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Patlabor Ingram/工作區0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49年成立之後建立的行政區劃體系。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全國行政區劃分為省級行政區地級行政區縣級行政區鄉級行政區四級結構。其中,省級行政區包括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4類;地級行政區包括地級市地區自治州4類;縣級行政區包括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自治旗林區特區8類;鄉級行政區包括民族鄉蘇木民族蘇木街道辦事處區公所7類[1]。根據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不設政權性區域組織。

區劃制度

編輯

法定行政區劃

編輯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全國分為自治區直轄市;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自治縣;縣、自治縣分為民族鄉。此外,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市轄區、縣。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2]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第八十五條規定,省、自治區的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時候,經國務院批准,可以設立若干派出機關。縣、自治縣的人民政府在必要的時候,經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設立若干區公所,作為它的派出機關。市轄區、不設區的市的人民政府,經上一級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設立若干街道辦事處,作為它的派出機關[3]。《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通釋》指出,「這些派出機構在實踐中被稱作行政公署或盟、區公所和街道辦事處三類,其職責是代表設立派出機構的人民政府行使各項職權,而不是一級獨立的政權機構,因而不是一級行政區劃[4]。」

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行政區劃層次架構
省級行政區  (設區的市、州) 縣級行政區  鄉級行政區 

自治區

自治縣

民族鄉
較大的市 市轄區
自治州
自治縣
直轄市 市轄區
特別行政區 (不設政權性區域組織)[註 1]

民政部登記行政區劃

編輯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全國行政區劃分為省級行政區地級行政區縣級行政區鄉級行政區四級結構。其中,省級行政區包括省、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4類;地級行政區包括地級市、地區、自治州、盟4類;縣級行政區包括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旗、自治旗、林區、特區8類;鄉級行政區包括鎮、鄉、民族鄉、蘇木、民族蘇木、街道辦事處、區公所7類[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登記行政區劃層次架構
省級行政區  地級行政區  縣級行政區  鄉級行政區 

自治區
(省直轄)[A] [B]
自治縣自治旗[B]
縣級市
林區
蘇木[B]
民族鄉民族蘇木[B]

街道[C]
區公所[C]
地區[C]
[B]
地級市 市轄區

自治縣自治旗
縣級市[D]
特區
自治州
自治縣
縣級市
直轄市 市轄區

自治縣
特別行政區 (不設政權性區域組織)[註 1]
  1. ^ 其中,河南省直轄1個縣級市;湖北省直轄3個縣級市、1個林區;海南省直轄5個縣級市、4個縣、6個自治縣(海南所有的縣級市、縣、自治縣均為省直轄,地級市不轄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直轄12個縣級市(新疆直轄縣級市實際上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管理)[5]
  2. ^ 2.0 2.1 2.2 2.3 2.4 內蒙古自治區的與地區相同、與縣相同、蘇木與鄉相同、民族蘇木與民族鄉相同、嘎查與村相同,均不屬於民族自治地方。內蒙古自治區的自治旗與自治縣相同,屬於民族自治地方。
  3. ^ 3.0 3.1 3.2 地區、盟、街道辦事處、區公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通釋》的觀點,只是上級行政區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不是一級獨立的政權機構,因而不是一級行政區劃[4]。但鑑於民政部將上述派出機關作為一類行政區划進行登記[1],故仍將地區、盟、街道辦事處、區公所列於此表內。
  4. ^ 縣級市一般由省、自治區直轄,地級市代管[6]

區劃類型

編輯
 
省級行政區
 
地級行政區[註 2]
   地級市
  自治州
  地區
  盟
 
縣級行政區[註 2]
  市轄區、林區
  縣級市
  縣
  自治縣
  旗
  自治旗
  特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地、縣三級行政區劃類型示意圖(以民政部登記行政區劃類型為準)

省級行政區

編輯

省級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級地方行政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省級行政區可劃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特別行政區四大類別[2]

,是中國國家地方一級行政區域,歷史悠久,始於元朝,是省級行政區域劃分的基本單位[8][9]。現有河北省山東省等23個省[1]

自治區,是少數民族聚居地方為實行民族區域自治而建立的相當於省的行政區域[8]。自治區在中央政府下享有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賦予的民族自治權,在管理本地方、本民族的內部事務方面有較大自主性,自治區人大及其常委會有權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2][9]。現有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共5個自治區[8][5]

直轄市,即中央直轄市[10],由國務院直接管轄,是人口比較集中,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具有特別重要地位的大城市[8][9][9]。直轄市享有較高的行政管理權限和經濟自主權。現有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慶市共4個直轄市[8][5]

特別行政區,是為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而根據「一國兩制」方針設置的具有特殊法律地位的省級行政區域[9]。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的自治權,包括行政管理權、立法權、獨立的司法權和終審權等,但外交和國防事務仍屬中央人民政府管理。現有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共2個特別行政區。[8]

地級行政區

編輯

地級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二級地方行政區,位於省級行政區與縣級行政區之間。根據民政部《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地級行政區可劃分為地級市、地區、自治州和盟四大類別[1]。其中,由憲法明確規定設立的有較大的市、自治州[2],具有地方立法權。而地區行政公署、盟行政公署則是根據地方組織法另行規定設立的省級人民政府派出機關[3],不屬於政權機關[4],不具有地方立法權。

地級市是在省級與縣級之間建立的一級正式地方國家行政機關,1981年以後,本着「促進城鄉結合和工農結合,打破條塊分割」之目的,逐步普遍推行「撤地設市」(撤銷地區行政公署、設立地級市),形成了「市管縣」的地方行政組織體制[11][10]。地級市屬「廣域市」,承擔既管理城市區域又管理農村區域的雙重職能[8]。地級市的人大常委會主任、人民政府市長、人民法院院長、人民檢察院檢察長等主官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3]。1999年《民政部關於調整地區建制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調整後的地改市標準為:「地區所在的縣級市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口不低於15萬人(人口密度50人/平方公里以下的不低於12萬人),市政府駐地具有非農業戶口的人口不低於12萬人(人口密度50人/平方公里以下的不低於10萬人);國內生產總值不低於25億元,其中第三產業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不低於30%。財政總收入不低於1.5億元[12]。」

自治州是我國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下的一級行政區域,介於省級和縣級之間[8]。自治州下設縣、自治縣、縣級市,實行自治管理,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民族自治權利[8][11]。自治州的人民政府、人大常委會等機構組成人員,由本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並報請上一級國家機關批准[3]

地區行政公署(簡稱「地區」)是省、自治區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而非一級地方政權[4])。地區管理若干縣、自治縣和縣級市[8]。1975年以前稱專區,設專員公署[8]。在地區一級,除由省級政府派出地區行政公署以外,還由省級人大常委會、政協、高級法院、檢察院分別派出人大工委、政協工委、中級法院、檢察院分院等機構。地區的行政公署作為省(自治區)人民政府派出的行政管理機構,其行署專員、副專員等領導成員由省(自治區)人民政府任免[13]。現有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以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喀什地區和田地區阿克蘇地區塔城地區阿勒泰地區共7個地區行政公署[1][5]

盟行政公署(簡稱「盟」)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不屬於一級地方政權[4])。盟管理若干縣(旗)、縣級市。目前與地區行政公署在行政層級、機構設置上相同[8]。盟原為蒙古族各旗的會盟組織[8]。1957年4月22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通過《關於撤銷盟、行政區一級政權建制改設自治區人民委員會派出機關的建議方案》,撤銷盟一級政權,設立盟行政公署,作為內蒙古自治區人民委員會的派出機關。盟行政公署首長稱盟長,由自治區人民政府任免[14]。現有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阿拉善盟錫林郭勒盟共3個盟行政公署[1][5]

縣級行政區

編輯

縣級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三級地方行政區,位於地級行政區與鄉級行政區之間。根據民政部《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縣級行政區可劃分為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旗、自治旗、林區、特區八大類別[1]。其中,由憲法明確規定設立的有縣、自治縣、、市轄區[2]

縣級市由地區、自治州、盟管理或由省、自治區直轄(也可委託地級市代管)[8],具有較高的城市化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

是基本的縣級行政單位,歷史悠久,一般下轄鄉、鎮[8],主要負責農業地區的行政管理和社會服務。內蒙古自治區的若干縣級行政區域稱為[8],旗與縣在行政層級、機構設置上相同。

自治縣是在少數民族聚居地區設置的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一級行政區劃,享有民族區域自治權[8]。內蒙古自治區的若干縣級自治行政區稱為自治旗[8],自治旗與自治縣在行政層級、機構設置上相同。

市轄區由直轄市、設區的市設置的用以承載着城市核心功能的一級行政區劃。市轄區設區人民代表大會、區人民政府等政權機關[8]

林區、特區均屬縣一級行政區劃[8]林區設立在森林資源豐富的地區,負責森林資源的保護、管理和合理利用。現有湖北省神農架林區共1個林區[8]特區是計劃經濟時代在若干工礦企業特別集中的區域所設的一種縣級行政區。現僅存貴州省六盤水市六枝特區共1個特區[1][5]

鄉級行政區

編輯

鄉級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四級也是最低層級的地方行政區,位於縣級行政區之下。根據民政部《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鄉級行政區可劃分為鎮、鄉、民族鄉、蘇木、民族蘇木、街道辦事處、區公所八大類別[1]。其中,由憲法明確規定設立的有鄉、民族鄉、鎮[2]。而街道辦事處、區公所則是根據地方組織法另行規定設立的縣級人民政府派出機關[3],不屬於政權機關[4]

是縣、自治縣管轄的基層行政區域,工商業較為集中,人口規模相對較大,經濟較為發達。1955年國家頒布關於劃分城鎮標準的規定,規定縣及縣級以上政權所在地,其常住人口在2000人以上,其中非農業居民占50%以上方可設鎮。1984年國家放寬了建鎮標準,允許工商業比較集中的地區設鎮,並實行了「鎮管村」的體制[15]

是中國農村的基層行政區域,行政地位與鎮同級,但區域面積相對較小,人口規模較少,經濟相對薄弱,以農業人口為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設鄉人民政府,受縣領導。1958年農村人民公社化後,撤銷鄉制,人民公社行使鄉一級政權。1982年12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八二憲法規定恢復鄉建制,鄉設立鄉人民代表大會和鄉人民政府。1983年開始大範圍撤公社建鄉[15]。內蒙古自治區的若干鄉級行政區域稱為蘇木[8],蘇木與鄉在行政層級、機構設置上相同。

民族鄉是少數民族聚居的鄉一級行政區域[15],旨在保障少數民族的合法權益,促進民族團結和共同繁榮,但不屬於民族自治地方。內蒙古自治區的若干鄉級行政區域稱為民族蘇木[8],民族蘇木與民族鄉在行政層級、機構設置上相同。

街道辦事處是縣(不設區的市、市轄區)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3](不屬於一級地方政權[4]),依法在本轄區內行使相應的政府管理職能,是城市基層政權的重要組成部分。

區公所並非一級政權組織,而是縣、自治縣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15]。縣轄區曾作為縣以下的一級行政區域存在,但在歷史演變過程中,大部分地區已撤銷縣轄區的建制[15]。現僅存河北省涿鹿縣南山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澤普縣奎依巴格區共2個區公所[1][5]

鄉級行政區按居民居住區域設立村民委員會(內蒙古自治區的若干區域稱牧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作為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接受鄉級行政區人民政府的指導[15],但不屬於一級行政區劃。

國家機構設置

編輯

政區行政級別

編輯

根據《公務員職務、職級與級別管理辦法》、《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規定》第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的領導職務層次(行政級別)分為國家級正職國家級副職省部級正職省部級副職廳局級正職廳局級副職縣處級正職縣處級副職鄉科級正職鄉科級副職[16]。其中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行政級別為正省部級;普通地級市(地區、自治州、盟)人民政府(行署)的行政級別為正地廳級,普通縣(自治縣、縣級市、市轄區、旗、自治旗)人民政府的行政級別為正縣處級,普通鄉(民族鄉、鎮、蘇木、民族蘇木、街道)人民政府(辦事處)的行政級別為正鄉科級[17]

特別地,副省級城市人民政府本級行政級別為副省部級;副省級城市的市轄區人民政府行政級別為副廳級,街道辦事處行政級別為正處級;所轄縣、縣級市人民政府行政級別為正處級,街道辦事處行政級別為正科級。根據《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印發〈關於副省級市若干問題的意見〉的通知》(中編發〔1995〕5號)規定,「(副省級城市)16市直屬機關的級別,可比照國辦發〔1993〕85號中關於國務院直屬機構和部委管理的國家局的機構級別確定,即市直工作部門為副廳級,內設機構為處級。市轄區及其工作部門的級別,可比照市直機關相對應的關係確定;市轄縣和代管的縣級市的級別仍為處級,其工作部門仍為科級[18]。」

直轄市的市轄區人民政府行政級別與地級行政區(市、地、州、盟)人民政府相當[19]。根據《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規定》第十條規定,「綜合管理類公務員職級按照下列規格設置:……(三)市(地、州、盟)、直轄市的區領導班子設置一級巡視員,市(地、州、盟)、直轄市的區機關設置二級巡視員以下職級,副省級城市的區機關設置一級調研員以下職級[16];」

政府行政級別特殊的行政區類型簡表(括注示例行政區)[註 3][註 4]
情形 行政區本級人民政府的行政級別
正省部級 副省部級 正地廳級 副地廳級 正縣處級 副縣處級 正鄉科級
普通行政區
(正常情形)

福建省
地級市
福州市

連江縣

鳳城鎮
副省級城市及其
市轄區、區轄街道辦事處
[18][20]
地級市
廈門市
市轄區
思明區
街道
鼓浪嶼街道

山東省
地級市
濟南市
市轄區
章丘區
街道
雙山街道

垛莊鎮

商河縣
街道
許商街道

殷巷鎮
直筒子市」的
街道辦事處

甘肅省
地級市
嘉峪關市
街道
雄關街道
[21][22]

峪泉鎮
[21]
直轄市
區縣、鄉鎮(街道辦事處)[註 5]
直轄市
北京市
市轄區
房山區
[24]
街道
迎風街道
[25]

閻村鎮
[26][19]

密雲縣
[24]

古北口鎮
[25]
以上行政區在民政部登記的行政區類型:
省級行政區  地級行政區  縣級行政區  鄉級行政區 

有研究認為,地方長官個人的職務級別與行政區劃本級國家機構的行政級別存在區別,但又有相互影響。比如,在某些情形下,一些地級市、省直管縣(縣級市)的領導,比基準情形下的級別高半級[17][27]。譬如,省會城市是一省的行政中心,當地市委書記往往由副省級的省委常委兼任,級別高於普通地級市市委書記[27]。故不能單純以地方長官個人的職務級別來判斷行政區劃本級國家機構的行政級別。

各級國家機構

編輯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設區的市(自治州)、縣(市轄區、不設區的市、自治縣)、鄉(民族鄉、鎮)設立人民代表大會,由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產生本級人民政府、監察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2]。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由民主選舉產生,並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2]選舉分階段進行,在鄉級、縣級行政區舉辦直接選舉[28][29]。當選的鄉級、縣級人民代表大會再選出更高級別的人民代表大會,並由這些代表選出全國人大代表[2][30]

地方各級國家機構設置
行政區類型 國家權力機關
(立法機關)
行政機關 監察機關 審判機關 檢察機關
省級行政區

自治區
省級人民代表大會
(及其常務委員會
人民政府 監察委員會 高級人民法院及其分院 省級人民檢察院及其分院
直轄市 人民代表大會
(及其常務委員會)
人民政府 監察委員會 高級人民法院
若干中級人民法院
市人民檢察院及其若干分院
特別行政區 立法會[註 6] 特別行政區政府 廉政公署 香港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香港)
澳門特別行政區終審法院(澳門)
律政司香港
檢察院澳門
地級行政區
地級市
自治州
人民代表大會
(及其常務委員會
人民政府 監察委員會 中級人民法院 人民檢察院
地區
省級人大常委會的工作委員會 行政公署
(省級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
監察委員會 中級人民法院 省級人民檢察院的分院
縣級行政區
市轄區
縣級市

自治縣自治旗
特區
林區
人民代表大會
(及其常務委員會)
人民政府 監察委員會 基層人民法院 人民檢察院
鄉級行政區

蘇木
民族鄉民族蘇木
人民代表大會
(及其主席團)
鄉級人民政府 縣級監察委員會的派出機構[註 7] 不適用 不適用
縣轄區 縣級人大常委會的工作委員會 區公所
(縣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
不適用 不適用 不適用
街道 縣級人大常委會的工作委員會 街道辦事處
(縣級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
縣級監察委員會的派出機構[註 7] 不適用 不適用

區劃沿革

編輯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源於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時代建立的行政區劃體系。與國民政府設置的行政區劃體系類似但有所區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全國行政區劃分為大區級、省級、專區級、縣級、鄉級五級行政區劃,共設置大行政區5個,以及由大行政區管轄的30個省、12個直轄市、1個自治區、5個行署區、1個地方、1個地區[8](華北地區各省、直轄市及內蒙古自治區歸中央人民政府直管)。

1950年1月,政務院《省人民政府組織通則》,第13條規定:「各省得根據需要劃為若干專員區」。此後,地級行政區有多次演變。1950年12月,撤銷旅大行署區,設立旅大市[8],並設立中央人民政府華北事務部。撤銷四川省,設立川東川南川西川北4個行署區[8]

1952年,撤銷中央人民政府華北事務部,設立政務院華北行政委員會[31]。並將原來的大行政區改稱為行政委員會。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全國範圍內的調整行政區劃,撤銷了行署區的建制,組建安徽省、四川省[8]。11月15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組建江蘇省[8]。撤銷平原省,將其行政區域併入河南、山東二省[8]。撤銷察哈爾省,將其行政區域併入河北、山西二省[8]直轄南京市改為江蘇省省轄市[8]

1953年,吉林省長春市松江省哈爾濱市升為直轄市[8]。總計6個行政區,各行政區合計下轄30個省、1個自治區、14個直轄市、1個地方、1個地區。

1954年,撤銷6大行政委員會,最高一級的地方行政單位變為省。撤銷遼東、遼西二省,恢復遼寧省[8]。撤銷松江省,將其行政區域併入黑龍江省[8]。撤銷寧夏省,將其行政區域併入甘肅省[8];1954年6月撤銷綏遠省,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內蒙古自治區。歸綏市改稱呼和浩特市,定為自治區首府[8]。總計26個省、1個自治區、3個直轄市、1個地方、1個地區。

1955年7月30日,撤銷熱河省,將其行政區域併入河北省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1955年10月,撤銷西康省,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四川省;1955年10月1日,撤消新疆省,設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市(1953年迪化新名),成立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昌都地區劃其管轄。1958年3月5日,撤銷廣西省,正式設立廣西僮族自治區[8]

1958年,開始推廣人民公社,鄉、鎮被逐漸廢除[15]。1958年10月25日,從甘肅省劃出部分區域,正式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1958年2月11日,中央直轄的天津市改為河北省省轄市。[8]至此全國分為22個省、4個自治區、2個直轄市、1個自治區籌備委員會。

1965年9月9日,西藏自治區正式成立;1965年10月12日,廣西僮族自治區更名為廣西壯族自治區。1967年1月2日,河北省天津市重新升為中央直轄市[8]截至1967年全國分為22個省、5個自治區、3個直轄市。

1982年,全國人大通過八二憲法,廢除人民公社,恢復鄉、鎮建制[15]

1988年4月13日,撤銷海南行政區,設立海南省。1997年3月14日,四川省重慶市重新升為中央直轄市[8]。設立重慶直轄市,管轄原四川省重慶市、萬縣市涪陵市黔江地區所轄行政區域。

1997年7月1日,對香港行使主權,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行使主權,設立澳門特別行政區[8]。至此,共計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共計34個省級行政區。

注釋

編輯
  1. ^ 1.0 1.1 參見:香港行政區劃澳門行政區劃
  2. ^ 2.0 2.1 此圖台灣省行政區劃暫缺。《公開地圖內容表示規範》(自然資規〔2023〕2號)第八條第(一)項規定,「台灣省在地圖上應當按省級行政單位表示。台北市作為省級行政中心表示(圖例中注省級行政中心)。台灣省的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按照地級行政中心表示[7]。」
  3. ^ 本條目中,「政府行政級別特殊的行政區」僅指法規明確規定本級人民政府行政級別高於普通行政區人民政府的情形。不包括地方各級人民政府通過與開發區管委會、地區辦事處等上級人民政府派出機構合署辦公一個機構兩塊牌子方式升格其行政級別的情形。
  4. ^ 表內各「示例行政區」標識的行政區劃類型為該行政區在民政部全國行政區劃信息查詢平台登記的行政區劃類型[5]
  5. ^ 重慶市所轄區縣的情況複雜特殊[23],故本表暫不討論重慶市內區縣政府、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的行政級別問題。
  6. ^ 特別行政區的立法會僅為立法機關,並非國家權力機關。
  7. ^ 7.0 7.1 機構設置依地區差異而有所不同,鄉級行政區派駐監察機構名稱有監察組、監察專員辦公室、監察辦公室、監察室等,作為縣級監察委員會的派出機構,與鄉級行政區紀委合署辦公。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2021 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PDF). 北京: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23-07-20] (中文(中國大陸)).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北京: 國家法律法規數據庫. [2023-07-20] (中文(中國大陸)). 
  3. ^ 3.0 3.1 3.2 3.3 3.4 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北京: 中國政府網. [2023-07-20] (中文(中國大陸)). 
  4. ^ 4.0 4.1 4.2 4.3 4.4 4.5 4.6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释(第一章 总纲). 北京: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國人大網). [2023-07-20] (中文(中國大陸)).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全国行政区划信息查询平台.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北京. [2024-07-22] (中文(簡體)). 
  6. ^ 澎湃新聞. 近5年全国74地完成“撤县”:中西部省份动作最多. 北京: 央視網. [2023-07-20] (中文(中國大陸)). 
  7. ^ 自然資源部. 自然资源部关于印发《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规范》的通知(自然资规〔2023〕2号). 中國政府網. 北京. 2023-02-06 [2024-07-21] (中文(簡體)). 
  8. ^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8.12 8.13 8.14 8.15 8.16 8.17 8.18 8.19 8.20 8.21 8.22 8.23 8.24 8.25 8.26 8.27 8.28 8.29 8.30 8.31 8.32 8.33 8.34 8.35 8.36 8.37 8.38 8.39 8.40 蔣建華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料手册. 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1999 (中文(簡體)). 
  9. ^ 9.0 9.1 9.2 9.3 9.4 新華網. 中国的行政区划──省级行政单位. 中國政府網. 北京. 2009-04-17 [2024-07-21] (中文(簡體)). 
  10. ^ 10.0 10.1 新華網. 中国的行政区划——市. 中國政府網. 北京. 2009-04-17 [2024-07-21] (中文(簡體)). 
  11. ^ 11.0 11.1 新華網. 中国的行政区划概述. 中國政府網. 北京. 2009-04-17 [2024-07-21] (中文(簡體)). 
  12. ^ 民政部. 民政部关于调整地区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 北大法寶. 北京. 1999-11-22 [2024-07-21] (中文(簡體)). 
  13. ^ 青海省人民政府. 青海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任免行政工作人员暂行办法(青政[1984]133号). 北京. 1984 (中文(簡體)). 
  14. ^ 內蒙古黨史方志研究室. 内蒙古盟、专署、行政区建制变更. 內蒙古黨史方志網. 呼和浩特. 2017-01-05 [2024-07-21] (中文(簡體)). 
  15. ^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新華網. 中国的行政区划——县级以下基层行政单位. 中國政府網. 北京. 2009-04-17 [2024-07-21] (中文(簡體)). 
  16. ^ 16.0 16.1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 中國政府網. 北京. [2023-07-20] (中文(中國大陸)). 
  17. ^ 17.0 17.1 聶輝華. 中国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 中國戲曲學院(轉FT中文網). 北京. [2023-07-20] (中文(中國大陸)). 
  18. ^ 18.0 18.1 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印发《关于副省级市若干问题的意见》的通知(中编发〔1995〕5号). 中國改革信息網. 北京. [2022-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0) (中文(簡體)). 
  19. ^ 19.0 19.1 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市行政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1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 2013-05-28 [2024-07-21] (中文(簡體)). 第十二條(行政機構的名稱和規格) 市人民政府行政機構一般稱廳、委員會、局、辦公室,為正局級或者副局級。區縣人民政府行政機構一般稱委員會、局、辦公室,為正處級或者副處級。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設立的綜合性辦事機構一般稱辦公室或者科,為正科級或者副科級。 
  20. ^ 中共濟南市委辦公廳、濟南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济南市行政机构编制管理规定. 商河機構編制網. 北京. 2017-03-15 [2024-07-21] (中文(簡體)). 第十一條 市政府工作部門為正局級(副廳級);市轄區政府工作部門為正處級;縣(市)政府工作部門為正科級。區轄街道辦事處為正處級,其內設工作機構為正科級,區轄鄉鎮及縣(市)所轄鄉鎮、街道的綜合辦事機構除另有規定外,一般為股級。 
  21. ^ 21.0 21.1 鍾煜豪. 甘肃嘉峪关市行政区划调整获批:雄关区、长城区、镜铁区撤销. 澎湃新聞. 上海. [2020-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2). 
  22. ^ 嘉峪關市人民政府. 嘉峪关市人民政府雄关街道办事处2021年部门决算信息公开情况说明. 嘉峪關市人民政府. [2023-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08) (中文(簡體)). 雄關街道黨工委、辦事處是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機構,縣級建制。 
  23. ^ 重慶市檔案館. 直辖以来重庆行政区划的变迁. 重慶市檔案館. 重慶. 2022-06-18 (中文(簡體)). 到1997年重慶直轄之初,新的重慶直轄市包括了原1個中央計劃單列市(重慶市、副省級市)、2個地級市(萬縣、涪陵)和1個地區(黔江)。在所轄的43個區、市、縣中,既有由原重慶市直管的(21個區、縣、市),也有由萬縣市、涪陵市、黔江地區代管的(22個區、縣、市);既有正廳級的區,也有副廳級的區,還有縣級區、縣級市,更有一般的縣以及5個少數民族自治縣,其情形極為複雜。 
  24. ^ 24.0 24.1 新京報. 高朋、穆鹏拟推荐为顺义区长延庆县长. 鳳凰網資訊. 北京. 2015-12-02 [2024-07-21] (中文(簡體)). 北京作為直轄市,行政架構是正省級配置,市轄區是正局配置,縣是副局配置,區比縣高半格。因此,縣級正職崗位為副局級,副職崗位為正處級。不過,北京縣級「高配」情況一直存在,此次穆鵬被擬推薦為延慶縣縣長的職務後,也打上了括號特別說明級別,為正局級。上月,經國務院批准,北京市撤銷密雲縣、延慶縣,設立密雲區、延慶區。因此在經過一定的程序後,密雲、延慶的行政主官也將從「縣長」變為「區長」。今後,兩區不再高配幹部,官員被提拔為區領導時,擬任職務後面也不用再打括號了。 
  25. ^ 25.0 25.1 北京市人民政府.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在京郊部分地区设置街道办事处和建制镇的通知(京政发〔1990〕14号). 北京市人民政府. 北京. 1990-02-28 [2024-07-21] (中文(簡體)). 上述街道辦事處、地區辦事處、建制鎮(包括現設的建制鎮)均為正處級。 
  26. ^ 北京市房山區閻村鎮人民政府. 北京市房山区阎村镇人民政府2018年度部门决算分析报告. 北京市房山區人民政府. 北京. 2019-09-26 [2024-07-21] (中文(簡體)). 我單位機構規格為正處級 
  27. ^ 27.0 27.1 江艇、孫鯤鵬、聶輝華. 行政级别与城市发展.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 北京. [2023-07-20] (中文(中國大陸)). 
  28. ^ Beijingers get greater poll choices. 中國日報. 2003-12-08 [2017-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0) (英語). 
  29. ^ Bryan Lohmar和Agapi Somwaru. Does China’s Land-Tenure System Discourage Structural Adjustment? (PDF). 經濟研究局英語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 2006年5月1日 [2016年1月22日].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年1月14日) (英語). 
  30. ^ 中国百科 政治制度. 201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31) (羅馬尼亞語). 
  31. ^ 中國共產黨組織史資料編審委員會.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附卷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组织 1949.10-1997.9. 北京. 1998. ISBN 7-80136-318-3. 

外部連結

編輯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