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討論:關注度 (數字)/存檔一

可以改為指引嗎

同上。--Temp3600留言2012年10月20日 (六) 11:11 (UTC)

提請通過Wikipedia:關注度 (數字)為指引

RT 內容還有待討論,希望引起社群關注。--達師261442 2013年1月16日 (三) 08:58 (UTC)

(+)支持:--下限魔法少年愛德華★愛生活圓神蘿莉塔 2013年1月16日 (三) 09:05 (UTC)
(+)支持--♥VC XC 2013年1月17日 (四) 00:53 (UTC)
(!)意見有些標準應該明確提出,比如「數字分類的關注度」一條的三個要求,其中只要條目滿足第一條,一般就可以滿足關注度指引(極端情況暫時木有想到),這一點應該明確說明。以上內容修正後本人基本可以投支持票了——燃玉 留言 勇踏前人未至之境! 2013年1月17日 (四) 06:33 (UTC)
(?)疑問還有,感覺「數列的關注度」一條只需要滿足1、4就可以了吧?——燃玉 留言 勇踏前人未至之境! 2013年1月17日 (四) 06:36 (UTC)
(+)支持--Temp3600留言2013年1月17日 (四) 17:41 (UTC)
(+)支持-- Risk留言 2013年1月20日 (日) 14:27 (UTC)
@ 燃玉:數字分類,為了檢查某一項是否符合2和3所需付出的檢查成本比1低很多,為了預防極端情況加在上面似乎也無不可。數列也一樣。 --達師261442 2013年1月24日 (四) 16:20 (UTC)

已長時間沒有新的意見。加入指引。--達師261442 2013年1月30日 (三) 11:10 (UTC)

10進位近似值重定向的建立

具體如何劃定?為什麼2.71828可以重定向2.7182818卻沒有?--管閒事且對地圖炮具有100%抗性的朝鮮的輪子留言2014年5月20日 (二) 08:58 (UTC)

悲催的維基百科:關注度 (數字)

今天有人在DYK候選裡面提了數字條目,才想起還有這麼一個指引。這個指引好像完全沒有存在感,也沒什麼人注意的樣子。三角函數精確值存廢討論鬧了那麼久,居然沒有人想起維基百科:關注度 (數字)裡面的這句話:

除了數表和素數表以外,任何其他的數表都沒有足夠的關注度,也不實用

這麼沒有存在感的指引真的還有必要存在嗎?—Snorri留言2014年5月16日 (五) 01:54 (UTC)

維基百科:關注度 (數字)大概是中文維基百科中使用率最低的指引之一了。從英文維基百科中翻譯了過來以後基本就再也沒有被提到過。無論是從三角函數精確值存廢討論中,還是從最近的2的12次方根討論中([1])都可以看到,維基社群對這個指引的內容完全不認同。因此我在此提議,廢除這個沒有用處而又不符合中文維基社群的外來翻譯指引。—Snorri留言2014年5月16日 (五) 12:02 (UTC)

另外還有樓主的某些發言讓我對樓主的印象變得很差

以上的發言讓我對整個維基管理層已經極度惡劣的觀感印象變得更加差。如果你們管理層自己不去執行指引,那就廢除這個指引。如果一方面自己有指引不執行甚至縱容其他人違反,另一反面又滿口正義的說:「其實我是支持這個指引的,得不到執行不代表要刪除」,這種掛羊頭賣狗肉的假道學偽君子行為只會讓我越來越作嘔。另外WP:POINT指的是為了闡述「自己的觀點」而擾亂維基百科。現在我只是觀察到舊有方針與新社群的分歧而提出討論罷了,你何時看到我又拋出過什麼「自己的觀點」?要我說「自己的觀點」的話我巴不得數學條目越多越好。我希望每個自然數都有一個條目,這樣中文維基百科必然能夠超日趕英,衝上條目第一的位置,何樂而不為?—Snorri留言2014年5月17日 (六) 10:02 (UTC)

  • (※)注意

如果你們管理層自己不去執行方針,那就廢除這個方針。

上面還說維基百科:關注度 (數字)指引,什麼時候變成方針了?閣下到底是想要廢除這個指引還是想要讓它升格為方針?Dddddb留言2014年5月17日 (六) 21:09 (UTC)

Hat600說了那麼多冠冕堂皇的官腔,在我解讀,核心就是:管理員開心了就拿指引來敲打你一下,不開心了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當作沒看見。當然這只是我的解讀。大家自己慢慢看。—Snorri留言2014年5月17日 (六) 10:24 (UTC)

有專業數學家發表論文,或者在一本書中的一個章節,甚至一整本書來介紹這一類數?

是否有關於這個無理數的書,或者有很多論文介紹這個無理數?

        • 這些都遠遠超過了一般關注度指引中的「有效介紹」的程度。又比如

MathWorld和PlanetMath上有關於這個數列的條目嗎?

這個數是否被收錄於大衛·威爾斯的《奇特的和有趣的數詞典》(Dictionary of Curious and Interesting Numbers)或者埃里希·弗里德曼的網頁「這個數有什麼特別的嗎?」(What's Special About This Number)?

        • 要求必須收錄於特定的來源文獻中,遠超出一般關注度僅僅要求「獨立可靠來源」的程度。還有最搞笑的:

除了數表素數表以外,任何其他的數表都沒有足夠的關注度,也不實用。

        • 結果三角函數精確值屢次通過存廢討論保留,討論中也沒有人提到數字關注度。一直保留到現在。
        • 既然要求這麼嚴,有沒有人真正去執行,不符合要求的條目一樣能夠通過存廢討論保留下來,那麼這個附則有何存在意義?—Snorri留言2014年5月17日 (六) 12:09 (UTC)
          • (:)回應:茲就所引用指引逐條回應:
            1. 有專業數學家發表論文,或者在一本書中的一個章節,甚至一整本書來介紹這一類數?請注意說的是一類數並非一個數。未見閣下舉出一類數的例子。
            2. 是否有關於這個無理數的書,或者有很多論文介紹這個無理數?條目中已列出一篇論文。至於你要很多的話可以再加。
            3. MathWorld和PlanetMath上有關於這個數列的條目嗎?說的是數列,未見相應例子。
            4. 這個數是否被收錄於大衛·威爾斯的《奇特的和有趣的數詞典》(Dictionary of Curious and Interesting Numbers)或者埃里希·弗里德曼的網頁「這個數有什麼特別的嗎?」(What's Special About This Number)?這個是有點嚴了,可以把這兩個來源視為例子。另(※)注意第二個來源僅收錄整數,第一個來源也以整數為主。
            5. 除了數表素數表以外,任何其他的數表都沒有足夠的關注度,也不實用。你所舉條目三角函數精確值不是數表:你找找看sin 41°在哪裡?另外一般三角函數表上還會有三倍角公式嗎?Dddddb留言2014年5月17日 (六) 22:01 (UTC)
  • (-)反對:根據[2],數字關注度應該有在30個以上的存廢討論頁面中出現,有存在價值,根據維基百科討論:關注度 (數字)的記載,在2013年1月已成為正式指引(反倒是維基百科:1729只是一篇翻譯的論述而已)
若是因為指引「太嚴苛,而且根本做不到」,我建議討論「此指引需如何修訂」,而不是討論要留要刪--Wolfch (留言)-歡迎擴充基礎條目 2014年5月17日 (六) 12:22 (UTC)不好意思,我打消念頭了--Wolfch (留言)-歡迎擴充基礎條目 2014年5月17日 (六) 15:03 (UTC)

既然Wolfch等提出修訂的提案,那麼在此一併列出。請覺得應該對此方案作出更新或修改的人來提新方案。不過如果別人說要廢除的時候自己出來說「還不如討論怎麼更新修改」,結果自己又沒有一個更新修改的方案,只想著讓提請廢除的人來提更新方案,然後懶洋洋地雞蛋裡挑骨頭式的反對一下,最後達到完全不廢除不修改不更新完全保留原樣的目的,我只能表達強烈的鄙視。—Snorri留言2014年5月17日 (六) 12:52 (UTC)

  • 我的提案如下:
    • 有關「無理數」部份的條件改為以下三個(修改第一點,原來的第三點「這個數是否在某一本書中收錄?例如芬奇的《數學常量》(Mathematical Constants)?」刪除),
  • (!)意見:第一條和第三條不明確的部分仍然沒有解決。什麼叫「提及」?是指這個數在整本書/整篇論文的內文中出現至少一次?如果是「有效介紹」的話那麼完全和一般關注度重合。另外「五篇」的數量是如何定出來的?第三條裡面「普遍接受的名字」是指什麼? 的名字是「弧度一的正弦值的3.4次方」或「sine 1弧度的3.4次方」是否是「普遍接受的名字」?—Snorri留言2014年5月17日 (六) 13:30 (UTC)
    • 提及指的是對這個主題進行「闡述」,而不是文本出現這幾個字。第一點的區別是這些來源必須是「論文」,不能是其他非學術刊物。「普遍接受的名字」參考維基百科:命名常規#使用事物的常用名稱烏拉跨氪 2014年5月17日 (六) 14:02 (UTC)
      • 那這個「闡述」和「有效介紹」有什麼區別?還是說就是同一個概念?另外每個能叫得出名字的數都是有一個讀法的,大家也都是這麼讀的。僅僅要求有常用名字的話這一條等於是廢話。—Snorri留言2014年5月17日 (六) 14:49 (UTC)
        • 闡述是什麼意思,在這[3]。如果追問什麼叫「深入」,那就是玩咬文嚼字的字詞定義遊戲了,沒意義。數值不等於該數的名稱。圓周率的名字不是3.1415926,是圓周率,是π。把原文的意思理解錯誤罷了。烏拉跨氪 2014年5月17日 (六) 15:34 (UTC)
          • 我不是問詞典釋義,我是問「闡述」和「有效介紹」有什麼不同。是你在借詞典玩咬文嚼字的遊戲。一句話,「闡述」和「有效介紹」比,哪個條件更嚴格?還是說沒有可比性?具體到個案操作的時候如何判斷「闡述」?另外我說的「讀法」不是指數值。圓周率當然不等於3.1415926。這兩個東西根本就不相等。我說的是:「黃金比例」也叫做「2分之根號5加2分之1」。但「2的12次方根」沒有一個什麼「XX常數」的普遍稱號。如果你覺得其中沒有分別的話,就說明「普遍接受的名字」的定義是不明確的。—Snorri留言2014年5月17日 (六) 15:43 (UTC)
            • 闡述=有效介紹=深入論述,這本身就是判斷標準。你非要我說夠幾個字才算是闡述的話,難道不覺得很古怪嗎。一個顯而易見的概念,非要單獨拿出來批判一番,我們這不是在立法。就算是立法也不可能把法律文本中所有的詞彙都挨個解釋一遍吧?「黃金比例」是名字,「2分之根號5加2分之1」是數值。烏拉跨氪 2014年5月17日 (六) 16:05 (UTC)
              • 繞了大半圈又繞回來了。「闡述=有效介紹」,那為什麼要開一個新的附則來說?不就是關注度的標準嗎?另外「2分之根號5」是名字還是數值?2倍圓周率是名字還是數值?2的7次方根是名字還是數值?你怎麼定義一個讀法是名字還是數值?—Snorri留言2014年5月17日 (六) 16:37 (UTC)
                • 「對其進行闡述的論文」。參數名和參數值這麼常見的概念也要拿來討論?圓周率、黃金比例、歐拉數都是名字,能進行運算的是數值。烏拉跨氪 2014年5月17日 (六) 17:41 (UTC)
                  • 既然你咬定是論文,那這個標準已經明確,不再多談。圓周率也是可以運算的,不知道你說的「可運算」是什麼標準。「2的平方根」、「自然對數的底」、「3次單位根」這些一樣可以運算,難道也是數值?—Snorri留言2014年5月17日 (六) 17:51 (UTC)
                    • 你在運算「2倍的圓周率」之前,你必須知道圓周率的值是多少,否則你無從運算。就像我問你「2倍的噼里啪啦常數」是多少,你能知道嗎。所以在對數的名稱進行運算的時候,實際就是代數的過程,你要先賦值,後運算,才能的結果值。而「平方根」這本身是運算法,不是數,更不是一個數的名稱。拿一個數值進行運算得到當然還是一個數值。所以2的算術平方根本身就是沒有被命名的一個數。而自然對數的底,已經被命名為「歐拉數」和「納皮爾常數」。這在條目里寫得清清楚楚。烏拉跨氪 2014年5月17日 (六) 18:08 (UTC)
                      • 照你這樣說,「2的平方根」沒有一個「普遍接受的名字」了?「3的立方根」、「2的12次方根」也沒有「普遍接受的名字」了?一定要有一個「某某某某數」、「某某某某率」的才是名字了?—Snorri留言2014年5月17日 (六) 18:22 (UTC)
  • (&)建議,應修改該指引的敘述方式,用陳述句敘述條件。然後按照將條件分為必須滿足的條件與符合其一即可滿足關注度的條件。烏拉跨氪 2014年5月17日 (六) 14:06 (UTC)
同意。也建議有名稱應非必要條件,畢竟根號2這類條目有其存在價值。--Kolyma留言2014年5月18日 (日) 02:11 (UTC)

小結

根據上方討論的結果,目前可供進一步討論的方案有兩個。

方案一

廢除維基百科:關注度 (數字)指引,使用一般的關注度指引標準處理數字的案例。

方案二

修改維基百科:關注度 (數字),方案未定。草案應逐條討論。

我認為現行指引維基百科:關注度 (數字)並不需要太大改動。如果要改的話:

  1. 這個數是否被收錄於大衛·威爾斯的《奇特的和有趣的數詞典》(Dictionary of Curious and Interesting Numbers)或者埃里希·弗里德曼的網頁「這個數有什麼特別的嗎?」(What's Special About This Number)?

可改為

這個數是否被收錄於例如大衛·威爾斯的《奇特的和有趣的數詞典》(Dictionary of Curious and Interesting Numbers)或者埃里希·弗里德曼的網頁「這個數有什麼特別的嗎?」(What's Special About This Number)之類的來源

  1. 除了數表和素數表以外,任何其他的數表都沒有足夠的關注度,也不實用。

可改為

無其他內容的數表類條目不應建立。

另外同烏拉:

  1. 標準應以陳述句表述。
  2. 各標準間的邏輯關係定死「或」/「且」都不宜。可在標準之前加上「酌情考量/基本滿足下列標準」之類的字句。
    • (~)補充:翻檢該指引討論頁可發現訂立時原意更偏向於「或」,但文中表述卻是得到肯定回答,變成了「且」。此處應予修正。
  3. (~)補充:上面有建議刪除「有通用名稱」這一要求,一併提交討論。
  4. (~)補充:該指引最後一節對應英語原文"Rationale",但翻譯存在嚴重錯誤,故提交討論是否推倒重來/砍掉重練。Dddddb留言2014年5月18日 (日) 05:05 (UTC)

最後再(*)提醒Snorri:指引則用於指導具體情況下標準的執行。要對具體案例具體分析。在這裡空對空地咬文嚼字有意義嗎?Dddddb留言2014年5月17日 (六) 22:35 (UTC)

意見區

以上兩個方案,方案一的支持者有3名:M940504、脳內補完、AeoliaSchenberg,反對者有6名:達師、烏拉、南瓜、Wolfch、Dddddb和Kolyma已被提案者撤回。方案二的支持者數量未知具體內容見上。—Snorri留言2014年5月17日 (六) 18:42 (UTC)

(?)疑問:難道烏拉不算嗎?Dddddb留言2014年5月17日 (六) 22:36 (UTC)
該重算一次了吧!-Kolyma留言2014年5月18日 (日) 02:04 (UTC)
(※)注意:已更新計票結果,惟希望不要不了了之。Dddddb留言2014年5月18日 (日) 19:01 (UTC)

違背維基百科:關注度 (數字)的處理方式

上面既然已經開始討論關注度 (數字)的修改方案。那麼同時產生的問題是:如果一個條目不滿足維基百科:關注度 (數字)的要求,應當如何處理?是直接按照「關注度不足」的來處理,還是繼續對比關注度指引,看是否滿足關注度指引?比如說,2的12次方根沒有普遍接受的名字,也沒有足夠的論文進行有效介紹,但在音樂理論中常常會提到,會在一些音樂理論的科普文章裡面介紹。2的平方根沒有普遍接受的名字,但有足夠的文章進行有效介紹。這樣的案例如何處理?—Snorri留言2014年5月17日 (六) 18:29 (UTC)

應暫時保留等待本串的結果吧Bluedeck 2014年5月18日 (日) 02:19 (UTC)

可能是跑題

數字關注度指引留下來應該是對保存條目有幫助的啊,

如果某一主題符合下述的通用關注度指引,那麼我們便可認為該主題的受關注程度滿足創立條目的要求。此外,如果某一主題符合以下任何一項學科關注度指引之標準,則其同樣可被視為具備關注度:學者關注度、書籍關注度、電影關注度、音樂關注度、數字關注度、公司關注度、人物關注度以及網絡內容關注度。
——WP:FAME

我的解讀是,不管數字指引符合不符合,只要符合通用指引就行。換言之,條目關注度符合數字或通用指引之要求較低者即可。就算數字指引說三角函數精確值該刪;通用指引說可以留,那就可以留;同理通用指引說(假設)素數表該刪,而數字指引說可留,那也可以留。綜上,數字指引留下來對保留條目而言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緣何廢除啊。Bluedeck 2014年5月18日 (日) 02:27 (UTC)

原來如此。感謝Bluedeck解說。看來我對關注度指引的了解仍有不足。既然通用關注度指引和數字關注度指引是這樣的關係的話,那麼的確沒有必要廢除。—Snorri留言2014年5月18日 (日) 10:31 (UTC)

另外(*)提醒一下該指引最後一節存在嚴重翻譯錯誤。標題就錯:rationale是原理的意思?Dddddb留言2014年5月18日 (日) 02:58 (UTC)

原因。Bluedeck 2014年5月18日 (日) 06:35 (UTC)
And if we strike out those numbers that will only be looked up only out of curiosity on whether or not Wikipedia has an article about that number, we're left with an even smaller subset.

給翻譯成了

如果我們打出這些數,這種條目只會被好奇的人翻出來。

這種神級翻譯還是第一次見到。Dddddb留言2014年5月18日 (日) 06:56 (UTC)

經過Bluedeck解說之後。我今天再次整理本提案思路,認為廢除或大幅修改數字關注度指引並沒有必要。我之前對關注度指引理解不足,倉促提案,思慮不周。如果早前較為激烈的言論對其他維基人有所冒犯,在此致以誠摯歉意。我認為數字關注度指引在提高具體條款的可操作性上仍有修改空間,但本提案我將不會繼續跟進。如果有其他維基人願意就此提案討論的話,歡迎繼續。—Snorri留言2014年5月18日 (日) 10:36 (UTC)

呵呵。烏拉跨氪 2014年5月18日 (日) 11:48 (UTC)
指引是沒有強制力的--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4年5月19日 (一) 02:06 (UTC)
如果指引是沒強制力的,如果拋開關注度去寫一個有主題條目相關的獨立條目,是否也是可行?(是的,關注度也是指引)——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4年5月19日 (一) 02:39 (UTC)
其實就是收錄範圍是期望趨緊(嚴格的收錄機制)還是期望趨松(在不違反其他不能容忍的情況(如廣告,破壞,NOT等?)下放鬆收錄,甚至不要求評價,只有定義,甚至允許使用一手來做定義)。——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4年5月19日 (一) 02:39 (UTC)
(+)同意:上面Bluedeck已經解釋得很清楚。另請閱該指引討論頁以了解其訂立時原意是期望趨緊還是趨松。Dddddb留言2014年5月19日 (一) 04:03 (UTC)
(?)疑問:不理解cwek所言「只拋開關注度」是何意?難道是想拋開別的規則?WP:IAR
條件限定,防止誤讀,因為某些人把關注度看得那麼重要,結果卻得出「指引沒有強制力」時,會是多麼諷刺。當然要不喜歡某樣東西總能找到「合適」的理由。——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4年5月19日 (一) 04:39 (UTC)
其實沒那麼複雜,指引就是指引,可以不嚴格執行,但不能完全拋開。另外維基百科:關注度 (數字)好像不要求有評價吧(數字能有什麼評價?),另外也未出現用一手來源做定義的案例。Dddddb留言2014年5月19日 (一) 05:02 (UTC)

關於WP:NUM中提及的103個條目關注度豁免

  • 宇帆君︰上面YFdyh000君意見似乎未得到有效解決?--J.Wong 2018年1月27日 (六) 12:36 (UTC)
    • @Wong128hk:當時引入並將WP:NUM升為方針時,是直接使用英文區原文,認為應以英文區原文才是執行依據,而錯譯也屬實,且並未有共識要使WP:NUM與當初升為方針時(採用英文維基)的版本做更改,且社群多數人認為應做此更改,認為沒有問題。-- 宇帆(2/28加入維基將滿十周年!留言·歡迎簽到·聯絡2018年1月27日 (六) 12:51 (UTC)
      • 現在才看懂提案內容。「是直接使用英文區原文,認為應以英文區原文才是執行依據」之假定不準確(雖兩者本質相同,但文法表示不同,如何確定共識基礎在原版而非譯本上)、容易誤解為WP:是英文維基說的!。當初和目前的方針未提到選擇-1~100的理據,雖不反對,但上方「討論1」是想求證這點。仍支持在討論1中的建議行文,但可能不必浪費社群精力再開一份子提案。--YFdyh000留言2018年1月27日 (六) 13:22 (UTC)

編輯請求 2020-05-28

  請求已處理--Xiplus#Talk 2020年5月31日 (日) 02:48 (UTC)

修訂案通過

現行條文

WP:1729可以用來測試一個整數是否有特別的性質。特別的,為了數字條目的完整性,我們允許在-1到101之間的所有整數擁有一個條目,無論它是否符合上述規範,這是為了防止出現空缺,如38這種關注度較低的條目。

提議條文

關於有效的數學性質,若有2篇或以上的論文皆有介紹該性質,並且在介紹該性質的同時有提及該數,則可以視為一個有效性質,這意味著,來源必須要直接證明該數有該性質,而不能僅為推算。若性質未能在來源中直接被查證,則可以使用WP:1729作為輔助判斷依據。特別的,為了數字條目的完整性,我們允許在-1到101之間的所有整數擁有一個條目,無論它是否符合上述規範,這是為了防止出現空缺,如38這種關注度較低的條目。

-- 娜娜奇🐰楓香花茶(宇帆·☎️·☘️2020年5月28日 (四) 19:54 (UTC)

討論單個高斯整數的關注度

已通過:

修改數字關注度與論述1729間的關聯已通過。-- 娜娜奇🐰楓香花茶(宇帆·☎️·☘️2020年5月28日 (四) 19:47 (UTC)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甚麼原因導致了除了正整數i-1-00之外的所有高斯整數皆不存在關注度?所有這類條目(如-2(日誌)、2i(日誌)、-3(日誌)、-4(日誌)等等)在大概八年前就幾乎全部刪光並白指保護,僅剩一些關注度較寬鬆的維基有部分留存(如ja:-2ja:-3ja:-4),然而拿單個沒啥用的數字,如162來跟-22i等數字來比,2i可以作為2i進制,而162似乎沒啥用,因此認為比較起來差不多沒用。

比較讓我感到疑惑的是,2011/07/11中負六的存廢討論

  • (×)刪除,除了-1以外,所有負數都沒有足夠關注度。--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1年7月12日 (二) 10:04 (UTC)
    • 理由是?我好像記得先前有過類似的討論,沒有找到。煩請專業人士再解釋一下。--海牛歡迎吐槽^^出錯總結) 2011年7月12日 (二) 10:07 (UTC)

關於這個議題,過往是否有相關討論?認為這種一刀切的方式否定所有非正整數高斯整數收錄是很有問題的。另一個問題也有在上述討論中提到

「不是遞增數列,不管這麼多,這只是要估算而已」 <= 按WP:1729,如果不是遞增數列那麼整理成遞增數列,事實上1729根本不考慮負數問題。k->正無窮。--達師198336 2011年7月18日 (一) 10:13 (UTC)

可以知道WP:1729的量表的設計打從一開始就不支援負數的評估才因此導致負數關注度的評估與正整數有著驚人的不對等

其討論的起始點源於WP:TG的900170號留言,主要一個論點是豁免了-1至101的數字但卻禁止-2等非正整數的其他整數收錄是有問題的。

目前沒有翻找到過往的其他討論因此重新發起讓社群討論。個人認為是可以適度放寬收錄一些負數,如-2之類的,因為先前一刀切否定除-1外的整數,不但沒給出原因似乎也沒有討論過,且WP:1729的量表的設計也對負整數有一定的不公平性。

以上議題希望社群討論。-- 娜娜奇🐰鮮果茶(宇帆·☎️·☘️2020年3月2日 (一) 18:03 (UTC)

我懷疑WP:1729中有雙重標準什麼的,在章節103中,卻說「假設找的人未注意到此書未提到103不是迴文數」,那如果我有注意到此書未提到103不是迴文數,那結果不就變成不特別了?一般人都會注意到吧....--AHRI 2020年3月3日 (二) 07:39 (UTC)
@A2569875:,說穿了,我覺得目前的英文維基對應頁面en:Wikipedia:Evaluating how interesting an integer's mathematical property is的判定方式比較好,因為不存在雙重標準什麼的,你要判定一個數字的某個性質有不有趣,怎麼可以有雙重標準呢?--AHRI 2020年3月3日 (二) 07:42 (UTC)
我是覺得對頁面WP:1729(對於數字的性質有不有趣的判定標準)應該要更改,讓我們社群討論一下吧!「未注意到未提及103不是迴文數」這一點我覺得有點牽強,討論出來有共識就更改頁面WP:1729--AHRI 2020年3月3日 (二) 07:48 (UTC)
(:)回應:我個人的看法是,①日常生活中用到非負整數的機會遠比用到負整數還多;就算真的遇到負整數的概念,也會用文法把它轉成正整數,例如人們只會說「賠了100萬元」,而幾乎不可能說「賺了負100萬元」;②負整數不可以因數分解(這裡說的因數分解指的是國中學到的、基於算術基本定理的因數分解,不包括高斯整數分解);③各式各樣的整數分類(例如費馬數梅森數、質數、親和數完全數水仙花數多邊形數、平方數、立方數)幾乎都是只考慮正整數的;④-18的任何一個因數(包括正因數與負因數)都是18的因數,所以選正整數18代表即可;⑤哥德巴赫猜想也只適用於正偶數(你沒辦法把-8表示成兩個質數之和,但是8可以);⑤四平方和定理也限定正整數。總而言之,正整數受到數學家與一般人的關注的確遠比負整數多。-游蛇脫殼/克勞 2020年3月2日 (一) 23:20 (UTC)
@克勞棣:,-8可以寫成兩個質數的和啊:(-3)+(-5),-3跟-5這兩個元素在Z中是prime(因為他們跟為prime的3跟5只差一個unit,就是-1),而1跟-1則是unit(順道一提,i跟-i在高斯整數中也是unit)。--AHRI 2020年3月3日 (二) 10:00 (UTC)
@克勞棣:,負整數(在整數環Z上)可以因數分解啊,例如-360=(-1)*2^3*3^2*5,只是(-1)是unit,不是prime而已,並且(-1)的指數不能大於1。--AHRI 2020年3月3日 (二) 10:08 (UTC)
@Ahri6279君:可是條目質數一開始就說「質數(Prime number),又稱素數,指在大於1的自然數中,除了1和該數自身外,無法被其他自然數整除的數.....」,條目整數分解則說「在數學中,整數分解(英語:integer factorization)又稱質因數分解(prime factorization),是將一個正整數寫成幾個因數的乘積。」-游蛇脫殼/克勞 2020年3月3日 (二) 14:14 (UTC)
除了−1外,日常或其它地方,可能接觸的多的還有−2和−3,出現在一些單位中,比如g·cm−3等。--Leiem留言·簽名·傳送門 2020年3月3日 (二) 05:08 (UTC)
(:)回應:@Leiem:應該還是存在克勞棣所言的「人們習慣轉正」或人們習慣取絕對值再透過其他描述處理的現象吧,例如g·cm−3在臺灣這邊商品標示多半使用g/cm3符號。-- 娜娜奇🐰鮮果茶(宇帆·☎️·☘️2020年3月3日 (二) 05:28 (UTC)
(:)回應-2這邊都沒有條目(-3跟-4亦然,那邊也是只有-1而已,跟目前的中文維基一樣)。--AHRI 2020年3月3日 (二) 09:56 (UTC)
所以呢?那邊又不是維基計畫。-- 娜娜奇🐰鮮果茶(宇帆·☎️·☘️2020年3月3日 (二) 10:19 (UTC)
這邊商品也是基本上用g/cm3一類的,但是不排除藥品說明書、電子器件參數表之類的地方會出現這些。--Leiem留言·簽名·傳送門 2020年3月3日 (二) 05:32 (UTC)
我是認為ja:-2ja:-3可能如閣下所言,具關注度,但社群已經將-2-3刪到白紙保護了,再加上WP:1729最初設計的定義域是僅限非負整數,如果不解析延拓到高斯整數根本無法收錄,因為目前代入負整數出現奇點 (數學),而主刪派就直接視為不夠關注而根本未正式評估。(典型的true/false函數return Exception或Error直接視為false而不去Debug的謬誤)-- 娜娜奇🐰鮮果茶(宇帆·☎️·☘️2020年3月3日 (二) 05:41 (UTC)
@Leiem:您認為ja:-2ja:-3是否有關注度?如有,有沒有甚麼可用理據?-- 娜娜奇🐰鮮果茶(宇帆·☎️·☘️2020年3月9日 (一) 06:57 (UTC)
我認為這兩個有關注度,理據的話可以類推正整數。--Leiem留言·簽名·傳送門 2020年3月9日 (一) 07:05 (UTC)
(?)疑問:@Leiem:不曉得能否有文獻可以佐證?-- 娜娜奇🐰鮮果茶(宇帆·☎️·☘️2020年3月9日 (一) 07:10 (UTC)
這方面的文獻我不太了解,只要有多處地方能用到(如之前討論提及的單位),就可以考慮有關注度。(就像不會有文獻以「2020年1月」為題進行報導,但是其條目確是存在的,類似於一類經過篩選的資訊的集合)--Leiem留言·簽名·傳送門 2020年3月9日 (一) 07:14 (UTC)
 完成:相關條目已建立(-2-3)並已通過新條目推薦評審。-- 娜娜奇🐰楓香花茶(宇帆·☎️·☘️2020年5月23日 (六) 07:03 (UTC)
各語言版本負整數條目建立概況
負整數 -0 -1 -2 -3 -4 -5 -6 -7 -8 -9
維基數據 (有歧義) Q310395 Q3827340 Q10728826 Q10728827 Q10728828 Q10728829 Q10728830 Q10728831 Q10728832
語言版本數量 8 44 7 5 5 4 4 4 4 3
備註 eo、 fl、
ja、 ko、
lt、 uk、
vi、 zh
負零( )與
正負零( 
兩主題混在
同一個維基
數據項目中
(很多) ca、 ja、
ko、 sv、
uz、 vi、
zh_yue
ja、 ko、 sv、
uz、 zh_yue
ko、 sv、 uz、 zh_yue ko、 sv、
zh_yue
負整數 -10 -11 不存在
維基數據 Q10728822
語言版本數量 2 0
備註 sv、 zh_yue
高斯整數 -40       不存在
維基數據 Q2806358 Q193796 Q27031263
語言版本數量 3 58 0 0
備註 fr、 sl、
sv
(很多) 維基數據項
僅用於描述
2i進制
存在
小結:除了加法單位元素0  )、自然數123..... )之外,高斯整數只有             在其他維基姊妹計畫或語言版本有條目。
以上。供參考。-- 娜娜奇🐰鮮果茶(宇帆·☎️·☘️2020年3月9日 (一) 20:40 (UTC)

(:)回應: @A2569875: http://oeis.org/ 並非沒有收錄高斯整數的數列,而是拆成多個數列表示,如高斯質數拆成了 實部數列 http://oeis.org/A300587 虛部數列 http://oeis.org/A300588 和 實虛展平數列 http://oeis.org/A239397 和 絕對值數列 http://oeis.org/A055025 來表示 。—以上未簽名留言180.217.106.185對話貢獻)於2020年3月11日 (三) 08:28 (UTC)加入。

(:)回應如果是分成多個數列意味著需要從多個來源查證,如果不能從同一個來源查證也難保其他編者沒有異議。-- 娜娜奇🐰鮮果茶(宇帆·☎️·☘️2020年3月25日 (三) 13:33 (UTC)

GNG非充分也非必要--36.229.105.53留言2020年4月3日 (五) 05:54 (UTC)

這次討論得到了-2-3的共識,但其他負數的部分還是沒解。--36.229.104.245留言2020年4月9日 (四) 06:36 (UTC)

提議

既然WP:1729在部分的數字種類有不公平性,那麼回過頭來參照WP:可供查證方針,以來源能否查證來論的話,可參照Wikipedia_talk:關注度_(幾何圖形)#初步公告動議以及WP:關注度 (性質表),給出以下提議:只要能在2篇論文直接列出某數屬於該性質,且該2篇論文都要具備足夠篇幅介紹該性質者則是為合格性質,如何?-- 娜娜奇🐰楓香花茶(宇帆·☎️·☘️2020年4月14日 (二) 08:18 (UTC)

話說WP:1729本來就不是方針也不是指引,可以參考,但不必死守。-游蛇脫殼/克勞 2020年4月15日 (三) 13:36 (UTC)
這樣一說,WP:17GON也沒用了,  囧rz...。-- 娜娜奇🐰楓香花茶(宇帆·☎️·☘️2020年4月15日 (三) 18:08 (UTC)
(:)回應:在下覺得您自訂的標準還是太嚴。關於一個性質的來源,只要可靠來源即可,而且一篇足矣,為何一定要「2篇」「論文」呢?
在下當初在平方數費波那契數條目為「除了0,1,144以外,平方數不可能是費波那契數。」這個敘述所找的來源也只有一條JOHN H. E. COHN. 〈Square Fibonacci Numbers, Etc.〉. Bedford College, University of London, London, N.W.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30). Theorem 3. If Fn = x2, then n = 0, ±1, 2 or 12. ,這個我覺得不太像是論文。但是那麼久以來,也沒有人提出來源不足,或是應該整句話都刪掉的。
關於您擔心的那個部分,在下認為數學條目與寺廟條目、博物館條目、人物條目不應該有不同標準,我需要用2篇以上的論文來佐證「xx寺完工於1899年」是有趣的性質,不然就不能納入嗎?-游蛇脫殼/克勞 2020年4月20日 (一) 15:46 (UTC)
「xx寺完工於1899年」當然只要1個1手來源就可以納入了,但不能用於佐證主題具備關注度。@克勞棣:-- 娜娜奇🐰楓香花茶(宇帆·☎️·☘️2020年4月21日 (二) 09:50 (UTC)
(:)回應@克勞棣:兩篇來源是只用於計入關注度要求之判定的部分。 若未涉及關注度佐證,甚至不用來源,WP:孫中山+簡短數學證明+WP:日常計算即可。-- 娜娜奇🐰楓香花茶(宇帆·☎️·☘️2020年4月20日 (一) 17:58 (UTC)
也就是說,用於證實關注度用的來源,與決定條目內容的來源,是兩件事。-- 娜娜奇🐰楓香花茶(宇帆·☎️·☘️2020年4月30日 (四) 07:16 (UTC)
如果沒有異議,我就公示囉。 副知@克勞棣Liuxinyu970226:。-- 娜娜奇🐰楓香花茶(宇帆·☎️·☘️2020年5月5日 (二) 10:00 (UTC)
公示「關於有效的數學性質,若有2篇或以上的論皆有介紹該性質,並且在介紹該性質的同時有提及該數,則可以視為一個有效性質,這意味著,來源必須要直接查證該樹有該性質,而不能用推算的。若性質未能在來源中直接被查證,則可以使用WP:1729作為輔助判斷依據。」一周。-- 娜娜奇🐰楓香花茶(宇帆·☎️·☘️2020年5月12日 (二) 06:13 (UTC)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善後處理

已完成:

編輯請求已完成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WP:關注度 (數字)中查整數關注度的一個連結失效

埃里希·弗里德曼的網頁「這個數有什麼特別的嗎?」(What's Special About This Number),https://www2.stetson.edu/~efriedma/numbers.html ,已經404。請大家討論如何處理。副知@A2569875。—Rowingbohe♫ 歡迎參與浙江專題 台州專題 2020年10月3日 (六) 04:00 (UTC)

Wayback Machine的存檔:http://web.archive.org/web/20200117041218/https://www2.stetson.edu/~efriedma/numbers.html--BlackShadowG留言2020年10月3日 (六) 11:16 (UTC)
英維有人提供了github連結:https://erich-friedman.github.io/numbers.html 。大陸也能開,比起時光機要好。現直接修改並視為事實性修訂。—Rowingbohe♫ 歡迎參與浙江專題 台州專題 2020年10月5日 (一) 00:55 (UTC)
返回專案頁面「关注度 (数字)/存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