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作为大语言(Macrolanguage)时,其ISO 639-3代码为zho。
多数汉族使用的语言。各方言区之间有差异,除去江淮官话之外可以互相交流。
语言
|
代码
|
方言
|
备注
|
---|
官话
|
cmn
|
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
|
以北京官话为基础的汉语标准语,是中国的通用语言
|
北京官话
|
通行于北京及河北北部(热河)
|
东北官话
|
通行于东北地区大部
|
冀鲁官话
|
通行于天津、河北南部、山东西部
|
胶辽官话
|
通行于胶东半岛和辽东半岛
|
中原官话
|
通行于黄河中游地区,以及新疆南部的汉族聚居区
|
兰银官话
|
通行于宁夏、甘肃、新疆北部的汉族聚居区
|
西南官话
|
通行于西南地区的汉族聚居区
|
江淮官话
|
通行于皖中、苏北、南京地区;因其与吴语互相影响,与其他官话方言差异较大,故部分人认为其为独立语言
|
官话、闽语以外之汉语言编辑
部分汉族使用的语言。中国内地学术界认为其是汉语的方言;而国际学术界以其不能交流性,认为其为汉语族下的独立语言。
语言
|
代码
|
备注
|
---|
粤语
|
yue
|
通行于广东中西部、广西东部以及香港、澳门
|
吴语
|
wuu
|
通行于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吴语温州话与其他吴语差异极大,部分人认为其为独立语言
|
湘语
|
hsn
|
通行于湖南大部
|
赣语
|
gan
|
通行于江西中北部
|
客家语
|
hak
|
通行于赣闽粤湘四省交界地带及广西东部及臺灣、東南亞地區、南美洲蘇利南等
|
徽语
|
czh
|
通行于安徽南部
|
晋语
|
cjy
|
通行于山西大部及陕西北部
|
闽语的情况更复杂一些。闽语的各大分支几乎不能互相交流,因此国际学术界认为闽语的各个分支也是汉语族下的独立语言。
语言
|
代码
|
备注
|
---|
闽南语
|
nan
|
通行于福建南部、闽粤交界地带及臺灣、東南亞地區、美洲部分地區
|
莆仙语
|
cpx
|
通行于莆田地区
|
闽东语
|
cdo
|
通行于福州、宁德及闽浙边界地区
|
闽北语
|
mnp
|
通行于闽北地区
|
闽中语
|
czo
|
通行于三明地区
|
邵将语
|
|
通行于南平、三明与江西省交界各县;受赣语影响较大
|
琼雷语
|
|
通行于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大部
|
外来印欧语编辑
全族消亡。
语言
|
代码
|
备注
|
---|
吐火罗语A†
|
xto
|
已消亡;或称焉耆语
|
吐火罗语B†
|
txb
|
已消亡;或称龟兹语
|
印度-伊朗语族编辑
南通古斯语族编辑
语言
|
代码
|
备注
|
---|
女真语†
|
juc
|
已消亡
|
满语
|
mnc
|
通行于东北地区的满族聚居区的满族中;满族杂居区的满族多使用汉语;极危语言
|
锡伯语
|
sjo
|
通行于新疆的锡伯族中
|
语言
|
代码
|
备注
|
---|
赫哲语
|
gld
|
通行于黑龙江的赫哲族中;在中国只有50余使用者,系极危语言
|
北通古斯语族编辑
鄂温克语支编辑
全族消亡。
语言
|
代码
|
方言
|
备注
|
---|
朝鲜语
|
kor
|
中國朝鮮語
|
通行于吉林东部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的中国朝鲜族中。中国朝鮮语以东北方言为主,并受其他朝鲜语方言和东北官话影响。中国内地称中国朝鲜族使用的语言和北朝鲜人使用的语言为朝鮮语;称南韓人使用的语言为韩语;官方开设的小语种专业皆称朝鮮语,但使用的教材、聘用的外教、教授的语音语法皆为标准韩国语。现阶段中国朝鲜语已经大大地受到标准韩国语的影响。
|
语言
|
代码
|
备注
|
---|
日语
|
jpn
|
日本使用的语言。由于近代以来日本先于中国近代化,且两次侵华,日语一度成为中国东北、华北、华东、华南的官方语言,极大影响当地语言体系;而日语对许多西方概念的汉字词翻译也影响了现代汉语。2000年代以后,日本的动漫、轻小说文化传入中国内地,使得日语在中国内地逐渐流行。
|
克里奧爾語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