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討論:Aaa8841/存檔2009-2013

由Choihei在話題恭喜您完成第十一次動員令!上作出的最新留言:10 年前
您好,Aaa8841!歡迎加入維基百科!

感謝您對維基百科的興趣與貢獻,希望您會喜歡這裡。除了歡迎辭以外,也請您了解以下重要文章:

我是歡迎您的維基人: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09年12月8日 (二) 08:41 (UTC)回覆

回應 編輯

維基百科的語法比較復雜,一開始可能會不習慣,慢慢就熟悉了,而且逐漸會體驗到其功能的強大。您能接觸到一般人看不到的族譜、家譜,這對條目質量的提升很有幫助,在下的修改只是舉手之勞。您若有什麼編輯上的問題隨時可以給我留言。余兮 (留言) 2009年12月10日 (四) 14:39 (UTC)回覆

  • 您好,您使用的「Template:bd」生卒年模板,一般只放在人物條目起始處,用於描述本人的生卒年,此模板會自動加入分類xxxx年出生,xxxx年逝世。因此,如果您在文中的其他人物後面也是用這個模板,主條目就會被歸結於其他與主條目人物分類不符的類別之中,造成混亂。因此在下撤消了您的一次編輯,請您見諒。余兮 (留言) 2009年12月11日 (五) 16:30 (UTC)回覆


原來如此!我還以為是自己沒打好,這樣我瞭解了,感謝指正,往後編輯會注意! User:Aaa8841 (留言) 2009年12月11日 (五) 16:38 (UTC)回覆

re 編輯

疑似侵權,侵權來源在編輯摘要中。出於版權考量,我移除了這一段—Mys 721tx(留言)-U18協會招人了 2009年12月30日 (三) 20:21 (UTC)回覆

添加的內容已近乎原有條目的3倍,應不屬於合理使用了吧?而且發布在維基百科上的內容將會以CC-SA-BY3.0與GFDL不可逆釋出,恐不符合該論文"切勿任意重製、散布、改作、轉貼、播送"之要求。我個人建議閣下去wikipedia:互助客棧尋求幫助—Mys 721tx(留言)-U18協會招人了 2009年12月30日 (三) 21:40 (UTC)回覆

清史稿的版權情況如下:「1996年1月1日,這部作品在原著作國家或地區屬於公有領域,之前在美國從未出版,其作者1927年逝世,在美國以及版權期限是作者終身加80年以下的國家以及地區,屬於公有領域。」

至於您說您是法學專業,我只能建議您去wikipedia:互助客棧-Mys 721tx(留言)-U18協會招人了 2010年1月1日 (五) 20:26 (UTC)回覆

侵權和存廢討論 編輯

您好,十分感謝您完成在下忽略的滿洲進士榜。這模板竟然被提交存廢討論,實在讓人無語。另外,您所說的關於劉海粟條目侵權的討論在下還沒有找到,煩請閣下留言指明連結。按照閣下說的情況,在下認為,如果能列明引用來源,那所謂「抄襲百度百科」的說法就完全不能成立。余兮 (留言) 2010年1月1日 (五) 13:28 (UTC)回覆

  • 我仔細看了您添加的內容,管理員直接刪除確實有些武斷了。但建議您用內文腳註的形式在每一段後面詳細指明出處,這樣才比較符合學術文章的規範。此外,如果您能用自己的語言把這些內容重新整理一下(不要有連續十幾個字完全一致,主要是防止機器人自動偵測),就不會有什麼侵權爭議了。畢竟維基的條目發布之後是允許其他人比較隨意地使用的,這和學術文章的引用規範尚有差異。
  • 滿洲進士的模板名稱,容在下考慮一下,當時沒有建立這幾個模板也是因為沒有想好名稱。不知您手頭是否有紙版的《明清進士題名碑錄》,在下只有清朝進士比較詳細的資料,明朝進士的資料比較不完整,且有一些用方框代替的字在下還沒有一一核對。
  • 常州劉氏真可謂俊采星馳啊,將來可以嘗試用家譜模板把這些人物串起來,不過這個模板語法很複雜,還需要請教專業人士。余兮 (留言) 2010年1月1日 (五) 17:07 (UTC)回覆

明朝進士 編輯

您好,看到兄台開始添加在下尚未完成的明朝進士名錄,非常感謝。在下其實已經準備好了按照維基格式的名錄(word文檔),只是因為消歧義比較麻煩,在下還沒有一一添加。如果兄台錄入的方法比較麻煩,在下可以將名單發給您,也許可以簡化您的工作。余兮 (留言) 2010年1月2日 (六) 22:28 (UTC)回覆

re: 編輯

=沒事的,大家的爭論都是對事不對人的。我期待著您改寫的條目呢! -Mys 721tx(留言)-U18協會招人了 2010年1月3日 (日) 09:07 (UTC)回覆

家譜樹 編輯

您好,在下最近對家族樹模板有了一定認識,想嘗試製作武進西營劉氏的模板,有一些支系的關系您在文章中沒有提及,因此特來請教幾個問題:

如果您能參照家譜回答在下,我想這個模板還是能夠做出來的。謝謝。余兮 (留言) 2010年2月3日 (三) 10:56 (UTC)回覆

  • 呵呵,這個時候江南稍微有些冷。我先做出了張英家族(六世十二翰林)的家譜樹,不過由於見不到家譜,有一些人名找不到,估計暫時放不上來)。目前您提供的資料應該很詳細了,我先寫出草稿,再由您修正。維基的好處就是可以隨時修改。余兮 (留言) 2010年2月4日 (四) 09:43 (UTC)回覆
    • 家譜樹已經完成,見此處,請您移步指正,看是否還有遺漏。由於「維基百科不是家譜」,這裡只收錄重要性足夠的人物,在下以為進士出身者,或舉人出身曾任知縣以上官員者,或有其他文學書法造詣者皆可題名。余兮 (留言) 2010年2月4日 (四) 12:49 (UTC)回覆
  • 模板已經加上去了,澐字也已經更改。維基繁簡轉換一直就是個難以解決的問題,04年的時候許多條目甚至還有繁簡兩種版本,現在已經好多了。發現還有幾個人物未能包含在內:劉憲章劉勳劉烜,應該是比較遠支的?另外您如果繼續添加劉氏家族進士條目,此模板還可繼續擴增。
  • 家譜模板很迷惑人,我一開始也被嚇住了,仔細琢磨了半天才悟出道理,如果屏幕夠寬的話,代碼其實就能表示出顯示的樹形結構。只是一旦有換行,這結構就不清楚了,令人費解,所以我一般先加符號,後加人名注釋。不加注釋的一部分簡化的結構如下(各種符號的意思,詳見Template:Familytree
familytree | | | | | | | | | | | | | | | | | | lj | | | | | | | | | | | | | | | | |
familytree | | | | | | | | | | | | |,|-|-|-|-|-|^|-|-|-|-|-|-|-|-|-|-|-|-|-|-|-|.| |
familytree | | | | | | | | | | | | lmg | | | | | | | | | | | | | | | | | | | | lyt |
familytre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amilytree | | | | | | | | | | | | lys | | | | | | | | | | | | | | | | | | | | lym |
familytre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amilytree | | | | | | lcr | | | | | | | | | | lcj | | | | | | | | | | | | | | lqm |
familytre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amilytree | | lxz | | | | | | lmz | | | | | | lgd | | | | | | | | | | | | | | lhq |
familytree | | |!| | | |,|-|-|-|-|-|-|-|-|-|-|-|(| | | | | | | | | | | | | | | |!| |
familytree | | ljf | | lqz | | | | | | | | | | llx | | | | | | | | | | | | | | lyk |
familytree | | |!| | | |!| | | | | |,|-|-|-|-|-|+|-|-|-|-|-|-|-|.| | | | | | | |!| |
familytree | | lcj | | lwz | | | | lwq | | | | lwl | | | | | | lwn | | | | | | lyy |
familytree | | |!| | | |!| | | |,|-|-|-|v|-|-|-|(| | | | | |,|-|^|-|.| | | | | |!| |
familytree | | lbb | | lss | | lhh | | lcc | | lch | | | | lyy | | lyu | | | | lff |
familytre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amilytree | | lqq | | | | | | | | | | | | | | lss | | | | ljj | | lcj | | | | lyb |

余兮 (留言) 2010年2月5日 (五) 10:12 (UTC)回覆

府城 編輯

Hi,Aaa8841,我建立了臺灣府城的四座大城門的條目,並建立了{{臺灣府城}}模板。目前維基百科在這方面的內容還很欠缺,還請Aaa8841多多關照。--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2月19日 (五) 17:21 (UTC)回覆

史語所 編輯

謝謝劉兄,史語所的資料非常翔實,我早就有注意到,但都是通過google上查找到的,只能看一個頁面,這個檢索入口一直沒有發現,十分感謝!我一般都是先在網上找資料的,不過有些進士實在知名度沒有那麼高。因此我還有一個常用的查詢在線數字方志的地址(中國國家圖書館)數字方志,上面有幾乎各地的方志影印版,可以免費在線閱讀。(1.需要用ie查看,用火狐的話會顯示不正常;2.查詢需要用繁體字;3.裡面縣志都是寫成「誌」字)希望也對你有所幫助。余兮 (留言) 2010年2月24日 (三) 08:21 (UTC)回覆

  • 我也幹過類似的烏龍事,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把其中一條做成重定向,不過這樣有時候效果不好。另一種是掛上速刪模板,讓管理員來刪除。維基繁簡轉換真是麻煩。另外,日文版的清朝封疆大吏的任職先後順序都有詳細的標注,實在值得學習。參看馬新貽條目。最近忙著補齊張之萬榜的人物,因為覺得這一榜實在是英才輩出。之後有時間我想做一個科舉的Portal,這樣大家就可以齊心協力了。余兮 (留言) 2010年2月25日 (四) 08:33 (UTC)回覆
  • 如此甚好。另外我早就想建議,劉兄的條目完全可以達到新條目推薦的標準了,可將一些新建或者擴充2/3以上的知名度、關注度比較高的條目自薦,這樣登上首頁,也可以增加這一系列條目的閱讀量(一般從每日20一下增加至當日1000)。余兮 (留言) 2010年2月25日 (四) 10:13 (UTC)回覆

關於TOTW候選 編輯

目前該頁面仍有若干重要、篇幅不長但語文版本數目過少(少於十五個)的候選淨支持數不多(不到三個),如en:Non-heterosexualen:Michael P. Fayen:Body shapeen:K'iche' Kingdom of Q'umarkajen:UN declaration on sexual orientation and gender identityen:Shared sourceen:Free writingen:Mononymous personen:Nicholas Mercatoren:Environmental issue,希望你能參與TOTW候選投票,畢竟先前已經有一些這類的候選落選(如en:HTML e-mailen:Science educationen:Social controlen:Fear of youthen:Fear of crimeen:Egmont Prinz zur Lippe-Weisenfelden:British baseball等),我並不希望類似案例重演。--RekishiEJ (留言) 2010年2月27日 (六) 05:01 (UTC)回覆

請你改在你的討論頁回應,我已在我的用戶討論頁聲明2010年1月1日以後若我在他人討論頁留言則他應於其討論頁回應。你在我的討論頁的留言將予以刪除,不過還是感謝你有留意我提的TOTW候選。--RekishiEJ (留言) 2010年2月27日 (六) 05:53 (UTC)回覆

資料庫 編輯

非常感謝兄台的資料庫,其中一個「明清人物資料查詢」正是我最需要的資料。我初期打算是用《明史·列傳》過一遍,查缺補漏,這個短則一年長則三年就可以做到,不求把條目寫到多大,只是做到言而有據即可(比如徐增壽這樣的)。現在只是開始,朱元璋殺得功臣條目還沒寫完(至今到卷129),寫到進士條目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此後若有機會,我會用《國榷》再過濾一遍(畢竟編年體書籍更適合用來核對)。那個時候對史實和用詞有所掌握,可以借鑑《明季北略》去寫明後期人物,到時就可以和你倆的工作接軌了。只是時間上面已經不允許我去逐步查閱《明實錄》了,查詢地方志的工作對我更是苛求。我覺得我們的工作其實還是很基礎的,這樣的目的是為了吸引更多人來參加。大陸現在有許多用白話文演義式地闡述明清歷史,後患無窮。這些工作總得有人來做,雖然不知效果,至少面對祖先問心無愧。—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10年3月2日 (二) 09:02 (UTC)回覆

  • 敬遵兄台叮囑,在下也覺得明季北略多少是有些誇張(特別當時在修改袁崇煥時,看到史略也出一身冷汗),我現在還在編明朝初期,暫時還未遇及資料匱乏或相左情形。如果到明末,可能也會參考錢老的《南明史》(不知閣下有何高見?)。現在的任務總是拿正史先鋪開這些條目,先續絕學,以後再待後人補充了。—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10年3月4日 (四) 20:41 (UTC)回覆

新條目推薦 編輯

看到劉兄擴充的馬新貽上了首頁,很高興。只是人物條目用年表的方式列出,會降低可讀性,可以按照傳記的方式分段寫出,正如一些人提得意見那樣,因為一些細節是無法用年表寫出的。而任職年表可以放在模板里,參見林則徐條目。期待劉兄繼續撰寫新的作品。余兮 (留言) 2010年3月5日 (五) 15:41 (UTC)回覆

  • 其實我也一直在摸索。嚴格地說人物傳記自然應該寫成敘述性的語言,但如果材料不夠豐富,只有該人物類似簡歷的資料,那也只能列為年表了。我目前的想法是,既然維基提供了比較合適的人物框模板,條列式的內容可以列在模板內,這樣查找很清晰;而正文中多一些介紹背景、詳細經過、功績過失之類的內容,而不必全部詳細列舉年份。特色條目林則徐就是這樣的例子。當然知名度一般的任務,直接在正文中出現列表也未嘗不可。另外最近發現另一個明清人物模板更好用(見黃淳熙)。一點愚見而已,望與劉兄探討。余兮 (留言) 2010年3月7日 (日) 00:58 (UTC)回覆
  • 這個模板的「功名」一項最初作「學歷」,我覺得不太確切所以更改,但現在也確實不能涵蓋貢生、副榜等出身。但出身又有歧義,可以在原模板內用註釋的方式描述一下,此處特指科舉出身。另外,劉兄的家譜中,可有先人的畫像?如果掃描上來可謂圖文並茂,如劉綸等條目足以擴充成優良甚至特色的水準。余兮 (留言) 2010年3月9日 (二) 17:09 (UTC)回覆
  • 維基的分類最為混亂,大分類下面都沒有統一的規劃和整理,條目在分類中是以英文字母開頭還是以漢字開頭至今也沒有定規,比如廣東省各地人物的分類的維護者要所有名字都以漢字開頭,其他省則以個人喜好為準,有Berthe的xx縣人,劉兄所說的湖南省也是一例;而臺灣各地人物則都不說xx人,而模仿日本的「xx縣出身人物」。我深感苦惱也沒什麼辦法,只得暫時不去觸碰了。余兮 (留言) 2010年4月19日 (一) 19:02 (UTC)回覆

籍貫分類 編輯

籍貫的分類問題的確應該在社區里討論一下。--Berthe (留言) 2010年3月10日 (三) 14:30 (UTC)回覆

我已經在維基百科:互助客棧/求助提問了。--Berthe (留言) 2010年3月10日 (三) 15:05 (UTC)回覆

看到模板 編輯

閣下做的非常好,這個模板對黨爭事宜有很好的導航作用。只是在下尚且還是集中用明史整理明朝初期(洪武永樂年間),按照進度,恐怕還須一年有餘才能推到明末。不過我相信整理明史的朋友會越來越多的,閣下的模板對編輯很有裨益,望儘快能夠用上。在此拜謝。—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10年4月3日 (六) 16:22 (UTC)回覆

  • 閣下家族中有名「劉淳」者乎? 我在整理明史,到一個藩王老師命為劉淳,正好查到,可能和貴家族長輩同名相衝突,不知閣下是否有意寫家族長輩條目,若閣下有意編寫,我就做消歧義處理,並列排列好了。另,在劉星煒劉維烈條目中,描述「劉淳」的生卒日期不對應,恐怕閣下需要校對一下了。—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10年4月10日 (六) 04:33 (UTC)回覆

Re: 籍貫分類 編輯

感覺是很奇怪,但是也沒有覺得太有問題。—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10年4月20日 (二) 20:03 (UTC)回覆

請提供Category:正白旗滿洲人為正式名稱的出處 編輯

請提供一下出處。--Berthe (留言) 2010年4月21日 (三) 12:34 (UTC)回覆

為什麼又變回Category:滿洲正白旗人,以後會不會再變了?--Berthe (留言) 2010年5月13日 (四) 18:15 (UTC)回覆

編輯

  • 通過會試但未殿試者,嚴格地說不能成為進士,只能稱為貢士。但民間多有將通過會試者稱作進士的例子。殿試一般都是等額錄取,但一些貢士往往在殿試之前因為暴病身亡、觸犯律法(比如被查出作弊削籍)等原因無法殿試,造成最終進士人數少於會試人數。我當時建立模板的時候就有這個考慮,害怕會有關於這批人的爭議,所以名字叫做「殿試金榜」,這樣可以確保是殿試後的「成績單」。也有一些貢士,因為父母身故、被罰停x科殿試等原因,在若干年之後才得以參加殿試成為進士(補殿試),這批人則應該算作響應殿試科的進士,此事我查閱多種地方誌,除少數例外,一般都是按照補殿試的年份列入選舉表的。
  • 至於官員條目的門檻,其實沒有定規,如果劉兄注意到Winertai的貢獻,就知道他建立了清朝台灣府大部份全部大小文武官員的條目(如台灣府經歷,每一個職務的歷任官員條目除了人名,其他區別甚小,都是xxx,x年任台灣xxx,此官職是xxxx之類。),有這些例子,其實即便是九品小官,如果建立了被人提刪,也有例可引證。無論如何,這些也是歷史資料,相比維基中某些音樂專輯、樓盤小區還有其他吃喝拉撒的條目來說,這些的重要性要大得多。余兮 (留言) 2010年4月23日 (五) 15:54 (UTC)回覆
  • 沒任何理據,不用在意。余兮 (留言) 2010年5月6日 (四) 07:25 (UTC)回覆

曲阜孔氏 編輯

GOOGLE「曲阜孔氏」結果 36,400 ,GOOGLE「孔子世家」結果86,800。而且孔氏的譜書和志書分別叫《孔子世家譜》和《闕里志》、《闕里文獻考》,並不以「曲阜孔氏」做為正式族名。 —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0年5月25日 (二) 07:58 (UTC)回覆

邀請參加第八次動員令 編輯

  第八次動員令邀請函
 
查查資料,完善條目!
 
第八次動員令

親愛的維基百科用戶Aaa8841/存檔2009-2013您好:

為了增加中文維基的條目數量,第八次動員令將在2010年7月1日開始,8月28日結束,期間歡迎閣下積極參與。

本次動員令分為大、中及小動員令,中動員令的4個主題分別是世界各地自然與自然科學最多語言待撰寫條目基礎條目,小動員令的2個主題分別是戰爭及軍事武器以及侵權待拯救條目

關於本次動員令的詳細規定請閣下參見:Wikipedia:動員令/第八次動員令

請收到此邀請函的維基人,利用{{subst:動員令/8}},將此動員令貼到其他還未收到此動員令的維基人討論頁上,就算您由於各種原因不能響應本次動員令、積極建立新條目,也請幫忙散發動員令,因為能否將動員令傳播出去,是歷次動員令成敗關鍵之一。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高維基的質量!

邀請人:CHEM.is.TRY 2010年6月3日 (四) 13:48 (UTC)回覆

re 編輯

兄弟啊,路過就不要錯過啦,我光敲完這些名字就已經眼花了,你也來幫幫手啦!--Daniel Chow (留言) 2010年6月7日 (一) 14:35 (UTC)回覆

劉於義 編輯

劉兄在條目中新添的任職簡表,好像和清朝吏部尚書列表有些區別,煩請核對一下。另外列表中同時列明中西曆會比較清楚。我也正在相關人物中添加任職內容,爭取先完成六部漢尚書的。余兮 (留言) 2010年6月9日 (三) 18:09 (UTC)回覆

  • 暈,是我自己弄錯的。不好意思。這些東西還需要仔細校對。余兮 (留言) 2010年6月9日 (三) 18:16 (UTC)回覆
  • 中西曆並排確實有些亂,我今天試著把中西曆的字體都變小了,效果尚可。我再仔細設計設計。部院大臣其實是值得增加分類的,只是當時官員專職太頻,甚至先後任六部、五部尚書的都不乏其人,都加上以後人物頁面下十幾個分類,不知道會不會被人指摘。不過如果完成的話,對研究人員、愛好者查找資料就太方便了。列表的話劉兄不必焦急,還是以學業為重。Chow兄的效率令人驚嘆,估計他這周就能完成各部列表,我也會抽時間加緊消紅。未來如何整合,大家慢慢商量。余兮 (留言) 2010年6月9日 (三) 19:21 (UTC)回覆
  • 看到模板里的紅字一陣頭疼。--Daniel Chow (留言) 2010年6月13日 (日) 01:26 (UTC)回覆
  • 看到留言了,之後的列表我會注意這個的。不過本周內工作比較忙,估計沒時間弄列表了,下周繼續~ --Daniel Chow (留言) 2010年6月15日 (二) 14:46 (UTC)回覆

維基執行編輯 編輯

  感謝您對中文維基百科的貢獻。根據您的貢獻,現授予您維基執行編輯榮譽。歡迎您繼續幫助改進維基百科。

呵呵,劉兄早已達到標准了。余兮 (留言) 2010年6月11日 (五) 16:19 (UTC)回覆

有關剃髮易服之編輯 編輯

  •   您好,感謝參與維基百科。惟閣下最近的編輯中有至少一項不具建設性且已被回退。如閣下想進行編輯測試,請使用沙盒。如閣下有任何疑問,可以到互助客棧尋求協助。祝編安。:閣下在剃髮易服之編輯已刪除有可考來源內容,另以「外國」字樣取代「國際」字樣,顯見有華人地域中心表述,亦違反百科方針。--久遠 (留言) 2010年7月4日 (日) 23:18 (UTC)回覆
  • 有關您在剃髮易服之不當編輯,久遠所見條列如下:
  • 1:有關閣下編攥有關金錢鼠尾一事,僅條列出有描述之史料即可。其餘無官方與民間史料,顧炎武也未提及一事,顯見此些內容皆與剃髮髮式無關,以經符合WP:PN之特徵,可以被移除。不然照閣下這樣編輯,以外還可以加入「它還缺乏現代學術探討與新聞報導,聯合報與自由時報都不曾報導過有關剃髮易服的法式內容,並且也未被梵諦岡或印度孔雀王朝研究過‧‧‧〈與條目主旨無關之胡言亂語〉。
  • 2:有關==後世中國人的評價==一欄中,閣下將事件的前後,未依照時間序列配置。例如中國獨立評論家曾節明現在還是生者,其著作是最近的事情。而明史專家黃仁宇已往生多年,其發表對其不專精的清史看法,是許多年前的事情,已成為近代歷史,不應該放在曾節明的評論之後。
  • 3:閣下在==國際觀察史料之負面評價==一欄中,增加了許多句閣下私人原創研究觀點:「多帶有特定政治意識及誇大,但有其參考價值:」,以及「日本]]注意到政治版圖與文化外觀之改變。」。如果您不願意按照原文意編寫,也不應扭曲原文意而發表原創研究,請您自己刪除它,以維護「其餘兩大方針分別是「可供查證」與「非原創研究」。」,久遠看:「大抵元氏雖入帝中國‧‧‧是華變於夷之態也」,明明就是表示日本認為那是華變於夷,或是漢人韃靼化,或是漢人滿化。怎麼都聯想不到是「版圖與文化外觀之改變」。扭曲原文意,不能被稱作是中立語氣。謝謝指教。--久遠 (留言) 2010年7月5日 (一) 07:20 (UTC)回覆

關於中華民族遭受抹黑污名化 編輯

您好,中華民族需要您的關注!誠摯邀請您在中華民族的認定討論[broken anchor]幫忙提供意見,另有些關於爭議也請發表意見,別讓中華民族蒙羞!(針對user:久遠濫用編輯權限,開始不斷回退並恢復批判性爭議內容,敬請一同參與相關非中立性內容清理)。 —安可(居住地:酒館-職業:詩與歌之演者) ~更新日期: 2010年7月5日 (一) 08:03 (UTC)回覆

正卿 編輯

正卿不是宰相是什麼呢?西周的太宰周公,魯國的司徒季友,楚國的令尹孫叔敖,史記當中全部稱為相。—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0年7月5日 (一) 23:58 (UTC)回覆

只有「大理寺卿」和「大理寺少卿」而沒有大理寺「正卿」。

「大理寺正卿」辨正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0年7月6日 (二) 04:39 (UTC)回覆

就算這個說法已經以訛傳訛,也只有「大理寺正卿」和「太常寺正卿」,砍掉前面的官衙,根本成了四不像。—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0年7月6日 (二) 05:35 (UTC)回覆
GOOGLE 「正卿」 「春秋 」,結果142,000,GOOGLE「正卿」 「九卿」,結果24,000,顯然不是一個數量級,我認為正卿頁可編輯為獨立條目,然後用正卿 (消歧義)解決九卿的正卿問題,這樣您覺得如何?—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0年7月6日 (二) 07:39 (UTC)回覆
只有周王才有卿士,諸侯國只有卿,兩者有差異。——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0年7月6日 (二) 09:16 (UTC)回覆


邀請您參與ACG專題譯名投票 編輯

{{{1}}}您好:

邀請您到ACG專題/有關正式譯名投下寶貴一票,因投票期限將於7/15結束,我們希望至少有25張有效票,但目前的有效票數仍然不足,希望所有維基人都能對於ACG專題投票發表您的寶貴意見。願您能抽空參與^_^,再次感謝您。我是邀請您的維基人-Jack Tao(留言) 2010年7月13日 (二) 07:15 (UTC)回覆


「正式」與「官方」定義 編輯

現時Wikipedia_talk:ACG專題/有關正式譯名/決議投票,是指Template:Infobox animanga/name的欄位名。現時該模板的欄位名定義如下:

  • 官方譯名:日本出版商提供的中文譯名
  • 正式譯名:各地授權代理商所取的譯名

一般語境下「正式」包含「官方」,換言之「官方」的事物一定是「正式」的,但「正式」可以包含一些非官方的東西,而該模板把「正式」與「官方」並列,意味著「官方譯名」並非「正式譯名」之一,這跟日常用語的意義相差甚遠,恐怕對一般非ACG迷來說會引起混淆和難以理解,所以有人提出以「授權版譯名」取代現時稱為「正式譯名」的欄位(含義、用法不變,旨在正名),由於維基百科並非ACG或任何專門領域的百科,個人認為條目內容中任何名稱都應盡可能使用一般人容易理解(不需另外解說)的名稱,請在投票前了解清楚定義再作決定,謝謝--Ws227 (留言) 2010年7月13日 (二) 14:56 (UTC)回覆

萬分感謝! 編輯

萬分感謝!-治癒 (留言) 2010年7月17日 (六) 14:50 (UTC)回覆

借您吉言了。-治癒 (留言) 2010年7月17日 (六) 14:58 (UTC)回覆

Re: DYK機器人 編輯

我沒有想到。如果你想到了請告訴我。 Liangent (留言) 2010年7月19日 (一) 09:51 (UTC)回覆

動員令快將結束 編輯

第八次動員令結束時間不到兩星期,在此提醒各位參加者快將條目交上,讓審核者進入評審。如果遲了不作計分。亦感謝你的參與。根據你的貢獻,你已經完成是次動員令的目標,希望日後繼續為維基作出貢獻。--Flame 歡迎泡茶 2010年8月18日 (三) 06:58 (UTC)回覆

離第八次動員令結束不到一星期 編輯

第八次動員令將於本星期六結束,請大家將所有條目在8月31日23:59(UTC)前放在動員令頁面而所有條目進入候選的時間也必需在這個時候前提交,否則條目很可能只能成為達標條目,即使是評審中,也請大家將條目放上以供主持人評審。注意:主持人是不會從你的編輯貢獻協助條目提名,但你們可以提名其他參加者的條目。--Flame 歡迎泡茶 2010年8月25日 (三) 01:23 (UTC)回覆

𥡅 編輯

請問𥡅這個字,劉兄的電腦可以顯示嗎?我自己的電腦(中文系統)可以顯示,但辦公室的一台(西文系統)電腦就顯示成方框。余兮 (留言) 2010年8月30日 (一) 15:46 (UTC)回覆

  • 好像需要裝了漢字擴展字庫的電腦才能顯示這些生僻字。我都是從漢典這個網站找的,裡面選擇「筆順編號"查字能找到絕大部分生僻字。這裡面還找不到的,基本就是連字書都不收的生僻字了……余兮 (留言) 2010年8月30日 (一) 17:53 (UTC)回覆

機器人 編輯

我感覺還是資料庫不成熟,按照現在的進度,我們要編輯完主要的明清進士,至少得需要五年時間。—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10年8月31日 (二) 17:46 (UTC)回覆

主要還是數據的缺失,這個是主要問題。我們現在編輯只能依靠現有的紙質書。唐宋元的資料已經很難補充,余兮應該在做的是宋朝的進士分類和模板。只靠我們幾人的實力很難完成大範圍的消紅。—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10年9月1日 (三) 19:57 (UTC)回覆

兄台,能否告知您的信箱,或者請給我的信箱寫信留下信箱地址(最好是GMAIL),這樣我們幾個對明清兩朝歷史愛好者可以在線下聯繫(大概余兮、我、Polar1River1 chow等),也便於資料共享和即時聯絡。謝謝。—Walter Grassroot留墨存香 2010年9月6日 (一) 01:46 (UTC)回覆

動員令頭銜及模板通知 編輯

 
這位用戶已完成 動員令 1


您好,Aaa8841/存檔2009-2013!感謝你參與第八次動員令,經過部份點算,你可以在你的用戶頁中加入以下模板 (你也可因應個人風格,選擇不加入):

{{User 動員令|1}}
  • 註:{{User 動員令}}中第一個參數為參與次數,由於部份用戶的用戶頁未有標明參與次數,故作一次計算,可自行因應之前的參與次數更改次數。

希望你能繼續努力參與維基百科的活動。--Flame 歡迎泡茶 2010年9月6日 (一) 02:31 (UTC)回覆

進士條目消歧義 編輯

我明白進士在中國的不同時期都有進士,但取消「康熙」二字是基於下列觀點:一、將在康熙時間外,在清朝的歷任皇帝都沒有另一位同名同姓的進士呢?二、除在清朝時,應該沒有另一個歷代的進士同名。所以只有「進士」已經足夠了。--TINHO (留言) 2010年9月12日 (日) 18:42 (UTC)回覆

根據守則,如條目名稱相同時方可進行消歧義的,請你清楚這一點,而不是為了日後方便而消歧義(除非已有條目)。--TINHO (留言) 2010年9月12日 (日) 19:02 (UTC)回覆

邀請帖:請參與條目質量提升計畫籌備討論 編輯

{{{1}}}您好:
 目前條目質量提升計畫正在重新啟動籌備討論中,對於原本舊計畫將徹底檢討並完全翻新修訂,將會改變成多型態計畫方式展開,其中一個型態就是融合動員令特色,也就是說這個計畫包含了小動員令,因此非常需要您能提供建議,相信您的寶貴建議與支持,將有可能會成為維基百科成長的重要助益,若您對於一些條目品質現況感到不滿,或者對於某些主題條目需要關注,或許您可在該計畫發起動員改善。若您什麼想法或支持該計畫請至此 發表意見、疑問或簽名支持



*總之,藉由此平台,您隨時可在此號招您喜愛的主題(如:Portal:文學Portal:歷史)進行條目質量提升,希望您可給予一些想法或者支持,亦歡迎您協助將以上內容散佈至其他維基人的對話頁,感謝您。-安可 留言請按此請來啟動質量提升討論)發表於 2010年9月21日 (二) 09:48 (UTC)回覆

宗室瑞賢 編輯

請問[[宗室瑞賢]]是人名還是指清王室內宗子(或清皇直系成員)在參與科舉時的稱呼?別外「宗室鄉試」又是指何?--Jyu..(~福氣世界~) (留言) 2010年9月23日 (四) 09:53 (UTC)回覆

謝謝解答~ --Jyu..(~福氣世界~) (留言) 2010年9月23日 (四) 10:27 (UTC)回覆

東亞人物模板 編輯

煩請先參照我和User:Dirrival的討論,起縮欄是他的建議,另外有些人的經歷和著作也很豐富,還有要照顧不同讀者的需要,例如對研究系譜和社會史的人來說,親屬關係會比經歷和著作重要,另外統一作用近似的模板可以便於維護。另外除了官制之外我不覺得明代和清代人物有甚麼比其他朝代更相似的地方,設計此模板時是否太過側重於官制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創建此模板是因為東亞各地和歷代古代的制度有不少相似之處(先秦與後世差異較大,因此我贊成先秦人物另外用一模板),反而是Template:Infobox Biography並不適合古人使用,另有一君主模板亦只適合西方君主使用。如果歐洲各國古代主要制度相似,也可以創建Template:歐洲古代人物模板--Ws227 (留言) 2010年11月8日 (一) 02:28 (UTC)回覆

宗室某某 編輯

這樣的命名不對頭吧,難道宗室二字也是名字的一部分?應改為某某(愛新覺羅氏)。—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0年11月12日 (五) 06:35 (UTC)回覆

我仔細的考慮過了,你的理由之所以不能說服我,關鍵在於「宗室、覺羅」加名主要使用於清朝史料,清亡之後幾乎沒有文獻還是這樣用的,這樣「絕對的常用」便不存在。
  • 另,此事我諮詢了一位清皇室後人,按他的說法,「宗室在一些情況下會代替姓氏,但是更多的情況下代表身份。在清代的時候,稱呼宗室必須如此,因為清代宗室是國姓,宗室一次代表著特殊地位,但是在當代不用如此。」—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0年11月18日 (四) 04:05 (UTC)回覆

謝謝 編輯

謝謝你幫忙清理和珅-- 貪官研究者.留言--Hex shan 2010年11月28日 (日) 07:26 (UTC)回覆

嗯,拜託你了,有人支援我真是太好了,在此再次感謝-- 貪官研究者.留言--Hex shan 2010年11月28日 (日) 12:08 (UTC)回覆

邀請參與第16期台灣條目質量提升計畫 編輯

為了提升台灣相關條目的質量,第16期台灣條目質量提升計畫已經展開,主題為「中華台北」、「台灣小吃」與相關條目,時間至1月3日,這是一起與台灣維基人(或 中華民國維基人)改善咱ㄟ台灣主題相關條目協作的盛舉,當然您也可至此計畫頁提案關於台灣的協作票選,也非常歡迎您至本期討論提出條目改進意見。
邀請人: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0年12月6日 (一) 11:43 (UTC)回覆

邀請參加生物學提升計畫 編輯

 
條目質量提升計畫/生物學提升計畫邀請函

Aaa8841/存檔2009-2013,您好

誠摯邀請您參加Wikipedia:條目質量提升計畫/生物學提升計畫,本計畫旨在提升生物學(特別時目前嚴重缺乏的分子生物學細胞學)相關條目的質量。期盼您能加入我們提升質量的行列,藉由募求開放協作方式將更多的生物條目成為優特行列。祝編安。

請收到此邀請函的維基人,將此消息繼續推介給你您認識的維基人,使用{{subst:生物學提升計畫/邀請}} ,謝謝。

{{subst:#if:靖天子~北伐抗戰軍統局/生物學提升計畫 2010年12月19日 (日) 11:20 (UTC) |邀請人:靖天子~北伐抗戰軍統局/生物學提升計畫 2010年12月19日 (日) 11:20 (UTC)回覆

邀請人:靖天子~北伐抗戰軍統局/生物學提升計畫 2010年12月19日 (日) 11:20 (UTC)回覆

有關台灣清治時期官語討論 編輯

請至台灣清治時期討論版指教。--久遠 (留言) 2011年1月10日 (一) 06:32 (UTC)回覆

版權問題 編輯

閣下的解釋使小弟有了概念了,感激。Will629 (留言) 2011年1月10日 (一) 14:26 (UTC)回覆

恭請閣下參與2011春聚討論 編輯

邀請您的維基人是:安可(居住地:酒館-職業:詩與歌之演者)/請加入條目質量提升計劃 2011年3月19日 (六) 08:08 (UTC)回覆

改寫清朝條目 編輯

兄近來如何,考試是否順利?近來有中國朝代提升計畫#清朝啓動,我想到其中很多部分正是你擅長的領域,不知是否有興趣參與?--inhorw (留言) 2011年3月23日 (三) 06:19 (UTC)回覆

呵呵,恭喜啊,我們這裏也有文獻學家了。清朝的那些題目固然都極大,不過我覺得寫出必要的綱目就好,具體內容要靠主條目來支撐。現在一些優特條目的篇幅有無限擴展的趨勢,似乎並不適合資料查詢之用。--inhorw (留言) 2011年3月24日 (四) 08:42 (UTC)回覆

關於清朝撰寫計畫 編輯

  • 你好,感謝閣下參與清朝撰寫計畫,本計畫所有討論均集中於此,以讓大家能共同解決問題並且可以互相協調。所以希望參與此計畫的維基人將此頁面列入監視列表。所以如果有任何問題或爭議,請盡快於此發表
  • 參與計畫的人請先到上方的參與者簽名貢獻提報簽名,在到此下方的工作分配選擇你想要參與的部分。可以兩個人以上共同編寫一個部分,只是彼此需要協調好。
  • 根據2010新規定,所有編寫的部分都一定要加上註解,不然會被視為沒有來源而喪失優良或特色條目資格。註解可分為
    • 註解,主要對某句子或某詞作更詳細說明
      • 格式:{{NoteTag|共分成建州女真、野人女真與海西女真三部}}。
    • 出處(這段內容是從哪本書參考的
      • 格式: {{参考|name=後金立國|1={{Cite book|author=姜公韜|title=《中國通史 明清史》〈第五章 明清之際〉|pages=第76頁}}}}。
  • 所參考的書籍請放到相關資料
  • 如有其他建議或協商部分,歡迎盡快於此留言。--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3月27日 (日) 03:14 (UTC)回覆

檔案存廢討論:通知 編輯

您好。您上傳的檔案File:The Imperial Stele Pavilion for Li Shixu-3.jpg已列入Wikipedia:檔案存廢討論中,具體原因及討論請參閱該頁面。圖片可能是缺乏圖像版權標誌等重要資訊,如是者請盡快補充,否則文件一定會被刪除。同時藉此機會提醒您,維基百科極為注重著作權,請參考相關的Wikipedia:圖像使用守則#版權Wikipedia:版權資訊#圖像指導以及wikipedia:合理使用準則等指導頁面。謝謝!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4月26日 (二) 12:11 (UTC)回覆

檔案存廢討論:通知 編輯

您好。您上傳的檔案File:The Imperial Stele Pavilion for Li Shixu-4.jpg已列入Wikipedia:檔案存廢討論中,具體原因及討論請參閱該頁面。圖片可能是缺乏圖像版權標誌等重要資訊,如是者請盡快補充,否則文件一定會被刪除。同時藉此機會提醒您,維基百科極為注重著作權,請參考相關的Wikipedia:圖像使用守則#版權Wikipedia:版權資訊#圖像指導以及wikipedia:合理使用準則等指導頁面。謝謝!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4月26日 (二) 12:12 (UTC)回覆

清朝參選優良條目 編輯

您好,清朝經過質量提升後,內容大幅提升,註解出處也都附上,目前正在參選優良條目中,歡迎您移步參與。--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4月27日 (三) 14:43 (UTC)回覆

邀請您參加第九次動員令 編輯

  第九次動員令邀請函
 
維基娘,第九次動員令的吉祥物

親愛的維基百科用戶Aaa8841/存檔2009-2013您好:

首先,感謝你對維基百科的貢獻!為了提升中文維基的條目品質及數量,第九次動員令將於2011年6月25日開始,9月3日結束,我們竭誠邀請您積極參與。

本次動員令分為大、中、小動員令,大動員令是可以在任何主題中貢獻的動員令項目,而中動員令的2個主題分別是人文與社會科學世界各地,小動員令的4個主題分別是最多語言待撰條目自然與自然科學工程、技術與應用科學外交

關於本次動員令的詳細信息請您參見:第九次動員令,並歡迎您到動員令入門頁了解甚麼是動員令,並請至報名頁面報名參與是次動員令,唯報名僅於6月25日或之後開放

請收到本邀請函的維基人,將{{subst:動員令}}轉貼到其他尚未收到本動員令的維基人討論頁上(也請參考工具),如果您由於各種原因不能響應本次動員令、積極建立新條目,也請幫忙散發動員令,因為能否將動員令傳播出去,是歷次動員令成敗之關鍵,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升維基的服務、品質及數量!非常感謝您的參與!


明朝參選特色條目 編輯

re. 編輯

誠然,年份本身會有些訊息提供,但是與條目所描述的人物無關,因此添加日期內連,無法讓讀者得到更多相關的資訊,過度的內連亦使條目重心錯配,如果這是日期條目,重心自然是日期,添加內連亦是無可厚非,但這條目是人物條目,重心在於該人物,在這種條目內添加日期內連,好比將分、秒等單位加上內連一樣,是亳無意義可言的。這也是絕大多數維基計劃都不會有日期內連的原因。—AT 2011年6月5日 (日) 10:59 (UTC)回覆

清朝編寫問題 編輯

關於萬曆怠政的問題 編輯

以下是User:Legolas1024的回應,我覺得這個議題可以開在條目探討內讓更多人探討,不知你同不同意?--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6月19日 (日) 10:10 (UTC)回覆

Re上面閣下所舉「事實」 編輯

何心隱案,發生於何年?萬曆七年。誰掌控天下?張居正。神宗何年親政?萬曆十年。那還要說什麼? 李贄案,李贄怎麼死的,自殺的。錦衣衛當初準備怎麼處理的?「檄行通州地方官,將李贄解發原籍治罪」即沒有殺李贄,更沒有捉拿黨羽。「自古以來,小人之無忌憚而敢於叛聖人者,莫甚於李贄,然雖奉嚴旨,而其書之行於人間自若也。」--《神宗實錄》萬曆三十年閏二月乙卯條。這就是李贄案的處理。文字獄處理成這樣,還能算文字獄?反觀李贄所說的,對社會造成什麼影響?「又作《觀音問》一書,所謂觀音者,皆士人妻女也。後生小子喜其猖狂放肆,相率煽惑,至於明劫人財,強摟人婦,同於禽獸,而不之恤。」這種目無法紀毫無道德的言論,說得出這種話,其罪當誅。但最後也就是發還原籍。就李贄說的這種話在維基都是要被封殺的,何況幾百年前?難道我們就能說維基也在興起文字獄?

至於不批,神宗皇帝的確不是批覆所有的奏則,而是選擇重要的奏章批覆。至於一些留中不發的奏章,多為謾罵爭吵、搬弄是非,期待填補職位空缺的奏章。當然對於一些重要的人事任免,神宗一定會予以批覆。就以閣下所舉孫丕揚為例:

  • 萬曆三十七年正月丙午,「吏部尚書孫丕揚引疾辭召優旨趣出不允」
  • 萬曆三十八年二月壬子,孫丕揚再度提出請辭,神宗下旨:「卿碩德重望,中外具瞻。朕特召田間,寄以銓政。今歲,計事黜陟公平,朕甚嘉悅。正宜益展忠猷,表率庶位。如何遽以老病求去?知卿精力未哀,還即出供職,勿得再辭。」
  • 萬曆三十八年三月戊戌,孫丕揚「引疾乞歸」,「上優詔促出不允」
  • 萬曆三十九年三月己酉,孫藉口以年老,請辭。神宗皇帝「溫旨慰留」
  • 萬曆三十九年五月庚子朔,神宗上諭:「孫丕揚,公忠直介。著出溫旨勉留,供職大臣,分義體國奉公。何為自便相率求去?」辛丑日,孫丕揚以衰老鰥曠七疏求罷。「上曰大臣報國當以紀綱為重如何近來都欲徑去冢卿首先倡率大義謂何著該部司官傳諭勉留供職」
  • 萬曆三十九年七月壬寅,孫丕揚第九次請求辭官。神宗下旨:「詔勉留,其行禮不便,准暫免。」
  • 萬曆三十九年十一月乙丑,孫再度提出請辭,「上曰:『統均重任,朕所最慎,卿又朕所特眷。老成難得,已屢旨慰留其勉留供職。」
    • 以上諸條均出於神宗聖旨,孫丕揚是神宗不允許辭職,而不是請辭詔書留中不發。尤其是萬曆三十九年五月,數次降旨,明令孫丕揚不得辭職。我不知道維基中孫丕揚詞條說神宗皇帝不理政事來源在哪裡?另外舉薛三才例,亦足以證明對於重大人事任免,神宗皇帝始終是親自過問下詔。而不批覆的人事案一般對帝國政務不起決定性影響:
  • 萬曆四十一年四月壬辰,總督薊遼保定等處兵部右侍郎薛三才請辭,「上以薊遼重地,溫詔留之」

做如是觀,神宗皇帝何嘗疏於政務?所言甚謬。

神宗皇帝不郊?神宗十四年,親自步行至南郊祭天,試問大明二百七十七年有誰如此?此後,皇帝身體不便,亦都遣官「恭代」,該做的都做了。這根本不是可以責難神宗顯皇帝荒廢政務的理由。

此外,萬曆四十八年七月壬辰日。皇帝大限將至,方從哲讓御醫號脈,得知聖躬未安。神宗皇帝令內官傳諭內閣:「朕覽卿奏,慰具見忠愛之意。朕因脾胃受傷,尚未痊癒。昨稍爾勞煩,近又中暑濕蒸,前疾復作。見今服藥調攝,神思不爽。其緊要各項文書,俟朕疾稍瘳,即簡發行,特諭卿知。」如果神宗皇帝怠政,何必知會內閣自己批覆的慢了些,等自己病好就馬上發出批文?有這樣怠政的皇帝?

另,明史的確修於清初,但成書於乾隆年間。1789年,明史才全部勘定成書。在文字獄大背景下,斷然不敢期待有多少事實真相。況且一百多年了,這都叫距離明朝不遠,那麼多久才算遠?而且《廿二史札記》和《陔余叢考》的作者是一個人,都是清代的趙翼。活在乾隆年間,那個時候你還說乾隆編修的史書不好,你這個書能刊印?建州女真只占了書中的多少?能不寫就不寫了,這當然吻合度就高了。另外,吻合度如此之高,怎麼孫丕揚離職還是變成了神宗皇帝不予批覆?這就是明史一貫作風吧。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上海工部局  總辦處  財務處  2011年6月19日 (日) 04:57 (UTC)回覆

歷史提升計畫邀請函 編輯

 
歷史提升計畫邀請函

Aaa8841/存檔2009-2013,您好

誠摯邀請您參加歷史條目質量提升計畫,本計畫旨在提升歷史相關條目的質量,藉由募求開放協作方式將更多的歷史條目達到一定水準,內容包含歷史朝代、國家、文明、文化、專門史、歷史事件、制度、戰役等等與歷史相關的條目都可以提報於此。期盼您能加入我們提升質量的行列,來改善或創建更高品質的百科條目。

為了提升中文維基百科各領域的條目數量及品質,歡迎您參與其他子計畫,請參閱主計畫說明。謹祝編安。

收到此邀請函的維基人,可使用{{subst:歷史提升計畫/邀請}}語法張貼至您認識的維基人對話頁,將此消息廣為推介來共襄盛舉,謝謝。


{{subst:#if: |邀請人:

邀請人: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6月24日 (五) 16:30 (UTC)回覆

歡迎您參與動員令 編輯

這次動員令在報名時需同時提報一個個人貢獻條目,由於您在報名時未提報個人貢獻條目,因此「暫時」不符合動員令參與條件,只要在動員令期間提報您創建或擴充條目(創建或擴充內容需超過3,000字位元組),即可符合動員令參與條件,期待看到您在這次動員令中的個人貢獻。--Wolfch (留言) *DC9* 2011年6月29日 (三) 22:26 (UTC)回覆

閣下的第九次動員令提報頁面是Wikipedia:動員令/第九次動員令/個人貢獻/Aaa8841,請記得為您的提報加上{{DC9/art|條目名}} ,感謝您的參與,祝您早日達到目標。by-DC9主持人-安可來酒館談談2011年8月10日 (三) 08:37 (UTC)回覆

送給你一顆星章! 編輯

  作家星章
劉兄,雖然讀書很艱辛,但偶然回來分享一下你的成果,也好讓我們鼓舞許多啊。 Walter Grassroot 2011年8月20日 (六) 06:19 (UTC)回覆

清朝遭到奇怪的修改 編輯

有一位user:Dayten堅持清朝要按照他的方式修改成首段沒有空白,可是我用15吋螢幕看卻是一堆空白。跟他講原本的寫法才是對的,並且列出許多條目台灣國中教育麥理浩中世紀飲食文化台北捷運夏朝等等等都是如此,但是他還是堅持他要這麼做。不知道你能不能看一下是怎麼回事--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10月8日 (六) 12:12 (UTC)回覆

關於光緒九年翻譯進士 編輯

清銳恩順等的資料皆稱中光緒九年癸未科繙譯進士。我看您編的模板里並沒有此科,不知道具體情況如何,望您賜教。謝謝!Sgsg (留言) 2011年11月20日 (日) 02:13 (UTC)回覆

宗室果齊斯歡 編輯

條目甚詳,不上首頁,實在可惜,特冒昧修改,以免被彼等以「條列式」指摘。望劉兄海涵。余兮 (留言) 2011年12月12日 (一) 15:53 (UTC)回覆

試驗修改不錯 編輯

您對朝鮮太宗的試驗修改不錯,個人覺得很好,可以再李朝諸位國王中推廣。--歷史研究 (留言) 2011年12月13日 (二) 11:18 (UTC)回覆

請教繙譯進士中幾位宗室覺羅的詳細資料 編輯

閣下有沒有可檢索的愛新覺羅宗譜,查詢一下以下數人的資料

宗室存華、宗室奕毓、宗室文彩、宗室清安

覺羅恆崑(大姚縣知縣)、覺羅扎克丹(盛京工部主事)、覺羅徵奎、覺羅文華

另外我將您所創建的條目「張文和」到張廷玉的重定向修改為一個本名叫張文和的立委,不知是否妥當? Urga (留言) 2012年1月14日 (六) 08:32 (UTC)回覆

RE:邀請您 編輯

您好,感謝閣下盛情邀請,我在維基主要是創建、編輯和維護滿學、八旗制度類的有關條目,能有幸和台灣專攻清史的朋友交流感到非常高興,我接下來可能會有一段時間忙於俗務,待有閒暇,定會與閣下聯絡。 另:滿洲佐領在《八旗通志》中就是包衣佐領的一種,在外八旗中僅有滿洲、蒙古、漢軍之旗分,旗分佐領均以序數詞命名,如果按照閣下所言分類容易讓人誤以為滿洲八旗之中也有名為「滿洲佐領」者。--Šolon留言2013年1月7日 (一) 16:36 (UTC)回覆

此外,閣下也可與我友人Karasaman交流一下,他也負責維護滿族相關條目,而且滿語水平還要在我之上,或許會對閣下的項目有所幫助,只是還處在維基新手的狀況下,很多東西還弄不清楚。閣下若有時間,小弟冒昧煩請閣下幫忙維護滿族相關條目,以閣下之學識在防破壞和防無來源私貨降低條目質量方面肯定是如虎添翼。--Šolon留言2013年1月7日 (一) 21:42 (UTC)回覆
小弟不勝感激,也為閣下對待清史的嚴謹博學感到敬佩,例如宗室覺羅的命名方面。祝編安。--Šolon留言2013年1月8日 (二) 10:25 (UTC)回覆
劉兄如此重舊誼真是難得,小弟很高興能與兄台共治國史。--Šolon留言2013年1月8日 (二) 14:27 (UTC)回覆

武進劉氏 編輯

發現您是武進劉氏後裔,而且在維基上建了相對龐大的家族樹。我是通過趙翼家族找到劉氏的,冀望您能充實一下GENI上的劉氏家族。雖然目前對於中文支持還不夠,但相信這個更便於研究,特別是家族之間錯綜複雜的聯姻。 http://www.geni.com/people/%E5%8A%89%E7%B6%B8/6000000019149808976 Liuyao留言2013年1月23日 (三) 23:34 (UTC)回覆

歡迎之至。不諳英文的話可以改成中文,在網頁最下方。界面很簡單的,不用維基這麼繁複的語言。另外,鑒於您曾經編寫過傅恆條目,可否在維基上建一個富察家族的模板?一家襲了三四個爵位,縱觀歷代也鮮有之。世系關係我在Geni上已列出了。Liuyao留言2013年1月30日 (三) 14:11 (UTC)回覆


模板:滿洲鑲黃旗沙濟富察氏 編輯

此模板在各人物條目中已顯示不正常,個人認為與維基百科:模板限制有關,治標辦法是精簡模板內容,如移除掉非富察氏的人物,治本的辦法恐怕要去英文維基的討論頁找人擴大模板限制。——星光下的人留言2013年3月6日 (三) 14:29 (UTC)回覆

你打開含有此模板的條目不會卡嗎?我是很卡。個人感覺將這部分內容模板化並不好,等於是打開每一個相關條目里都要多讀取1萬多字節。還有,這個模板收錄人物的標準其實還是很成問題,而且布局和劃線有點亂。——星光下的人留言2013年3月8日 (五) 00:15 (UTC)回覆
我恰恰認為你所謂的嚴格是種歧視,為什麼非要有爵位的才能錄入?謝堯亭的文章我未見過,這種研討會的論文一兩年內也未必看得到,如果您有,可發一份我看看。——星光下的人留言2013年3月20日 (三) 00:17 (UTC)回覆
創建條目需要關注度,模板裡面放不需要。——星光下的人留言2013年3月21日 (四) 02:58 (UTC)回覆

回覆 編輯

Hello, 剛才將討論頁整理存檔時才發現您的留言... 大概是您在Šolon兄回覆下方留言之時段亦有其他留言,所以我只注意到最下方的... 多謝您的補充概念,將旗籍的性質與範圍解說得很清楚扼要。我以前就聽過莊吉發老師的大名。我編輯的興趣主要是政法歷史等,尤其是與臺灣近現代相關者,旁及國民政府後的中華民國,有時也會關注其他國家。您所提的明清進士和我與其他臺灣維基人較熟悉的主權國家主題似乎較遙遠,實非我所長,所以過去也沒編過這領域的內容。可如有需要,會再跟您請教!謝謝!--WildCursive留言2013年3月10日 (日) 00:50 (UTC)回覆

re 編輯

有幾頁是顛倒的這還好辦,關鍵是很多字看不清啊,您這是用謝堯亭的發言稿直接複印的?——星光下的人留言2013年6月2日 (日) 00:12 (UTC)回覆

Re: 維基百科:模板限制 編輯

可以一次拿部分行進去展開,最後手工拼一起。Liangent留言 2013年6月16日 (日) 07:50 (UTC)回覆

另見en:Wikipedia:Lua requests#Boxes graph. Liangent留言 2013年6月16日 (日) 08:41 (UTC)回覆

不是說把圖分成幾塊,像這樣:User:Liangent/chart1, User:Liangent/chart2, User:Liangent/chart3(看源碼)。完整圖:User:Liangent/chart。然後User:Liangent/chart1, User:Liangent/chart2, User:Liangent/chart3分別放到Special:ExpandTemplates展開後直接連起來就行。

然後看了一下,Special:ExpandTemplates好像限制的大小比較大,如果不是超得離譜的話,直接去展開了粘條目里就行。Liangent留言 2013年6月17日 (一) 16:40 (UTC)回覆

你給個完整的原始寫法吧({{Chart}}語法),超限的也沒關係。Liangent留言 2013年6月18日 (二) 03:34 (UTC)回覆

太寬了,{{chart}}本身不支持那麼多列,最多200個參數。畫那麼大的表格就算畫出來也也很不方便閱讀。Liangent留言 2013年6月18日 (二) 11:42 (UTC)回覆

恭喜您完成第十一次動員令! 編輯

 
維基娘

Aaa8841:

感謝您報名參與第十一次動員令!根據您的貢獻,您已經成功達到了完成是次動員令的的「最低要求」,因此已經成功完成是次動員令!恭喜!

根據動員令報名時您所申報的完成動員令次數,請在您的用戶頁修改以下模板的數字部份: {{User 動員令|2}} (您可以直接複製此行到您的用戶頁適當位置,並保存頁面)

再次感謝您報名參與是次動員令,希望下一次動員令您能繼續參與。如有任何查詢,請至動員令的討論頁

送您一枚星章 編輯

  滿族星章
感謝您對滿族相關條目的貢獻和關心,ambula baniha!
此維基百科星章獎滿族星章授予Aaa8841/存檔2009-2013,以肯定他(她)對中華條目做出的重大貢獻
返回到 "Aaa8841/存檔2009-2013" 的使用者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