之   赵葵(枢密使、兼参知政事、督视江淮京西湖北军马兼知建康军府事兼管内劝农使兼行宫留守、江南东路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

陈韡

王伯大(参知政事)

别之杰(参知政事)

应㒡(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谢方叔(签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史宅之(同签书枢密院事)

七月癸酉,王伯大以资政殿学士知建宁府。十月甲戌,参知政事别之杰乞归田里,乙亥,除资政殿大学士、知绍兴府。
1249 九年己酉 闰二月甲辰,郑清之自太傅、右丞相兼枢密使、越国公特授太师左丞相兼枢密使,进封魏国公,加封邑。赵葵自枢密使、兼参知政事特授金紫光禄大夫、右丞相兼枢密使,加封邑。 郑清之 赵葵 正月己巳,前左丞相范锺薨。 陈韡

应㒡(参知政事)

谢方叔(参知政事)

史宅之(同知枢密院事)

吴潜(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徐清叟(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正月丁卯,前签书枢密院事许应龙卒。

闰二月甲辰,陈韡以观文殿学士、福建安抚大使知福州。吴渊以端明殿学士、沿江制置使、江东安抚使兼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吴渊未拜相,属于执政恩数。不应列入宰辅表。)

五月甲午,前同签书枢密院事郑采卒。

十一月庚辰,参知政事应㒡乞归田里,除资政殿学士、知平江府。

十二月壬子,同知枢密院事史宅之卒。

1250 十年庚戌 郑清之 赵葵 三月戊子,右丞相兼枢密使赵葵辞相位,特授观文殿大学士、充醴泉观使、兼侍读,仍奉朝请,依前金紫光禄大夫,封邑如故,十一月壬申,加特进,依旧观文殿大学士,判潭州、湖南安抚大使,戊寅,进封信国公,加封邑。 谢方叔

吴潜(除资政殿学士,帅沿江)

徐清叟

1251 十一年辛亥 四月己酉,郑清之依前太傅、左丞相兼枢密使兼修国史日历、魏国公,加封邑。十月戊戌,再加封邑,十一月甲辰,进封齐国公。十一月甲寅,谢方叔自知枢密院事授正奉大夫,除左丞相兼枢密使,依前永康郡开国公,加封邑。 吴潜自参知政事授宣奉太夫、右丞相兼枢密使,依前金陵郡开国公,加封邑。 郑清之 谢方叔 吴潜 十一月庚戌,太傅、左丞相、齐国公郑清之薨。 谢方叔(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吴潜(参知政事)

徐清叟(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1]

董槐(签书枢密院事)

1252 十二年壬子 谢方叔 吴潜 十一月庚寅,右丞相吴潜罢,十二月乙卯,除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徐清叟(参知政事)

董槐(同知枢密院事)

1253 宝祐元年癸丑 谢方叔   徐清叟

董槐

三月丙申,前参知政事别之杰卒,四月戊申,赠少师。七月壬午,前参知政事王伯大卒。十二月,前参知政事刘伯正卒。
1254 二年甲寅 九月戊辰,左丞相谢方叔以明堂礼成加封邑,十月丙戌,特授银青光禄大夫,加封邑,寻授金紫光禄大夫,进封惠国公,再加封邑。 谢方叔 十一月甲寅,赵葵依前特进、观文殿大学士、充醴泉观使,免奉朝请,信国公、加封邑。吴潜依前观文殿大学士、宣奉大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金陵郡开国公,加封邑。 徐清叟(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董槐(参知政事)

李曾伯(参知政事,帅蜀郡)

贾似道(同知枢密院事、两淮制置大使兼淮南东西路安抚使、知扬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营田屯田等使)

李曾伯被召赴阙,加大学士,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辞免,以大学士提举洞霄宫。
1255 三年乙卯 八月乙丑,董槐自通奉大夫、参知政事特授宣奉大夫、右丞相兼枢密使,依前濠梁郡开国公,加封邑。 谢方叔 董槐 四月甲戌,赵葵依前特进、观文殿大学士、信国公特授荆湖南路安抚大使、判潭州事。七月丙辰,左丞相谢方叔为朱应元所劾,八月乙丑罢,特授观文殿大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依前金紫光禄大夫、惠国公,封邑如故。景定二年七月戊寅,以常挺言追夺合得恩数。八月辛未,赵葵依旧官除沿江制置使,八月戊子,依前特进、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信国公,免奉朝请。 徐清叟(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董槐(参知政事)

贾似道

王埜(签书枢密院事)

程元凤(同签书枢密院事)

蔡抗(同签书枢密院事)

七月丙辰,知枢密院事徐清叟为朱应元所劾,八月乙丑,除资政殿大学士、提举隆兴府玉隆万寿宫,九月丙午,依旧官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六月辛卯,王埜罢签书枢密院事。八月丙子,前知枢密院事郑性之兼参知政事卒。庚寅,应㒡为丁大全所劾,落职罢祠,勒令致仕,辛卯卒。
1256 四年丙辰 七月乙卯,程元凤自参知政事特授通奉大夫、右丞相兼枢密使,进封新安郡开国公,加封邑。 董槐 程元凤 六月癸未,右丞相董槐为丁大全所劾,诏程元凤、蔡抗时暂轮日当笔。七月癸巳,董槐特授观文殿大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景定二年正月己卯,依前观文殿大学士、宣奉大夫、福建路安抚大使、濠梁郡开国公致仕。 贾似道

程元凤

蔡抗

张磻(签书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1]

丁大全(签书枢密院事)

马天骥(同签书枢密院事)

四月己丑,徐清叟、王埜并褫职罢祠。十二月庚申,参知政事蔡抗擅自去国,为林存所劾,罢职予祠。
1257 五年丁巳 程元凤 正月丁亥,赵葵除少保、宁远军节度使、京湖宣抚大使、判江陵府兼夔路策应大使,丁酉,进封卫国公,加封邑,二月辛酉,兼湖广总领。 贾似道(知枢密院事兼两淮安抚制置大使)

蔡抗

张磻(参知政事)

丁大全(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马天骥

吴渊(参知政事)

林存(签书枢密院事)

正月甲辰,吴渊特授光禄大夫、守参知政事致仕,辛亥卒。十月己丑,张磻特转三官,守参知政事致仕,明日卒。


六月丁酉,马天骥罢同签书,提举洞霄宫。[1]

1258 六年戊午 四月丁未,丁大全自参知政事特授正奉大夫、右丞相兼枢密使,依旧丹阳郡开国公,加封邑。 程元凤 丁大全 二月辛巳,赵葵依旧少保、宁远军节度使、判福州、兼福建路安抚大使、马步军都总管,四月甲辰,依旧少保、宁远军节度使、卫国公除醴泉观使兼侍读。 四月甲辰,右丞相程元凤辞职,诏丁大全、林存时暂轮日当笔。丁未,元凤特授观文殿大学士、判福州、福建安抚大使,依前金紫光禄大夫、新安郡开国公、封邑如故。六月乙未,程元凤辞免观文殿大学士、判福州,诏仍前观文殿大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贾似道(枢密使、两淮宣抚大使)

蔡抗

林存(兼权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朱熠(签书枢密院事)

饶虎臣(签书枢密院事)

十一月丁巳,林存以资政殿学士知建宁府。
1259 开庆元年己未 十月壬申,吴潜自银青光禄大夫、醴泉观使、兼侍读、崇国公、特进、左丞相兼枢密使,进封相国公,加封邑,丙子,改封庆国公。贾似道自金紫光禄大夫、枢密使授特进、右丞相兼枢密使,依前京西湖南北四川宣抚大使、都大提举两淮兵甲、总领湖广江西京西财赋、湖北京西军马钱粮、专一报发御前军马文字、兼提领措置屯田、判江陵军府事兼管内劝农营田使,进封茂国公,加封邑。十二月壬子,吴潜改封许国公,贾似道改封肃国公。 丁大全 吴潜 贾似道 九月辛酉,赵葵依旧特进、观文殿大学士、卫国公、判庆元府、沿海制置大使。十月壬申,丁大全罢右丞相,授观文殿大学士、光禄大夫、判镇江府,依前丹阳郡开国公,加封邑。景定三年七月戊寅,以常挺言,责授彰州团练副使,贵州安置。癸酉,赵葵依前特进,观文殿大学士特授沿江江东宣抚大使,置司建康府,任责隆兴府饶州江州徽州两界防拓调遣,时暂兼判建康府、行宫留守、卫国公。八月戊子,吴潜依旧观文殿大学士、判宁国府、特进、崇国公,九月丙寅,依前观文殿大学士、银青光禄大夫,特授醴泉观使、兼侍读、崇国公。 蔡抗(参知政事)

朱熠(参知政事、权知枢密院事)

饶虎臣(同知枢密院事、权参知政事)

戴庆炣(签书枢密院事、权参知政事)

正月乙丑,林存以资政殿学士知建宁府,二月丁亥,依旧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七月庚戌,蔡抗自参知政事致仕,癸亥卒。
1260 景定元年庚申 四月癸丑,贾似道特授少师,依前右丞相兼枢密使,进封卫国公,加封邑,七月庚寅,兼太子少师。 吴潜 贾似道 四月己酉,吴潜罢右相,除观文殿大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五月戊辰,赵葵依旧少保,除两淮宣抚大使、判扬州,进封鲁国公。八月壬寅,程元凤依旧观文殿大学士,除淮浙发运使、判平江府,明年十一月己未,授特进、醴泉观使兼侍读,依前观文殿大学士、新安郡开国公,封邑如故。 朱熠(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饶虎臣(参知政事)

戴庆炣(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皮龙荣(签书枢密院事、权参知政事)

沈炎(同签书枢密院事)

五月戊辰,饶虎臣罢参知政事,戊子,以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五月庚辰,参知政事戴庆炣卒。[1]六月戊申,前签书王埜卒。


以下一条宋史误记,厉文翁从未担任过执政官,故宋史在执政罢免栏中加入该条来由待考,有可能与执政恩数相关。[1]

九月甲午,厉文翁依旧端明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1261 二年辛酉 正月己卯,贾似道自太保、右丞相以进书加太傅。 贾似道 朱熠

皮龙荣(参知政事)

沈炎(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何梦然(签书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江万里(同签书枢密院事)

马光祖(同知枢密院事)

三月戊子,朱熠罢知枢密院事,以观文殿学士知建宁府。七月壬申,福建安抚大使陈韡卒。十月丙辰,沈炎除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十二月壬辰,江万里为光纯父所劾,壬寅,依旧端明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1262 三年壬戌 贾似道 六月己亥,董槐依旧观文殿大学士除特进致仕。 沈炎

何梦然

马光祖

孙附凤(签书枢密院事)

杨栋(同签书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叶梦鼎(同签书枢密院事)

二月丁亥朔或二月壬寅,皮龙荣自权知枢密院事以资政殿大学士为湖南安抚使。[1]

五月辛未,同知枢密院事、知临安府马光祖罢为知福州、福建安抚使。[1](此条宰辅表未记载,为王瑞来按理宗本纪所补)


九月戊辰,资政殿学士沈炎薨。十月辛未,徐清叟授宣奉大夫、守观文殿学士致仕,十一月丙申卒。

孙附凤进拜签书后情况不明,《宰辅表考证》也没有对他的情况加以考证。而宋史原文在之后便没有提及过此人。

1263 四年癸亥 贾似道   何梦然(兼权知枢密院事)

杨栋(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叶梦鼎(签书枢密院事)

六月丁巳,马光祖依旧观文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1264 五年甲子度宗十月丁卯即位 贾似道 何梦然

杨栋(参知政事)

叶梦鼎(参知政事)

姚希得(签书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四月乙丑,何梦然遭言官弹劾,罢知建宁府。
1265 咸淳元年乙丑 四月甲寅,贾似道除太师,依旧右丞相兼枢密使、魏国公。 贾似道 三月壬午,太傅、右丞相、兼枢密使、魏国公贾似道为理宗欑宫总护使,五月丙戌,依前太师除镇东军节度使充侍读、魏国公,仍奉朝请。 叶梦鼎

姚希得(参知政事)

王爚(签书枢密院事,进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江万里(自同知枢密院事除参知政事)

马廷鸾(签书枢密院事)

留梦炎(签书枢密院事)

正月丁丑,皮龙荣、杨栋并依旧职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1266 二年丙寅 贾似道 十一月己亥,赵葵自观文殿大学士除少师、武安军节度使致仕。 叶梦鼎

王爚(参知政事)

马廷鸾

留梦炎(同知枢密院事)

包恢(签书枢密院事)

正月癸丑,江万里乞祠,除湖南安抚使兼知潭州。四月壬午,姚希得以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丁亥,王爚以病免同知枢密院事。
1267 三年丁卯 正月戊戌,太师、右丞相贾似道特转两官,二月乙丑,除太师,特授平章军国重事,一月三赴经筵,三日一朝,就赴都堂治事。三月壬辰,程元凤自少保观文殿大学士除少傅、右丞相兼枢密使,进封吉国公,加封邑。八月辛未,叶梦鼎自金紫光禄大夫、参知政事除特进、右丞相兼枢密使。 贾似道 程元凤 叶梦鼎 三月丁未,程元凤为监察御史陈宜中所劾,罢右丞相,依旧少保、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 叶梦鼎(参知政事)

王爚(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马廷鸾(同知枢密院事)

留梦炎(枢密使)

包恢

常挺(签书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参知政事)

马光祖(参知政事)

六月己巳,姚希得依旧职资政殿学士,特与宫观致仕。辛未,杨栋仍旧资政殿学士特与宫观致仕。己卯,王爚除资政殿学士、知庆元府兼沿海制置使。


厉文翁以资政殿大学士,朝请大夫赠七官致仕。(此处是宰辅表第二次提及厉文翁,之前于景定元年此人已经与祠为提举宫观,此处只是写他退休。)

1268 四年戊辰 八月壬寅,太师平章军国重事贾似道、右丞相兼枢密使叶梦鼎各进二秩。 贾似道 叶梦鼎 王爚

马廷鸾(兼权参知政事)

包恢

常挺

马光祖

正月乙巳,留梦炎除观文殿学士、知潭州、湖南安抚使、起居郎兼侍讲。十一月壬戌,常挺以资政殿学士致仕,丁未,曾少保。十二月丙戌,包恢以资政殿学士致仕。
1269 五年己巳 三月戊辰,江万里自参知政事进一秩,除左丞相兼枢密使。马廷鸾自参知政事进一秩,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贾似道 叶梦鼎 江万里 马廷鸾 正月癸亥,叶梦鼎罢右相,依前少保特授观文殿大学士、判福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福建路安抚大使、马步军都总管,进封信国公。三月庚戌,程元凤守少保、观文殿大学士致仕。 王爚

马廷鸾(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随后拜相)

马光祖

江万里(自湖南安抚使除参知政事,随后拜相)

五月己酉,马光祖依旧观文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1270 六年庚午 贾似道 江万里 马廷鸾 正月丙寅,江万里为鲍度所劾,罢左相,戊辰,以观文殿学士知福州、福建安抚使。 王爚

陈宗礼(签书枢密院事、权参知政事)

赵顺孙(同签书枢密院事、权参知政事)

十一月乙未,陈宗礼进资政殿学士、守兼参知政事致仕。
1271 七年辛未 贾似道 马廷鸾 十二月己亥,谢方叔特叙复元官,以惠国公致仕。  王爚

赵顺孙

正月壬申,杨栋升观文殿学士致仕。
1272 八年壬申 十二月甲寅,叶梦鼎自少保、观文殿学士除少傅、右丞相、兼枢密使,屡辞不拜。 贾似道 马廷鸾 十一月乙卯,马廷鸾罢右相,除观文殿学士、知饶州,己未,免知饶州,以观文殿学士、鄱阳郡公提举洞霄宫,九年十二月甲子,除浙东安抚使、知绍兴府。 王爚

赵顺孙

章鉴(同签书枢密院事)

五月己巳,王爚除观文殿学士、提举万寿观、兼侍读。十二月丁未,留梦炎以台臣言夺职罢祠。
1273 九年癸酉 贾似道 赵顺孙

章鉴(签书枢密院事)

陈宜中(同签书枢密院事)

1274 十年甲戌七月癸未瀛国公即位 十一月丙戌,王爚自知枢密院事进两秩,除左丞相兼枢密使。章鉴自同知枢密院事进两秩,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十二月癸亥,贾似道依旧起复太师、平章军国重事、魏国公、都督诸路军马。 贾似道 王爚 章鉴 正月戊子,江万里乞舆疾去任,诏依旧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 章鉴(权参知政事)

陈宜中(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二月己酉,赵顺孙自同签书除福建安抚使。正月己丑,留梦炎除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四月辛亥,依旧观文殿学士、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
1275 德祐元年乙亥 三月乙亥,王爚自观文殿学士除左丞相兼枢密使;丙子,陈宜中自知枢密院事除特进、右丞相兼枢密使;己卯,并都督诸路军马。四月丙辰,王爚诏如文彦博故事,朝参起居外并免拜,六月甲寅,除平章军国重事,一月两赴经筵,五日一朝。陈宜中左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兵马。留梦炎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兵马,十月丁未,除左丞相。陈宜中自观文殿大学士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贾似道 王爚 陈宜中 留梦炎 二月庚午,陈宜中乞诛似道,诏罢平章、都督,予祠。三月丙子,章鉴罢右相,予祠,戊戌,罢祠,六月庚戌,放归田里。七月壬辰,罢王爚为醴泉观使。九月己巳,陈宜中授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十一月乙未,左丞相留梦炎遁,丙午,遗使召还。十二月戊申,王爚薨。 陈宜中(进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二月己巳,除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曾渊子(同知枢密院事)

文及翁(签书枢密院事)

倪普(同签书枢密院事)

姚希得(参知政事)

陈合(同签书枢密院事)

高斯得(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李庭芝(参知政事)

陈文龙(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黄镛(同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吴坚(签书枢密院事)

谢堂(同知枢密院事)

文天祥(签书枢密院事)[1]

三月庚寅,曾渊子自同知枢密院事除两浙转运副使。四月己未,文及翁、倪普削一官,夺执政恩数。


十月癸亥,陈合罢。[1]

1276 二年丙子 正月辛未,吴坚自签书除左丞相兼枢密使。乙酉,文天祥自知临安府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陈宜中 吴坚 文天祥 正月甲申,右丞相陈宜中遁。 姚希得

高斯得

李庭芝

黄镛(参知政事)

常楙(参知政事)

夏士林(签书枢密院事)

全允坚(加太尉,除参知政事)

家铉翁(签书枢密院事)

贾馀庆(签书枢密院事)

正月庚午,参知政事陈文龙遁。谢堂除两浙镇抚大使。己卯,参知政事常楙遁。庚申,签书夏士林遁。
1276 景炎元年丙子五月端宗立于福州 五月乙未朔,陈宜中拜左丞相兼都督,李庭芝拜右丞相。 五月庚辰,文天祥拜右丞相兼知枢密院事。 陈宜中 李庭芝 文天祥 七月,元人害李庭芝于扬州。 陈文龙(参知政事)

刘黻(参知政事)

张世杰(枢密副使)

陆秀夫(签书枢密院事)[1]

十二月,陈文龙绝食卒。刘黻之福州,道卒。
1278 景炎三年戊寅四月帝昺 四月庚午,签署枢密院事陆秀夫拜左丞相。闰十一月,以姚良臣为右丞相。 文天祥 陆秀夫 姚良臣[1] 张世杰(拜少傅、枢密副使)

曾渊子(参知政事、广西宣抚使)[1]

1279 祥兴二年己卯 文天祥 陆秀夫 陆秀夫负帝投海死,宋亡。 张世杰

曾渊子

夏士林(参知政事)

王德(同知枢密院事)[1]

曾渊子走安南[1]

注释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