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移動請求/2010年4到6月
本頁是以往討論的存檔。請勿編輯本頁。若您想發起新討論或重啟現有討論,請在當前討論頁進行。 |
![]() 存檔 |
---|
2006年:1-12月
|
2010年4月1日
2010年4月4日
- 福建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 → 福建省:中華民國的福建省的重要性是不對等的,應盡快移回。—Iokseng(留言) 2010年4月4日 (日) 14:25 (UTC)
- 台灣省 (中華民國)→台灣省:這種移動應先經討論而取得共識。--Nthgd 2010年4月4日 (日) 16:50 (UTC)
2010年4月5日
- Talk:福建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 → Talk:福建省:使討論頁與主頁名稱一致。—Iokseng(留言) 2010年4月5日 (一) 01:09 (UTC)
- 2006年中華民國鄉鎮市民代表暨村裡長選舉 → 2006年中華民國鄉鎮市民代表暨村里長選舉:移回原名。—Iokseng(留言) 2010年4月5日 (一) 02:06 (UTC)
2010年4月7日
- 印度共產黨(毛) → 印度共产党 (毛泽东主义):合併編輯歷史。—Iokseng(留言) 2010年4月7日 (三) 01:22 (UTC)
* 蘿洛娜工坊~阿蘭德的鍊金術士~ → 萝洛娜的工作室~阿兰德的炼金术士~:合并编辑历史。—Chief.Wei 2010年4月7日 (三) 03:06 (UTC)
- 透透綠工坊~阿蘭德的鍊金術士2~ → 托托莉的工作室~阿兰德的炼金术士2~:合并编辑历史。—Chief.Wei 2010年4月7日 (三) 03:06 (UTC)
基督 → 基利斯督:基利斯督是全称,基督是简称。宜迁简称以就全称。--爱学习的饭桶 (留言) 2010年4月7日 (三) 04:19 (UTC)
2010年4月8日
—星光下的人(留言) 2010年4月8日 (四) 02:36 (UTC)
- (討論)项目生命周期 → 软件开发过程:該條目於國外原文如en: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或ja:ソフトウェア開発工程,皆不採用該中文條目所使用之 software lifecycle 作為主條目名稱,且 software lifecycle 僅為同義字或软件开发过程中的一部份。就連該條目最後参见中的软件工程主题列表及软件工程中,也皆是指向软件开发过程。也喪失了條目自英文翻譯過來後的連接關係。-Anghualee (留言) 2010年4月8日 (四) 15:42 (UTC)
- (!)意見;「項目生命周期」,此中文名詞從何而來?若其意指ISO 12207,此條目名稱與內容確實不符。--Rantooya (留言) 2010年4月9日 (五) 22:34 (UTC)
- 若是去看該篇歷史中最早的連結的話,跨語言的部分有引用(根據google語言偵測為)立陶宛文的lt:Programų kūrimo gyvavimo ciklo modelis(google翻:應用開發生命週期模型),隨後增加了其他的跨語言連結, 依序 en 的 en:Programų kūrimo gyvavimo ciklo modelis->en:Project Lifecycle, jp jp:ライフサイクル (心理學方面) -> jp:プロジェクトライフサイクル (此頁面不存在),在後續修訂者的修改中 en:Project Lifecycle->en:Project lifecycle (從小條目換成SDLC的轉定向)。接下來就被一群bot (bot結尾的使用者) 依據 lt 的跨語言連結把 en 與 jp 還有其他語言的都換成軟體開發過程相關的跨語言連結了。所以現在有幾種可能,
- 1.原先他是根據 lt 翻的, 但是他漏翻 modelis, 本意上他還是軟體開發過程, 所以要做移轉.
- 2.雖然他是根據 lt 翻的, 或者 lt 只是路過看到就掛上去了, 但是他想寫的是 software lifecycle, 隨後連結被 bot 洗掉, 那就不該做移轉, 而是要去修改跨語言連結.
2010年4月9日
2010年4月10日
(討論)安徒生 →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使用人物全名-Bcnof (留言) 2010年4月10日 (六) 01:16 (UTC)
- (-)反对:应用最常用的名字而不是全名,有且只有这一个Andersen被翻译为安徒生,完全不需要“全名”。这个话题3月份讨论过了。 这里。-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0年4月10日 (六) 01:38 (UTC)
- (!)意見:如果安徒生的爹娘有名的話,而且又有名字的話,才疑寫名字,不過好像找不到他爹娘的名字。還有當時是誰翻做安徒生的啊!這中間的音一點也不像,如果當時翻做安德生的話,我想現在看到此字的人,都會翻做安德生了。第一次見到這翻譯,還以為此名字寫作Anturson,結果不是,真是討厭。--111.185.66.164 (留言) 2010年4月10日 (六) 02:00 (UTC)
- 明白了。撤销移动请求。--Bcnof (留言) 2010年4月12日 (一) 09:07 (UTC)
- (討論)馬爾薩斯人口論 → 人口論:原人口論為一三字消歧義頁,本來我以為洪亮吉著的那個也叫人口論,不過發現並不是,這樣就沒有消歧義的問題了,原人口論的內容部分放在人口論 (馬爾薩斯) 參見的部分就可以了,可以兩頁併一頁。-Kerry (留言) 2010年4月10日 (六) 01:34 (UTC)
- (討論)板橋區 → 板橋區 (日本):台灣將出現板橋區(新北市),有用戶誤用剪貼移動導致不能移動條目。請管理員協助,謝謝。—Altt311 (留言) 2010年4月10日 (六) 16:42 (UTC)
- (討論)雅思 → 國際英語測試系統:因爲雅思只不過是IELTS的譯音,而國際英語測試系統才是IELTS的真正含意。—coekon (留言) 2010年4月13日 (二) 7:28 (UTC)
2010年4月11日
- 請將條目里弗里纳合併於條目瑞福利纳 (新南威尔士州)。此二條目內容大略一致;惟前者新創建於2009年10月中,而前者先創建於2008年10月底。--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4月11日 (日) 14:48 (UTC)
2010年4月14日
- Janne DA Arc→聖女貞德:Janne Da Arc中文名應為聖女貞德,但我無法編輯標題,請管理員修改。
- (討論)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 人大釋法:人大釋法最常用的名稱,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是原創名詞-北極企鵝觀賞團 (留言) 2010年4月14日 (三) 11:53 (UTC)
2010年4月15日
- (討論)黑之契約者 → DARKER THAN BLACK:“黑之契約者”只是DARKER THAN BLACK第1季的副標題,雖然有先入為主的因素,但並不能作為整個系列的統稱。官方以“DARKER THAN BLACK”為統稱,而“DARKER THAN BLACK”的中文譯名也不是“黑之契約者”。日文wiki採用了第1、2季條目分開的做法。個人認為中文wiki沒必要如此,但相對的條目名稱就要保證廣泛適用性,以免有不規範之嫌和造成誤導。-KyoUK (留言) 2010年4月14日 (三) 16:30 (UTC)
- (討論)中国历史上的少数民族政权列表 → 胡:管理员Shizhao在无共识的情况下随意移动,请求移回。他给出的移动理由皆不成立,中文版用不着与英文版呼应,胡在秦汉之后也并非专指匈奴。—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0年4月15日 (四) 09:17 (UTC)
2010年4月16日
2010年4月17日
- (討論)Template:Infobox Country → 模板:國家基礎資訊:Template:Infobox Country應改用模版:國家基礎資訊一詞,在中文維基內應該中文化。而且絕大部份的模版已經使用新的模版名稱模版:國家基礎資訊。櫻花公主 (留言) 2010年4月17日 (六) 17:09 (UTC)
- (討論)志明與春嬌 (電影) → 志明與春嬌:「志明與春嬌」的另一意思是一首歌曲,但一首歌曲未必有自己的條目,所以目前的電影條目應放在志明與春嬌。-Littlepotato (留言) 2010年4月18日 (日) 12:55 (UTC)
2010年4月18日
- 約翰·威廉斯 (作曲家) → 約翰·威廉斯:合併編輯歷史。—Iokseng(留言) 2010年4月18日 (日) 22:44 (UTC)
2010年4月21日
- 中國君主世系表 → 中國君主家族樹:
- 中國君主世系表 (先秦至秦漢) → 中國君主家族樹 (先秦至秦漢):
- 中國君主世系表 (三國至南北朝) → 中國君主家族樹 (三國至南北朝):
- 中國君主世系表 (隋唐至明清) → 中國君主家族樹 (隋唐至明清):
- 没有共识的情况下随意移动,非常愤怒,请求移回。—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0年4月21日 (三) 08:19 (UTC)
- 請到Talk:中國君主世系表討論,謝謝。--Gakmo (留言) 2010年4月30日 (五) 17:27 (UTC)
2010年4月22日
2010年4月23日
- 臥龍自然保護區 →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合併編輯歷史。—Iokseng(留言) 2010年4月23日 (五) 12:28 (UTC)
2010年4月25日
- 匯基書院 (東九龍) → 匯基書院(東九龍),東九龍乃正式校名一部分,不是消歧義--✉Hello World! 2010年4月29日 (四) 06:23 (UTC)
- 鎮南關之役 → 鎮南關大捷:鎮南關之役移动到鎮南關大捷,镇南关之役重定向到鎮南關大捷。条目镇南关之役用于写1907年的镇南关之役。—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Gisbrother(對話|貢獻)於2010年4月25日 (日) 17:06 (UTC)加入。
- 未有共識,見User_talk:Gisbrother.--Gakmo (留言) 2010年5月12日 (三) 10:03 (UTC)
2010年4月29日
2010年5月1日
- (討論)Siedah Garrett → 席依达·盖瑞特:改為中文譯名-江戶川愛德華 (江戶川愛德華) 2010年5月1日 (六) 09:45 (UTC)
2010年5月2日
2010年5月3日
2010年5月4日
- (討論)闽南民系 → 河洛人:相關條目內載明盧德嘉考究清代文獻,指出Hō-lóh在清朝時多表記為「福佬」,而User:Iokseng(爭議方)由自收錄之2篇文章之1已知『福佬』是蔑稱(另1指出與光州(豫東南)、河洛(豫西北、豫北至豫東北)和楚地(豫西南)交流淵源),『學老』、『鶴佬』、『賀佬』皆為借音,且已另有福佬之條目供說明;(二)福佬之客家讀音為Fuk-ló,說明這不是其他的族群予此一族群之別稱,亦非類於Hō-lóh/Hō-ló;(三)閩南尚有其他族群,若稱閩南民系,實際上則包括了客家人及其他居於閩南者;(四)除了閩南、台灣,粵東、粵西、贛東北、浙南、海南等地合計有龐大人口使用此語;此語言、文化、基因,據眾多學者考究,不是原生於閩南,而是來自楚地、光州、河洛,於兩漢至唐中葉間,融合通用千年之古漢語言;(五)復查時下多本兩岸各自出版之相關書籍,俱說明個人支持之論證乃有憑有據。(六)因此為免將錯就錯與牽就,就語言(河洛漢音)、基因、文化(中原文化)Hō-Lóh-Lang/Hō-Ló-Lang之以音對字,使閩南民系回退至河洛人更來得適宜。--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5月3日 (一) 19:47 (UTC)
- (!)意見,提醒大家此處只作提出申請之用,相關討論請回歸該條目的討論頁。原有討論內容我轉貼過去了。—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10年5月5日 (三) 12:23 (UTC)
- (+)支持。經搜尋,始知各地對此之各別研究及座談已有一段時日,然而未受多數維基百科編輯人的重視。故驚為新說者,有若干疑惑,實不足為怪。對於部份持中立或立場持平者,對此或有未明而不知從何問起,在下亦應當有所了解。因此而究其竟後,於以音對字、清代記載,並對照各方學術文章諸共同點後,目前就語言、基因、文化等方面之論證已趨明瞭;僅實體出版品部份未如學術論文般電子化。惟往後此類事證也將趨於一致,河洛人一詞的使用亦將趨於普遍。為持續解決疑惑,在下日前復於坊間搜尋,同樣有多位學者撰文指出河洛人的淵源,謹提供如下:河洛文化在台灣;開發河洛 回顧台灣;河洛人文 風化閩台;論閩台文化的共同本質與地域特色;廣東漢系、客家漢系、中州古韻散談-《河洛文化與漢民族散論》河南人民出版社。如果討論人已進行學術搜尋,請儘早提供事證以利各方徵詢,以便各方加緊討論。或者以上諸要點,已解決了諸君裹足不前的疑惑,對此有趨於一致的體認後,請容在下再次促請各位前往移動請求頁面表示贊成。台灣話、閩南語等留於現狀。部份對條目名影響不大之消歧義等,可於條目名完成回退後,進一步圓滿解決。--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5月13日 (四) 10:05 (UTC)
- (-)反对,「河洛起源論」仍是爭議學說,中立的維基百科不應向其傾斜。Luuva (留言) 2010年5月13日 (四) 10:45 (UTC)
- (!)意見,經由兩岸各自研究與座談所探討結果,無閣下所稱之爭議。然而閣下自5月5日自表已進行學術搜尋,次日在下邀請您公布學術搜尋結果,您卻停止回應,至今除了口說『有爭議』,反對理由實無有力佐證。--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5月14日 (五) 05:48 (UTC)
- 抱歉,之前我以為可以不需要幫別人操作google,我在條目討論頁回應了。Luuva (留言) 2010年5月19日 (三) 09:39 (UTC)
- 關於「福佬」,已有編輯人於維基百科福佬條目提出(此說明已敬覆於5月19日,經多日仍未得回覆)。--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5月27日 (四) 11:57 (UTC)
- (!)意見,經由兩岸各自研究與座談所探討結果,無閣下所稱之爭議。然而閣下自5月5日自表已進行學術搜尋,次日在下邀請您公布學術搜尋結果,您卻停止回應,至今除了口說『有爭議』,反對理由實無有力佐證。--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5月14日 (五) 05:48 (UTC)
2010年5月5日
- (討論)外域 (北欧神话) → 外域:现外域为魔兽地名,关注度不足以独立成条目,已合并至魔兽系列地名列表,请将外域还给外域 (北欧神话)。-Chief.Wei 2010年5月5日 (三) 08:40 (UTC)
- 历年各国生产总值 → 历年各地国内生产总值列表 (购买力平价):後者於2006年11月創建,前者於2010年3月,經比對為同英文版資料;已先完成內容合併,請合併此2條目。--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5月5日 (三) 16:17 (UTC)
- 建議將前者重定向(redirect)到後者,因兩條目為獨立編輯,合併歷史意義不大.--Gakmo (留言) 2010年5月12日 (三) 10:09 (UTC)
- 已重定向。--Earl of China (留言) 2010年5月12日 (三) 18:32 (UTC)
2010年5月8日
-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披頭四專輯) →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沒有歧義,不須括號。—Iokseng(留言) 2010年5月8日 (六) 04:50 (UTC)
- The Beatles (album) → The Beatles (专辑):1. 正確名稱。2. 原標題為簡體。—Iokseng(留言) 2010年5月8日 (六) 04:53 (UTC)
- (討論)Cn → 鎶:請求原因112號元素,即Copernicium,符號Cn,已經有中文譯名鎶,然而中文條目依然使用「Cn」,並未更正,麻煩重新命名,謝謝!-Peter4827 (留言) 2010年5月8日 (六) 14:50 (UTC)
- 已由User:Stevenliuyi移動。—RalfX(議) 2010年5月9日 (日) 12:50 (UTC)
- (討論)無上裝 → 上空,當前上空 → 上空 (消歧義):詳見編輯歷史與討論頁,User:Ws227對方針指引的理解不足,強硬移動至無上裝。-—RalfX(議) 2010年5月8日 (六) 07:53 (UTC)
2010年5月10日
2010年5月11日
- (討論)丰田汽车公司 → 丰田汽车:根據命名常規(WP:NAME#COMPANY),不用「公司」 ——Quest for Truth (留言) 2010年5月11日 (二) 00:21 (UTC)
- 1999年中国大使馆被炸事件 → 美國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合併編輯歷史。—Iokseng(留言) 2010年5月11日 (二) 14:22 (UTC)
2010年5月12日
2010年5月14日
2010年5月15日
2010年5月16日
2010年5月19日
- 東京廣播公司 → 東京放送控股:合併編輯歷史。當初條目使用剪貼作移動,失去歷史,麻煩移動完之後再將東京廣播公司定向至東京放送。-Jack Tao (留言) 2010年5月19日 (四) 16:03 (UTC)
- 会展中心站 (消歧义)→会展中心站:「平等」消歧義页面。—雲淡風輕(聯繫) 2010年5月20日 (四) 19:01 (UTC)
2010年5月21日
2010年5月22日
2010年5月23日
- WebM项目 → WebM:要求移動至WebM,各語言版本幾乎都以改為WebM,所以應正名「WebM」,故此要求移動。—Mark85296341@留言-記錄 2010年5月22日 (六) 17:51 (UTC)
- 華康細明體 → 新細明體:由於「華康細明體」是舊的名稱,現今繁體中文的Windows系統都是以「新細明體」為名,故此請求移動。—Mark85296341@留言-記錄 2010年5月23日 (日) 07:11 (UTC)
(+)支持—Chunchun2345 (留言) 2010年6月2日 (三) 11:54 (UTC)
2010年5月24日
- (討論)和码技术 → 和码汉字学习法与输入法:原本就是要用这个名称的,后来用这个名称的写的文章说是侵权了,现在想改回这个名字--HeChinese (留言) 2010年5月24日 (一) 06:36 (UTC)
- (討論)FictionJunction_YUUKA → FictionJunction:因為不再是單一簡介YUUKA,而是全部成員-只是路人 (留言) 2010年5月24日 (一) 15:40 (UTC)
- {{重庆轨道交通十号线}} →{{重庆轨道交通十号线车站}}(简体):移动时名称未写全。—雲淡風輕(聯繫) 2010年5月25日 (二) 10:03 (UTC)
2010年5月26日
- 完成—RalfX(ἀναγνώρισις) 2010年5月31日 (一) 08:49 (UTC)
2010年5月27日
- {{重庆轨道交通七号线}} →{{重庆轨道交通七号线车站}}(简体):移动时名称未写全。—雲淡風輕(聯繫) 2010年5月27日 (四) 03:15 (UTC)
2010年5月28日
- Wikipedia_talk:申請罷免管理員/Shizhao/第4次 → Wikipedia_talk:管理員解任投票/Shizhao/第4次:使用管理員的一併移動子頁面會更加方便,故提請管理員移動所有子頁。-HW (討論 - 貢獻) DC8投票 2010年5月28日 (五) 08:30 (UTC)
2010年5月30日
2010年6月3日
- 努米底亞(国家) → 努米底亞:移回原條目名稱。—Iokseng(留言) 2010年6月3日 (四) 11:35 (UTC)
- (+)支持。这个移动者在胡搞。他连括号的使用准则都不懂。建议立刻移回。--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10年6月4日 (五) 01:35 (UTC)
- Category:双子星计划 → Category:双子星座计划:有参考来源的正确译名,参见双子星座计划中的注释部分。希望以后各位编写条目前至少买两本该专业的权威书籍,免得译名方面出大问题。--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10年6月4日 (五) 01:48 (UTC)
- 丹尼斯 加博尔 → 丹尼斯·加博尔:加上间隔号。--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0年6月5日 (六) 16:26 (UTC)
2010年6月7日
- (-)反对,台灣兩個歌唱節目超級星光大道、超級偶像都是以屆數在節目名稱後面。- HKH (留言) 2010年6月13日 (日) 23:34 (UTC)
- (+)贊成--這是因為第N屆的超級星光大道官方不是叫"超級星光大道N",而超級巨聲卻是.--Gakmo (留言) 2010年6月16日 (三) 17:35 (UTC)
- (+)贊成,此為官方及唯一常見的名稱。—Rx5674 (留言) 2010年6月21日 (一) 03:15 (UTC)
- (+)贊成不論電視台或傳媒都是以「亞洲星光大道X」或「超級巨聲X」稱呼,亞洲星光大道 (第X屆)的感情很怪。—§香港分子§ (留言) 2010年6月21日 (一) 04:31 (UTC)
- (+)贊成。亞洲電視由2010年1月3日首播亞洲星光大道的第二屆賽事以來,一直都是以《亞洲星光大道2》作為節目名稱及其稱呼,包括節目內、節目表、廣告、贊助商畫面、官方新聞稿等。同樣地,亞洲星光大道的第三屆賽事《亞洲星光大道3》亦是如此。我們應跟隨官方的稱呼。Wikipedia:命名常规亦有說明,「如果一個條目所描述的主體事物,它的擁有者或代表者的官方中文資料裡有出現到該事物的中文名稱的,一般使用該中文名稱。」─ Notapuff (留言) 2010年6月22日 (二) 08:55 (UTC)
2010年6月8日
- (討論)基督新教→新教
- “基督新教”是文理不通的生造之词,地方色彩较浓重。
- 汉语全称应该是“基督教新教”(The newer churches/教会/教派 of Christian religion/宗教)
- 也不是外文词源的意译。
- “新教”是社会上最常用的对该教派的规范称谓。
- 中文维基百科里一般内部链接到“新教”。—Miffy bunny (留言) 2010年6月8日 (二) 14:34 (UTC)
- “基督新教”是文理不通的生造之词,地方色彩较浓重。
完成—Miffy bunny (留言) 2010年6月22日 (二) 23:37 (UTC)
2010年6月10日
如题,原因如下:
- 新马华语是新加坡华语和马来西亚华语的合称,本条内容实为马来西亚华语。
- 条目内容原来自马来西亚华语,IP用戶在未经讨论的情况下合并到新马华语。
- 已有新加坡华语一条。
—O-ring (留言) 2010年5月1日 (六) 22:06 (UTC)
ws乱搞,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刚换浏览器忘了登录。--刻意 2010年6月10日 (四) 10:47 (UTC)
- (!)意見,辈字并非生造,我手上的《孔子世家谱续修告成纪念邮册》便是使用“辈字”一说。不过这个条目的名称宜使用最常用的说法。—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0年6月19日 (六) 15:11 (UTC)
- GOOGLE了一系列常用近义词,结果如下
- “辈字”,结果254,000
- “字辈”,结果607,000
- “字派”,结果70,300
- “行辈”,结果847,000
- “班派”,结果251,000
- “班辈”,结果166,000
- “派名”,结果91,900
- GOOGLE了一系列常用近义词,结果如下
2010年6月11日
- (討論)天行者卢克 → 卢克·天行者:条目最初的名称,且符合名从主人原则-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10年6月11日 (五) 19:17 (UTC)
- (討論)鍵盤快捷鍵 → 網頁快捷鍵:本條目是描述所謂的Access key,但我覺得「鍵盤快捷鍵」容易被誤會成「快捷鍵」(即Keyboard shortcut)。因此,我提議將「鍵盤快捷鍵」移動為「網頁快捷鍵」。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Wikipedia:鍵盤快捷鍵中也使用「鍵盤快捷鍵」一辭,故此移動可能需要更多關注。 — Apan 2010年6月12日 (六) 06:57 (UTC)
- 完成。--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0年6月20日 (日) 17:32 (UTC)
2010年6月13日
- (討論)百灭宁permethrin → 百灭宁:名称中只有中文即可。但新页面已重定向到原页面,导致原页面无法移动到新页面,在下不知如何处理。请帮助解决。-蓝色☆枫叶@圆桌会♂有事您吱声 2010年6月13日 (日) 04:42 (UTC)
-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7月6日 (二) 06:37 (UTC)
- (討論)氟骨症(fluorosis) → 氟骨症:頁面名稱只需要有中文-Germanomaniac 2010年6月13日 (日) 17:10 (UTC)
- 完成--Istcol (留言) 2010年7月6日 (二) 06:37 (UTC)
2010年6月15日
(讨论)Category:駐劄大臣 → Category:駐紮大臣:名稱異寫。《清史稿》職官志作駐劄大臣。劄、紮二字可通用,但“駐紮大臣”的寫法較“駐劄大臣”常用,究其文意,作紮更妥。--inhorw (留言) 2010年6月15日 (二) 09:39 (UTC)抱歉,刚看到分类是不用提移动请求的,撤销。--inhorw (留言) 2010年7月17日 (六) 03:07 (UTC)
2010年6月18日
- (討論)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 平均自由程:同意在讨论页Suiseseki的意见。在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没有长到非得从平均自由程页面分离出来之前,没有必要用过于复杂和狭窄的页面名称。移动不能,因为平均自由程页面已经存在(重定向到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 [暗夜-Z]~~很萌~~ 请大家支持第八次动员令 2010年6月18日 (五) 13:50 (UTC)
2010年6月20日
- 2010年亞洲挑戰盃 → 2010年亞足聯挑戰盃:移動後麻煩刪除舊的定向。-Jack Tao(留言) 2010年6月20日 (日) 12:57 (UTC)
- Apple iOS → IOS:已採用新的名稱,故請求移動。—Mark85296341@留言-記錄 2010年6月20日 (日) 14:05 (UTC)
- (討論):更正確和常用名稱。--Rx5674 (留言) 2010年6月20日 (日) 09:53 (UTC)
很明顯,兩者相差近十倍。根據Wikipedia:命名常规#使用事物的常用名称和Wikipedia:命名常规#使用全称,條目應該進行移動。—Rx5674 (留言) 2010年7月27日 (二) 10:43 (UTC)
- Mozilla Firefox歷史 → Mozilla Firefox的歷史:增加「的」,更明確的標題。
2010年6月22日
- 由高麗移動到王氏高麗之時,只在小眾範圍達成共識,人數和後來的討論相比過少。
- 在原討論上已闡述各種理由
- -Zhxy 519(聯繫啊) 2010年6月22日 (二) 12:02 (UTC)
- (+)支持:正式名稱--Ws227 (留言) 2010年6月22日 (二) 12:41 (UTC)
- (+)支持:先前的討論未成熟,只是意氣之爭及地域觀點。應該移回在世界上更通用的名稱,而不是只代表某個地域觀點的名稱。--石添 小草 (talk to me) 2010年6月23日 (三) 03:53 (UTC)
- (-)反对这里是中文维基,用不着关心“世界上更通用的名稱”,世界上会用高丽这种汉字表达?恶搞。—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0年6月24日 (四) 01:33 (UTC)
- (+)支持:在下見過的中文學術書籍以「高麗」指稱高麗朝的佔多數(這點我曾在「討論:王氏高麗」裡討論過)。─clioherodotus (對話) 2010年6月24日 (四) 18:00 (UTC)
- (討論)聖約翰美德勳章 → 聖約翰勳章:建議條目名稱由「聖約翰美德勳章」更改為「聖約翰勳章」。此勳章全名為「最受尊崇的聖約翰勳章」,簡稱及常稱為「聖約翰勳章」。--Charles Cheng 2010年6月14日 (一) 22:59 (HKT)
- 傾向(-)反对:似乎會撞名。(參見:「Order of Saint John (Bailiwick of Brandenburg)」、「Order of St. John」)--Clithering(MMX) 2010年7月4日 (日) 15:18 (UTC)
2010年6月24日
依照维基百科:命名常规 (人名),我们的命名常规建议使用该条目主题最常用的名字或惯称,请移动。——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0年6月24日 (四) 11:40 (UTC)
- (-)反对。唐僧主要在《西游记》中使用,其他情况下还是玄奘比较常用。下面两个条目也是类似的情况。--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0年6月24日 (四) 16:43 (UTC)
- 维基百科:命名常规 (人名)没有规定要使用的名字必须出自“其他情况”,而且其他情况就是原创研究。—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0年6月25日 (五) 04:19 (UTC)
- (-)反对星光兄很热心啊!这是好事,值得认真讨论。记得以前也看到过类似的提议。这个人名问题应该依照维基百科:命名常规办理,主要须看以下几个方面:1,命名常规里名从主人原则优于常用名称原则,只要不是在全部中文地区里皆不常用,就当服从名从主人。按您提到的这几位历史人物,目前条目用的都是本名,均符合名从主人原则,也都属常见名。比如唐僧和玄奘,两个都是常见名,不然您也搜不出十几万有“玄奘”的页面。2,即使“玄奘”等历史人物本名不如“唐僧”等常见,那么按照时间优先原则,也应该尊重先前的命名,后面的唐僧、姜太公只要做好重定向就好了,并不影响任何编辑和浏览。3,Google只是一个互联网搜索引擎,其搜索结果只能代表其搜索能力下的网上文件。而维基要求的所谓常用并不仅限于互联网文件,更不限于一家公司提供的搜索服务;常用指的是一个中文使用地区的名称使用情况,顾名思义,这不仅包括互联网文件,也包括纸本文件等,更包括非文字语言。综合以上三条,我觉得您此议似还需慎重,值得再推敲。谢谢!Sgsg (留言) 2010年6月28日 (一) 20:07 (UTC)
- (-)反对。唐僧主要在《西游记》中使用,其他情况下还是玄奘比较常用。下面两个条目也是类似的情况。--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0年6月24日 (四) 16:43 (UTC)
- 你所说的一切都只是你个人意见,而维基百科:命名常规 (人名)则是共识。另外姜尚,姜子牙都不是本名,谢谢,我主要针对的就是这个条目。——星光下的人 (留言) 2010年7月1日 (四) 00:21 (UTC)
(※)注意-未有共識--Gakmo (留言) 2010年7月31日 (六) 16:57 (UTC)
- (討論)姜尚 → 姜太公:
2010年6月28日
- (討論)丹特丽安的书架 → Dantalian的书架:首先,这部漫画的剧名是应该被翻译成Dantalian的书架而不应该是丹特丽安的书架。因为本人现在正是负责这部漫画的汉化和发布工作的人员(麒麟工作室),当时我们没有查证过资料,就匆忙把剧名翻译成了中文的丹特丽安的书架,但后来发现网上有很多个剧名的分流版本,例如“但塔莉安的书架”、“丹塔丽安的书架”、“但他林的书架”、“丹塔莲的书架”等(因为是用日语中的罗马字音进行音译,跟英语的人名音译会有很多种是一个道理),最后为了统一剧名避免分流,我们最后决定采用英文原名的“Dantalian”去替换译名“丹特丽安”,“的书架”保持不变,然后我们在汉化第二集的时候就用了Dantalian的书架这个剧名,请看漫画第二集的连接 http://tieba.baidu.com/f?kz=811641948。 在台版公布发售前我们都会采用这个剧名进行汉化,所以请管理员撤销Dantalian的书架重定向至丹特丽安的书架,然后把标题定名为Dantalian的书架,然后我再去修改条目内容。所以应该把丹特丽安的书架重定向至Dantalian的书架才对。谢谢 —7# (留言) 2010年6月28日 (一) 08:10 (UTC)
- (-)反对: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坚决反对用外文作为条目名!--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0年7月8日 (四) 10:11 (UTC)
- (+)支持,在未有官方中文名稱時支持使用原文名稱。--61.18.170.81 (留言) 2010年7月13日 (二) 10:21 (UTC)
- 在未有官方中文名称时应该使用最常见的非官方中文名称,而不应使用原文名称。--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0年7月19日 (一) 09:55 (UTC)
- (-)反对-支持使用中文--Gakmo (留言) 2010年7月30日 (五) 16:56 (UTC)
2010年6月29日
- 1960年欧洲足球锦标赛 → 1960年歐洲國家盃:合併編輯紀錄。—Iokseng(留言) 2010年6月29日 (二) 05:23 (UTC)
- 1964年欧洲足球锦标赛 → 1964年歐洲國家盃:合併編輯紀錄。—Iokseng(留言) 2010年6月29日 (二) 05:23 (UTC)
- 2016年欧洲足球锦标赛 → 2016年歐洲足球錦標賽:合併編輯紀錄。—Iokseng(留言) 2010年6月29日 (二) 05:23 (UTC)
- (討論)KlayGE → 粘土游戏引擎:条目名称翻译成中文。Gongminmin (留言) 2010年6月29日 (一) 04:01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