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南開大學

允公允能,日新月異
南開大學

南開大學(簡稱:南開南大NKU),原稱私立南開大學,由中國近代著名教育家嚴修張伯苓天津創辦,肇始於1904年,成立於1919年,成立之時設文、理、商三科,後發展為綜合性大學。日本侵華戰爭期間,南開大學大部分校舍毀於戰火,與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共同南遷昆明,組成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直至戰後回到天津八里台原址復校並改為國立大學。

1952年,高等學校院系調整,南開大學由全門類的綜合性大學改為文理並重的全國重點大學。1978年後,逐步恢復工科商科等撤銷的科系。1990年代後,天津對外貿易學院中國旅遊管理幹部學院先後併入南開大學。截止2018年,南開大學有26個專業學院,學科覆蓋文、史、哲、經、管、法、理、工、農、醫、教、藝,是一所學科門類齊全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2019年,南開大學舉行了建校100周年慶祝活動

南開大學的校訓為「允公允能,日新月異」,辦學理念為「文以治國、理以強國、商以富國」,辦學宗旨為「知中國,服務中國」。

目前,南開大學法定住所地址為天津市南開區衛津路94號,是中國985工程211工程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研究型大學,併入圍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名單,學校設有八里台校區、津南校區泰達校區,正在籌建南開大學深圳高等研究院

特色條目編輯

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英語:Nankai Institute Of Economics,原名南開大學社會經濟研究委員會,簡稱南開經研所NKIE),1927年由何廉倡議、張伯苓支持下創辦,初名南開大學社會經濟研究委員會。1931年,更名為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並將建所的宗旨確立為「知中國,服務中國」。該機構在中國較早的開展了系統性的社會調查工作,自1927年編制的南開價格指數是研究當時中國經濟的重要參考指標,也是中國首個物價指數,具有較高影響力和學術價值。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曾與《大公報》合作主辦學術專刊《大公報·經濟周刊》定期發佈經濟數據及學術論文,主持出版《南開指數》《南開經濟與社會季刊》《世紀評論》《經濟評論》等中英文學術期刊,翻譯了多部經濟學著作引入中國,以西方經濟學理論和統計學方法研究中國社會經濟問題,初步促進了中國經濟學的本土化,在南開大學招收和培養了中國最早的一批經濟學研究生,形成了民國時期經濟學研究中的南開學派,是公認的民國時期研究中國經濟的權威機構。

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歷經戰亂南遷、院系調整和文革期間兩次調整和恢復,其下轄的研究室逐漸壯大並派生出南開大學交通經濟研究所國際經濟研究所城市與區域經濟研究所數量經濟研究所等多個經濟領域學術研究機構。目前,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位於天津市南開區南開大學八里台校區內,掛靠於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是南開大學重要的學術研究機構。

精選圖片編輯

南開大學主樓
南開大學主樓

南開大學主樓1963年建成,2003年又進行了大規模的裝修和翻新。南開主樓的建築設計沿中軸對稱,氣勢雄偉,廣場中間巍然挺立的周恩來總理雕像高大而偉岸。2009年3月,入選天津十大標誌性建築。

你知道嗎編輯

創始人編輯

張伯苓(1876年4月5日—1951年2月23日),名壽春,字伯苓以字行,天津人,中國近代教育家、體育活動家、政治家。張伯苓早年畢業於北洋水師學堂,曾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修高等教育,上海聖約翰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博士。張伯苓南開大學南開中學等南開系列學校的創始人及校長,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創始人和常務委員之一;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理事長;中華民國考試院首任院長

張伯苓1895年畢業於北洋水師學堂,曾在北洋水師實習並親歷甲午海戰和北洋水師的覆沒,退役回到天津後轉而興辦教育,適逢天津紳士嚴修倡導興辦新學,聘張伯苓主持嚴氏家塾,此後張一生從事教育事業,創辦南開中學、南開大學等南開系列學校,接辦自貢曙光中學,從南開派員支援東北大學並義務擔任東北大學校董會委員,產業創辦並擔任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常務委員。因創辦新式教育,張伯苓被尊稱為「中國現代教育的一位創造者」,作為中國奧林匹克運動的最早倡導者,曾提出奧運三問,而被譽為「中國奧運第一人」。晚年,張伯苓曾介入政治領域,擔任中華民國考試院院長,同時與蔣介石、周恩來等人交好,國共內戰結束後一度在海峽兩岸評價兩極化。

張伯苓妻子王淑貞,二人育有四子一女。除四子死於抗日戰爭時期外,多名子女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受迫害而死。

其他主題首頁

目前中文維基百科共有1項主題首頁。
人文
娛樂與體育
地理
漢字文化圈中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區:河北 山西 江蘇 浙江 山東 安徽 福建 河南 湖北 湖南 廣東 廣西 海南 四川 雲南 甘肅 新疆 江西 貴州;城市:北京 天津 上海 南京 蘇州 福州 廣州 武漢 西安 寧波 青島 重慶 台州 惠州 肇慶 寧德;其他:香港 澳門 東北地區 天津濱海新區
中華民國(廣域:臺灣 福建;縣市:臺北 基隆 桃園 新竹 苗栗 臺中 彰化 南投 雲林 臺南 高雄 澎湖 宜蘭
日本東京 琉球群島
朝鮮半島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韓國
越南 新加坡 馬來西亞 泰國 菲律賓
西歐:德國 荷蘭 比利時 法國 西班牙 英國倫敦) 瑞士 奧地利;北歐:芬蘭 瑞典;南歐:意大利 梵蒂岡 希臘;東歐:亞美尼亞 白俄羅斯 立陶宛 波蘭 俄羅斯 烏克蘭;跨洲國家:土耳其
  • 美洲
美國阿拉巴馬州 阿拉斯加州 亞利桑那州 阿肯色州 加利福尼亞州 艾奧瓦州 堪薩斯州) 加拿大 巴西 蘇里南 阿根廷
  • 大洋洲
澳洲
埃及 安哥拉 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