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民眾黨

2019年成立的中華民國政黨
(重定向自台灣民眾黨 (2019年)

台灣民眾黨(英語:Taiwan People's Party,縮寫TPP),簡稱民眾黨[1][8][9],是中華民國的主要政黨之一,2019年由柯文哲蔡壁如等人發起、組建,於2019年8月23日經內政部審核通過成為中華民國第350個政黨[10],總部則位於臺北市中正區。雖然其黨名啟發於蔣渭水林獻堂等人於1927年創立之臺灣民眾黨,但兩者並不相同。2020年,第十屆立委選舉獲得158萬餘票,取得立法院席次5席並成為第三大黨,僅次於民主進步黨中國國民黨兩黨。

台灣民眾黨
英語名称Taiwan People's Party[1]
簡稱民眾黨(TPP)
主席柯文哲
秘書長周台竹
立法院黨團總召邱臣遠
立法院黨團副總召賴香伶
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張其祿
發言人楊寶楨
徐千晴
盧冠妃
创始人柯文哲
蔡壁如
成立2019年8月6日 (2019-08-06)(3年234天)
臺灣臺北市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
总部 中華民國臺灣臺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27號二樓
青年组织青年委員會
党员
(2022年3月31日)
9,000人[2]
意識形態自由民主主義[3]
進步主義[4]
多元文化[4]
第三勢力[4]
政治立場中間[5][6]
党歌《Restart》
官方色彩  青色[7]
  白色
教育組織國家治理學院
立法委員
5 / 113
直轄市長
0 / 6
直轄市議員
6 / 377
縣市長
1 / 16
縣市議員
8 / 533
鄉鎮市區長
0 / 204
鄉鎮市區民代表
9 / 2,138
村里長
3 / 7,740
选举标志
CIS of Taiwan People's Party.svg
官方网站
www.tpp.org.tw
中華民國政治
政党 · 选举

歷史编辑

2019年8月6日,台灣民眾黨在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創黨成立大會,創立日期與創黨主席柯文哲生日相同。黨章第一條確立其黨名並述「以台灣為名,以民眾為本,實現本黨之理念及綱領。」創黨黨員111人,柯文哲表示其政黨主要精神在於欲喚醒台灣人的政治覺醒、改變台灣的政治文化,[11][12][13]並被推舉為首任黨主席。[1]

8月23日,經內政部審核通過。[14][10]9月11日,黨徽評選揭曉,為「眾」字,由1995年出生的許智偉設計。[15]9月15日,台灣民眾黨官網於晚上9時上線,開放民眾申請入黨與成為黨友。[16]9月18日,台灣民眾黨政治獻金專戶啟用。[17]9月22日,公布2020年第一波區域立法委員名單,共計8人。[18]10月20日,公布2020年第二波區域立法委員名單,共計10人。[19]11月19日,公布2020年不分區立法委員名單。[20]12月11日,競選歌曲公布,歌名為《Restart》[21][22]

秀林鄉民代表會黨團為民眾黨第一個亦是2018年九合一選舉後唯一的地方黨團。秀林鄉代會11名鄉民代表中有5名原無黨籍人士逐一加入民眾黨,依規定成立黨團,柯主席稱一切都是緣份。黨團由邱惠英代表擔任召集人,其他4人包括在任副主席賴惠美,以及陳龍、王則元、金云湘共5名代表,為該鄉代會第一大黨。而該鄉也是台灣面積最大的二級行政區。秀林鄉民代表會黨團於2022年地方選舉後,因只有王則元代表成功連任而告結束。

2020年1月,第十屆立委選舉,政黨票獲得158萬餘票,取得立法院席次5席,超越之前一年成立的時代力量,躍升為立法院第三大黨,僅次於民進黨和國民黨。時代力量的支持度則大幅流失。黨主席柯文哲說:「沒有人成立政黨是要當所謂第三大黨,目的就是要成為第一大黨、主導台灣政治方向,這是目標,今天只是起點,會以此為基礎往前。」[23]

2020年高雄市市長補選中,吳益政同意接受民眾黨徵召,代表民眾黨補選高雄市市長,但仍保留親民黨籍。最終取得38,960票,得票率4.06%,敗給民進黨籍參選人陳其邁與國民黨籍參選人李眉蓁[24]

前身编辑

柯文哲建黨前是醫生,2014年受民進黨禮讓,代表在野聯盟參選台北市長並當選[25],當時其自詡不是藍軍、也不是綠營,是超越藍綠的「白色」政治家,各界也時常稱柯文哲等無黨籍政治人物為「白色力量」。在台灣民眾黨成立前,柯文哲曾多次支持民國黨[26]親民黨時代力量及無黨籍[27][28]等藍綠陣營外候選人。

2018年縣市長及議員選舉,柯文哲仿金融機構發行聯名認同卡的作法,發行「柯P認同卡」,詳列16項政治理念,著人簽署並合影造勢,合影者共計43位[29]外界視之為另類黨證,認為柯文哲有組黨的意圖[30][31]。其中部分人士也在台灣民眾黨成立後加入或與台灣民眾黨合作[32]

2019年7月17日,柯文哲不諱言自己想當中華民國總統,但自認在多方角逐下,要選上總統太困難,「不過我們還在研發原子彈」。[33]此處的「原子彈」後亦被認為是在籌組新政黨,以作為參選總統的基礎。[34]一同創黨的黨籍立委蔡壁如亦表示「將柯文哲送進總統府」是民眾黨當初成立的目的。[35]

屬性编辑

柯文哲主席於初涉政壇時一再自稱為「墨綠」「綠營」[36]。一同組黨的蔡壁如委員稱:「……往中間靠得時候,就Tiffany藍跟Tiffany綠,中間會是靠近我們。」[37](實際上並無Tiffany綠此種顏色定義)。2022年6月17日,柯主席接受自家媒體訪問時稱:「不貪污的民進黨就是民眾黨。」[38]但柯主席雖屢稱民進黨貪污[39],卻從未提出過實質證據,僅負氣稱:「我講話就這樣,高興不高興隨便你。」[40]

早在組黨初期,時任時代力量黨魁徐永明即表示:「柯文哲接下來會越來越[41]2022年中華民國直轄市長及縣市長選舉中,柯文哲於專訪中透露「不派人參選基隆市長」的想法,禮讓國民黨謝國樑,因為「基隆只要一提名,謝國樑就落選」,「若民眾黨提名的目的,是讓謝國樑落選,我們真的要幹這種事嗎?」[42]2022年8月31日,外界認為代表民眾黨經營基隆市的邱臣遠立委以「資源、人力有限」為由,確認不登記參選基隆市長。[43]

命名编辑

其黨名啟發於蔣渭水林獻堂等人於1927年創立之臺灣民眾黨,兩者並無關連。2019年7月31日,柯文哲心腹蔡壁如證實柯文哲想籌組政黨,名為「台灣民眾黨」[44]。8月1日,柯文哲召開記者會向外界說明台灣民眾黨成立的理念,「以臺灣為民、以民眾為本,我們希望臺灣就是我們,我們就是民眾」[45][46]。創黨大會會前會通過黨章,確認中英文簡稱各為「民眾黨」及TPP。[47]

政治理念编辑

台灣民眾黨自命為柔性政黨,允許雙重黨籍,且不收黨費。創黨兩年之後則改為黨費每年新台幣500元,黨務主管不得擁有雙重黨籍。中央黨部幾經搬遷,始終設於臺北市[8][9][48][49];宗旨為以台灣的整體利益民眾的最大福祉為優先,並確認「民主自由多元開放法治人權關懷弱勢永續經營」之台灣價值得以具體實現[1][8][12],主張政府應秉持「民意、專業、價值」三項施政準則,落實開放政府、全民參與及公開透明的運作方式,並以清廉、勤政、愛民為從政守則服務國家及社會[1];並遵守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內政上強化國家治理以興利除弊,對外關係上則採取務實路線以爭取台灣最大之生存空間,確保主體性[1][9]

經濟議題编辑

財政紀律编辑

民眾黨主張減少政府債務,避免債留子孫。多次批評藍綠兩大黨為了選舉浮濫開支票、踐踏文官體制。台灣經濟研究院所長孫智麗援引數據表示,截至今年10月25日,中央政府1年以上債務未償餘額5.3兆新臺幣,短期債務未償餘額300億元,相當於平均每人負擔債務22.6萬元。朱哲成則質疑過去苗栗縣政府浮編預算,且苗栗縣議會長達25年對於縣府編列預算分文未刪。民眾黨不分區立委蔡壁如表示提高預算執行率,避免虛報或浮濫追加。建立預算執行效益評估機制[50]。民眾黨市長柯文哲接受專訪時表示其任內嚴守財政紀律,不只可以連續7年沒有舉債並還債570億元,並多次砲轟陳菊讓高雄負債3,000億。但因挪用「捷運重置基金」,被部分外界人士質疑柯文哲還債是挖東牆補西牆。[51][52][53]並指責影響捷運局設備之汰換,唯遭台北市捷運局駁斥為子虛烏有。[54]

能源政策编辑

民眾黨認為台灣過度依賴天然氣,主張能源未來發展方向不只倚賴太陽能與風力發電,提高其他再生能源比例,以降低太陽能與風力發電的不確定因素。生質能與地熱為未來推動的重要目標非石化燃料的能源氣體可併入天然氣管線作為天然氣存量過低的替代方案。加速發展海洋能、小水力等再生能源。[55]

民眾黨反對核四重啟,認為核四重啟商轉在台灣有客觀的不可行因素。柯文哲曾提到,台大醫院台北市都做不出核災緊急應變的計畫,而台灣人口密度高,在首都圈使用核能發電有安全疑慮。无论是極權統治的前蘇聯,还是民主國家日本,都發生過嚴重的核災,台灣的社會條件難以保證不會發生疏失。[56]

民眾黨版本之氣候變遷法,訂定2050淨零碳排之各階段目標,希望2022碳費、2026碳稅逐步接軌歐盟碳關稅。並搬出「先碳費、後碳稅」,達成環境保護、社會分配、經濟成長三重效益的公正轉型。[57][58]

社會議題编辑

居住正義编辑

民眾黨以興建社會住宅達到5%之目標來抑制房價,並以調整稅率健全房市與租金補貼保障居住權利,交易資訊透明落實實價登錄[59]。2020年3月13日,民眾黨立院黨團提出居住正義三箭,推動修正房屋稅條例,增訂囤房稅、房價資訊徹底公開透明,以及實際登錄2.0,讓預售屋納入實價登錄三大訴求。[60]

教育政策编辑

民眾黨以創黨主席柯文哲在台北執政的經驗,主張改善「數位落差」弭平城鄉發展差距,落實資訊平權,減緩貧富差距。加強雙語教育。重建技職教育價值,重新定位科技大學以及技職教育,與產業接軌。因應少子女化趨勢,輔導私校退場轉型。[61]

18歲公民權编辑

台灣民眾黨於111年5月3日舉行「十八青年動起來 我是國家的未來」挺18歲公民權齊步走活動,出席包括立委邱臣遠賴香伶張其祿高虹安蔡壁如等民眾黨黨公職人員,為青年發聲步行1.8公里,從立法院走到中選會,呼籲支持18歲公民權。[62] 

台灣民眾黨於111年6月23日啟動創黨以來第三次的全台大眾走,島內首發由宜蘭縣開始,齊聚宜蘭人故事館前廣場展開全台大眾走活動,後續經花蓮、台東,推廣十八歲公民權入憲的「永續台灣、世代共行」理念,深入基層傾聽民意、傳遞青年參政的普世價值。立委蔡壁如表示,今年三月立法院終於三讀通過,年底只要再獲得九六五萬票公民複決通過,未來十八歲就能開始投票,青年成為國家的主人翁不再只是口號;這次大眾走台灣民眾黨要用雙腳走遍台灣,象徵與台灣青年共創未來的決心[63][64]

永續報告書编辑

台灣民眾黨於2021年8月16日仿照企業發布永續報告書,為台灣政黨中首例。108-109年度(2019-2020)報告書中自我宣示,永遠會以民眾為本,不可能成為集權的「一人政黨」。民眾黨重視財政紀律、環境永續、世代正義,「對土地與環境的責任,不是四年一任屆期就結束」。[65]2022年5月27日舉行「永續台灣,世代共行」記者會,發布2021年度永續報告書,內容涵蓋國家財政、居住正義、勞動權益與就業安全、能源與氣候變遷4大議題。時任立院黨團主任陳琬惠指出,報告書除了延續去年接軌國際採用GRI準則作為架構,以政黨治理、國家治理、社會與環境四大面向為主題。今年的報告討論更多在利害關係人對民眾黨與公眾議題的關心。[66]

其他编辑

柔性政黨编辑

台灣民眾黨於2019年8月成立時不向黨員收取黨費[8][9]。並允許雙重黨籍,藉此兩項政策自命為柔性政黨。不過2021年4月臨時黨代表大會通過章程修訂案後,於同年6月1日起開始向黨員收取黨費[67][68]。柯主席坦承經費短絀,稱:「如果大家同情的話,可以捐一些給我們」[69]。而黨公職的募款額度也較他黨更為沉重[70][71]。黨中央評議委員會林恕輝主任委員因「姓名與狗狗連結」而辭職退黨後[72],稱仍遭柯主席追索「職務捐」[73]

而在修訂黨章內的黨費收取政策的同時,亦將無條件允許雙重黨籍的政策改為黨務負責人不得為雙重黨籍[49]。其中民眾黨內最為知名的雙重黨籍人士莫過於代表民眾黨參選2020年高雄市市長補選親民黨籍的吳益政。吳益政雖是親民黨中央委員兼高雄市黨部負責人,但在民眾黨內並無黨職,因此依民眾黨規定可保留雙重黨籍。而親民黨方面也未對雙重黨籍作出類似限制。

外交政策编辑

相較於其涵蓋了各方面的內政議題,台灣民眾黨在外交上並沒有正式的全面方向。零散的論述散見於黨部對偶發外交議題(如外國政府涉及台灣的言論)的新聞稿,或黨主席柯文哲的口頭發言。黨部的正式意見多流於謹慎持重,在大國角力中維持平衡。柯主席向以心直口快著稱,其發言曾不止一次受到中國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的讚賞及正面肯定。[74][75]

台灣價值编辑

台灣民眾黨成立所制定之黨章明定「確認民主、自由、多元、開放、法治、人權、關懷弱勢、永續經營之台灣價值得以具體實現。」[76],後將台灣價值修訂為「普世價值」。黨員義務則包含「認同及推展本黨所奉行之台灣價值」[76],後將台灣價值修訂為「本黨所奉行之價值」。自此其黨章中不再包含台灣價值。但是在民眾黨官網上關於民眾黨的頁面中依然有把台灣價值寫上去。[4]

帶職參選的理論與實踐编辑

由於地方與中央民選官職任期交錯,若干政治人物於投身競選活動時往往同時還有其他的政府職務。這樣的行為被稱為帶職參選。由於選戰激烈,帶職參選者往往難以兼顧本職,故為人所詬病[77]

2019年1月16日,台灣民眾黨中央於臉書發文質疑:「帶職參選是好的政治文化嗎?」[78]表示帶職參選似乎是家常便飯。並特意詳列前兩次選舉中帶職參選的諸位政治人物。此時台灣民眾黨尚未參與過選舉,自無帶職參選之爭議。

2022年九合一大選,民眾黨推出不分區立委高虹安及賴香伶參選市長。由於當天(2022年7月11日)早上,民眾黨方發文諷刺帶職參選的陳時中及林智堅為『落跑者聯盟』,因而引發外界爭議[78]。柯主席受訪時將話鋒對準民進黨:「不要雙標黨好不好,幾乎民進黨要選縣市長的,每一個立委出身都是,轉過頭看看旁邊好不好,每一槍都打到自己人」[79]。惟除時代力量及民眾黨之外,其他政黨並未強力宣示反對帶職參選。選戰後期,蔣萬安宣布辭去立委職務,全力投入選戰。柯主席稱:「何必那麼做作,選上的自然就會辭掉,蔣萬安以為自己穩贏嗎?」[80]至於民眾黨新竹市長候選人高虹安及桃園市長候選人賴香伶是否要跟進請辭立委,柯文哲則說「哎呦,為什麼不問蔡其昌(民進黨籍市長參選人)?」[81]

組織架構编辑

中央黨部编辑

黨務組織體系以黨員代表大會為最高權力機關。中央委員會、中央評議委員會則為其下屬的常設執行機關,由中央委員會管理其餘下屬黨務部門。

黨員代表大會

  • 黨內最高權力機關,每年至少召開一次, 必要時由黨主席或黨員代表連署召開臨時會。
  • 職權包含章程訂定及修正、重大人事選舉(主席由黨員直選,部分黨務主管由主席任命)、政黨之合併解散、年度決算與黨務報告等。

中央委員會

  • 黨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關,每季至少召開一次。 由當然委員、指定委員(由主席指定,但當前懸缺)和票選委員組成。
  • 職權包含執行上述決議、研擬上述提案、地方黨部人事、公職候選人提名。

中央評議委員會

  • 黨員代表大會的執行機關,每季至少召開一次。由黨員代表大會推舉委員產生。
  • 職權包含解釋章程、審議入黨申請、調查黨員違紀行為與裁決處分。

組織發展部

  • 管轄各直屬委員會與地方黨部及組織
  • 直屬委員會清單
    • 交通事務委員會
    • 國際事務委員會
    • 青年委員會
    • 婦女委員會(原名蝴蝶花委員會)
    • 新住民事務委員會
    • 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 客家發展委員會

國家治理學院

  • 為了黨內人才培育,民眾黨在2020年2月23日開設國家治理學院,參考國民黨革命實踐研究院民進黨凱達格蘭學校(凱校並非民進黨轄下機構),邀請各界菁英與各行專業為學員傳授新知,旨在通過黨校建構完整的人才資料庫。分別設置國政班、青年事務計畫,以及開放黨內被提名人及黨部幹部報名的選戰培訓營。據以發掘及培育有志從事公共事務的成員;同時傳遞民眾黨的理念,凝聚黨內向心力與提升外界認同。[82]
  • 國政班主要目的為培養國家治理的儲備人才,課程包含政策發展策略、政府與政黨運作、政治思想、財經與法律、領導管理、能源政策等多元領域。原先學員主要為民眾黨的幹部或高階主管;第二屆後開放對政治有興趣的一般黨員或民眾參加。

組織架構圖编辑

黨員代表大會
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中央委員會
財務監督委員會
選舉決策委員會
標章審議委員會
秘書長
副秘書長
政策智庫國家治理學院組織發展部文宣創意部秘書處

台灣民眾黨中央黨部各部門主管编辑

現任台灣民眾黨中央領導成員(中央黨部)[83]
職位 姓名
主席 柯文哲
秘書長 周台竹
副祕書長 (懸缺)
發言人 楊寶楨徐千晴盧冠妃
中央委員會
當然中央委員 現任主席:柯文哲
現任立法委員:賴香伶張其祿邱臣遠吳欣盈陳琬惠
現任縣市長:高虹安
指定中央委員 林富男
票選中央委員 張凱鈞、咼昇華、江和樹、馮啟彥、許瑞宏、范姜奕凱、林冠廷、陳祥麟、張昕華
中央評議委員會
主任委員 李偉華
副主任委員 潘孝仁詹喬茵
票選委員 林韋銘、李偉華、吳士廉、潘孝仁、詹喬茵、劉家榮、李岱殷
黨務主管
選舉決策委員 召集人 主席:柯文哲
當然委員 秘書長:周台竹
其他委員 3名立委及4名黨職人員
財務監督委員 趙國光、林寬照、陳靜儀、曾瑞珍、黃淑美、胡皓清、詹運隆
組織發展部 召集人 周台竹
主任 宋雲飛(副主任代理)
交通事務委員會 主任委員:李振光
國際事務委員會 主任委員:趙麟
青年委員會
執行長:宋雲飛
婦女委員會(籌備會) 召集人兼執行長:張雪如
新住民事務委員會
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主任委員:陳金龍
執行長:賴明惠
台灣客家發展委員會 主任委員:賴香伶(兼任)
顧問:邱榮舉、黃玉振
祕書處 主任 懸缺
財務長 梁秀菊
文宣創意部 主任 許甫
副主任 蔡峻維
政策智庫 召集人 張其祿
執行長 徐文路
國家治理學院 主任 鄒建威
副主任 盧冠妃

「黨政會報」编辑

台灣民眾黨於2020年2月5日下午5時召開首次「黨政會報」,全稱黨政協調會報。會議成員為黨主席柯文哲、時任黨秘書長張哲揚、當時的5位黨籍立委蔡壁如、賴香伶、張其祿、高虹安與邱臣遠、及其黨團幹部等人。其後成為常態性會議,固定於每周三舉行。[84]在黨部遷出立法院黨團辦公室前,柯文哲始終以「節省大家時間啊!」為由,堅持於黨團辦公室開會。[85] 民眾黨「黨政會報」曾通過黨織規劃、決定政黨推薦監察委員及考試委員人選模式[86]、通過黨內組織章程、裁示秘書處等黨中央人事任命[87]、質疑中央評議委員會的調查結果[88]、討論中央委員的負面選舉操盤策略及其與黨團助理的桃色新聞[89],所作所為皆為黨中央之職權。由於頻繁開會,決定重大事項,再加上柯主席本人於黨政會報反對中央委員每週開會,又曾有中央委員指稱中央委員會遭架空,而柯主席於黨政會報中安插親信等[90],因此「黨政會報」此一未曾見諸於黨章之外掛組織被外界視為實質的權力平台。而名義上的黨內最高權力機構,中央委員會,「連開會次數都是黨政會報幫中央委員做主」。[91]

創黨時的黨中央编辑

以下名單經創黨大會會前會通過,並一併通過黨章。黨員必須「正直誠信並認同及推展本黨所奉行之台灣價值」。創黨主席柯文哲在「最好的選擇柯文哲」歡呼聲中以英雄式進場開始創黨大會。[76]

其中黃胤為是工程顧問公司顧問,周鍾麒為電信公司總經理,林富男長期擔任南台灣觀光產業聯盟總召集人及飯店業者,以多次呼籲政府開放大陸觀光客入境以促進景氣而知名[92]。張益贍時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副執行長。[93]

以上人事幾經更迭,於柯文哲連任黨主席時僅剩林富男仍在位。林富男為柯文哲所提名當選的中央委員[94]。經其指派為高屏澎三縣市立委大選總指揮後,曾於臉書上大言曰:「那個選區内你有仇人嗎?我也可以提名你。去鬥掉他!」[95]。柯稱每個地區都需要這樣的協調角色[96]。又經柯指定參與「黨政會報」,被外界視為「國王人馬」[97]

由於同樣由柯提名當選中央委員並參與黨政會報的蔡炳坤病重入院,一同創黨的蔡壁如委員因論文爭議遭撤銷學位而被柯要求辭職,柯主席在黨內的人馬所剩無幾。

地方黨部编辑

地方黨部
縣市 主委 地址
基隆市黨部 邱臣遠(代理) 基隆市中正區信三路5號1樓
台北市黨部 林國成 台北市中山區吉林路239號2樓之1
新北市黨部 陳世軒 新北市板橋區萬板路1號
桃園市黨部 黃成峻 桃園市楊梅區新農街410號
新竹黨部 高虹安(代理) 新竹市東區東門街30號
苗栗縣黨部 馮啟彥 苗栗縣苗栗市中正路1337號
台中市黨部 江和樹 台中市南屯區文心路一段153號
彰化縣黨部 張雪如 彰化縣員林市員水路二段534號
南投縣黨部 簡千翔 南投縣南投市民族路453號
雲林縣黨部 林靖冠 雲林縣斗六市明德路103-3號[98]
嘉義黨部 李維中 嘉義市西區光彩街563號
台南市黨部 林晏良(代理) 台南巿東區祟道路3號
高雄市黨部 林富男(代理) 高雄市前鎮區三多二路405號
屏東縣黨部 林育先 屏東縣屏東市大連路62之16號
宜蘭縣黨部 李偉華 宜蘭縣宜蘭市神農路一段148號
花蓮縣黨部 張天民 花蓮縣花蓮市福建街188號
台東縣黨部 賴坤志 台東縣台東市四維路三段25號
澎湖縣黨部 莊國輝 澎湖縣馬公市永和街45號
金門縣黨部 吳嘉將 金門縣金城鎮民權路226巷4弄12號
連江縣黨部 (懸缺)
服務處
縣市 服務處 地址
台北市 港湖服務處 台北市內湖區成功路三段133號2樓
台北市 文山服務處 台北市文山區木新路二段50號
新北市 土城服務處 新北市土城區德興街107號
新北市 新莊服務處 新北市新莊區復興路一段109號1樓
新北市 新店服務處 新北市新店區民族路15號
桃園市 桃園服務處 桃園市桃園區三民路三段43號2樓
桃園市 中壢服務處 桃園市中壢區環北路193號
苗栗縣 竹南鎮服務處 苗栗縣竹南鎮龍山路2段86號
苗栗縣 通霄鎮服務處 苗栗縣通霄鎮通西里信義路179號4樓
苗栗縣 苑裡鎮服務處 苗栗縣苑裡鎮海岸里一鄰海岸6-2號
苗栗縣 卓蘭鎮服務處 苗栗縣卓蘭鎮內灣里11鄰121-2號
苗栗縣 三義鄉服務處 苗栗縣三義鄉勝興村新屋1鄰9-3號
苗栗縣 頭份市服務處 苗栗縣頭份市信東路二段91巷21號
苗栗縣 西湖鄉服務處 苗栗縣西湖鄉湖東村9鄰埔頂10~19號
台中市 潭雅神服務處 台中市大雅區神林南路13號
台中市 大里霧峰服務處 台中市大里區立仁路200之4號
台中市 和平服務處 台中市和平區東關路一段283號
臺南市 安南區服務處 台南市安南區台江大道二段11號
高雄市 三民服務處 高雄市三民區寶國里義發街19號
高雄市 旗鼓鹽服務處 高雄市鼓山區壽山街13之3號
高雄市 左楠服務處 高雄市左營區重立路429號
高雄市 鳳山服務處 高雄市鳳山區黃埔路70號
屏東縣 東港服務處 屏東縣東港鎮興農里環美5街27號
屏東縣 潮州服務處 屏東縣潮州鎮太平路87號
花蓮縣 花蓮市服務處 花蓮縣花蓮市中和街2號
花蓮縣 南區服務處 花蓮縣玉里鎮中華路168號
花蓮縣 中區服務處 花蓮縣光復鄉中正路309號

歷任領導人编辑

歷任黨主席
任次 屆次 肖像 姓名 任職期間 經歷、備註
上任時間 卸任時間
1 1   柯文哲 2019年8月6日 2022年12月31日[99] 臺大醫院外科部住院醫師、創傷醫學部主任、臺北市市長直轄市第6、7屆)、臺灣民眾黨創黨人暨第一屆黨主席
2 2023年1月1日 現任 首位連任臺灣民眾黨黨主席。
歷任秘書長
任次 屆次 肖像 姓名 任職期間 備註
上任時間 卸任時間
1 1   張哲揚 2019年10月16日 2020年5月31日 臺北市交通管制工程處處長、臺北市交通事件裁決所所長、臺北市停車管理工程處處長、臺北市政府交通局副局長、臺北市政府交通局局長、臺北市政府秘書長兼秘書處處長
2 2   謝立功 2020年8月1日 2022年12月31日 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第3任署長、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政策碩士學位學程(研究所)合聘教授
3 3   周台竹 2023年1月1日 現任 臺北市政府公務人員訓練處處長
中華民國駐荷蘭代表

現任公職人員编辑

中央公職人員编辑

2020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後,台灣民眾黨由蔡壁如公布計劃尋求國民黨、時代力量等在野黨組成「在野大聯盟」[100]。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曾銘宗表示,民眾黨主席柯文哲的說法與國民黨想法相近,兩黨團應有合作空間,或許可在民生法案上先試試水溫,如果雙方嘗試效果不錯,有了合作默契後,也可在當時的基礎上考慮組聯盟,共同推動民生與經濟建設相關法案[101][102]。時代力量不分區立委當選人邱顯智則認為「感到相當的錯愕與不解」,並指出時代力量沒有跟國民黨結盟的空間及不清楚民眾黨立場,指出「與其輕言聯盟,不如就事論事」[103][104]

台灣民眾黨立法院黨團於2022年5月2日史無前例的成立自身的「防疫服務小組」,協助各行各業與民眾緊急應變,期望社會生活與民生經濟逐步恢復正常秩序,提供民眾所需的防疫知識及疫情最新動態。[105][106]

立法院立法委員
立法委員 黨團職務 選區
邱臣遠 總召 全國不分區及僑居國外國民選區
賴香伶 副總召
張其祿 幹事長
吳欣盈
陳琬惠

地方公職人員编辑

縣市長
職稱 首長
新竹市市長 高虹安
副縣市長
職稱 副首長
基隆市副市長 邱珮琳
直轄市及縣市議員
縣市 議員 選區
台北市 黃瀞瑩 臺北市議會第一選舉區
台北市 陳宥丞 臺北市議會第二選舉區
台北市 林珍羽 臺北市議會第四選舉區
台北市 張志豪 臺北市議會第六選舉區
新北市 陳世軒 新北市議會第三選舉區
台中市 江和樹 臺中市議會第十三選舉區
新竹縣 林碩彥 新竹縣議會第一選舉區
彰化縣 張雪如 彰化縣議會第四選舉區
彰化縣 陳重嘉 彰化縣議會第五選舉區
雲林縣 陳乙辰 雲林縣議會第三選舉區
南投縣 簡千翔 南投縣議會第一選舉區
花蓮縣 傅國淵 花蓮縣議會第一選舉區
新竹市 宋品瑩 新竹市議會第一選舉區
新竹市 李國璋 新竹市議會第一選舉區
鄉鎮市區民代表
縣市 代表 選區
新竹縣 鍾嘉祐 寶山鄉民代表會第一選舉區
新竹縣 游雅婷 竹北市民代表會第二選舉區
苗栗縣 繆宗翰 通霄鎮民代表會第一選舉區
彰化縣 黃怡雯 福興鄉民代表會第三選舉區
彰化縣 張勝彬 田尾鄉民代表會第四選舉區
屏東縣 林耀宗 潮州鎮民代表會第一選舉區
花蓮縣 許願神 花蓮市民代表會第三選舉區
花蓮縣 楊靖妍 吉安鄉民代表會第三選舉區
澎湖縣 莊國輝 馬公市民代表會第二選舉區
村里長
職稱 首長
宜蘭縣壯圍鄉新南村村長 葉慶文
新竹市北區客雅里里長 蔡頴德
桃園市平鎮區福林里里長 彭士益

選舉歷史编辑

立法委員選舉编辑

選舉 議席 區域得票 得票率 政黨得票 得票率 變化 黨主席 類別
2020年
5 / 113
264,478 1.91% 1,588,806票 11.22% 5席 柯文哲 第三勢力

2020年中華民國立法委員選舉中,民眾黨提出28人參與不分區立委選舉。其中包含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局長賴香伶永齡基金會顧問高虹安、台北市市政顧問蔡壁如等人。其參政主要訴求為修改如囤房稅、實價登錄、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中高齡就業促進法、降低投票年齡門檻至18歲等。[107]民眾黨最終獲得11%的政黨票,拿下5席不分區立委,並超越時代力量成為台灣第三大黨。[108]

地方公職人員選舉编辑

選舉 直轄市長 縣、市長 直轄市議員 縣(市)議員 鄉鎮市區長 鄉鎮市區民代表 村里長 黨主席
2022年
0 / 6
1 / 16
6 / 380
8 / 532
0 / 204
9 / 2,148
3 / 7,744
柯文哲

2022年中華民國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中,民眾黨提出86名議員候選人,僅有14人當選,除此之外,還有8個選區都是「落選頭」。而直轄市長與縣市長選舉方面,柯文哲的接班人無黨籍台北市長候選人黃珊珊雖獲黃國昌支持,因藍綠歸隊的原因,以第三名落選。新竹市長候選人高虹安獲藍白合而當選。而桃園、宜蘭則是全軍覆沒[109]

民眾黨雖然在新竹縣市、台北市等地的議員催票率較高,但2022年選情偏冷,總體獲票率遠遠不如國民黨、民進黨兩大傳統政黨。且首次投入地方選舉經驗不足,也沒有基本盤組織,導致一些選區選票未能最大利用[110][111]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沈有忠認為民眾黨是第一次參與地方選舉,其結果還算可以[112]。而台灣大學副教授徐丞志表示,民眾黨在北市議員選舉的得票率是9.24%,遠低於無黨籍台北市長候選人黃珊珊的25.14%。全台灣民眾黨得票率有超過10%的只有新竹市,拿下14席議員,甚至比2018年時代力量的16席還少[113]

黨主席柯文哲表示民眾黨對地方經營仍需要時間,需要持續深耕地方。在缺乏在地議員支援下,柯文哲在2024總統選舉會走得顛簸。民眾黨在2024年立委選舉,要怎麼納盡更多賢才,也是柯文哲重要任務[114],柯文哲:「團結一切可團結的力量」[115]

批評與爭議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1.5 梁珮綺; 顧荃; 陳怡璇. 台灣民眾黨創立簡稱民眾黨 推柯文哲任黨主席. 中央通訊社. 2019-08-06 [2019-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2). 
  2. ^ 獨/全黨催繳中!傳民眾黨黨費繳納人數僅只一半. [2023-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0). 
  3. ^ 《台灣民眾黨章程》. [2022-0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8). 
  4. ^ 4.0 4.1 4.2 4.3 存档副本. [2022-12-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9). 
  5. ^ Taiwan's new centrist political party is struggling for space. The Nikkei. 2019-08-23 [2020-0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1). 
  6. ^ 梁珮綺. 柯文哲組黨瞄準國會 不分區著重社福與教育. 中央通訊社. 2019-08-01 [2019-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7). 陳思宇表示,台灣民眾黨走中間路線,愛台不反中,並指「對的人放在對的位置上」,沒有什麼不可能。 
  7. ^ 台灣民眾黨Logo視覺規範.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21). 
  8. ^ 8.0 8.1 8.2 8.3 顧荃; 梁珮綺. 趙蔚蘭 , 编. 台灣民眾黨簡稱正名民眾黨 允許雙重黨籍. 中央通訊社. 2019-08-06 [2019-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6). 
  9. ^ 9.0 9.1 9.2 9.3 方炳超. 台灣民眾黨成立!允許雙重黨籍、不收黨費,黨章宗旨貫徹「柯文哲理念」. 風傳媒. 2019-08-06 [2019-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7). 
  10. ^ 10.0 10.1 內政部. 政黨資訊. 內政部. 
  11. ^ 梁珮綺; 顧荃; 陳怡璇. 柯文哲:組黨要扛改變政治文化責任. 中央通訊社. 2019-08-06 [2019-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2). 
  12. ^ 12.0 12.1 周煊惠. 創「台灣民眾黨」 柯文哲:組黨爲扛起改變政治文化責任. 新頭殼. 2019-08-06 [2019-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31). 
  13. ^ 柯振中. 以「蔣渭水傳人」自居!柯文哲確組「台灣民眾黨」 網友:我也要入黨. ETtoday. [2019-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31). 
  14. ^ 顧荃台. 柯文哲創台灣民眾黨 內政部准了. 中央通訊社. 2019-08-27 [2019-08-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27). 
  15. ^ 楊正海. 柯P台灣民眾黨黨徽海選出爐 非最後版本. 聯合報. 2019-09-11 [2019-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7). 
  16. ^ 梁珮綺. 民眾黨官網疑遭駭 柯文哲要報警處理. 中央通訊社. 2019-09-16 [2019-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18). 
  17. ^ 台灣民眾黨政治獻金專戶啟用. Facebook. 台灣民眾黨-Facebook專屬頁面. 2019-09-18 –通过Facebook. 
  18. ^ 梁珮綺. 民眾黨首波立委提名 蔡宜芳與Z9吳達偉入列. 中央通訊社. 2019-09-22 [2019-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24). 
  19. ^ 梁珮綺. 民眾黨提18席區域立委背景囊括藍綠 多區三腳督. 中央通訊社. 2019-10-20 [2019-1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21). 
  20. ^ 梁珮綺. 民眾黨不分區名單 賴香伶蔡壁如黃瀞瑩入列. 中央通訊社. 2019-11-19 [2019-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9). 
  21. ^ 【Restart】歌詞版MV(Official Lyrics Video)|台灣民眾黨主題曲 (Youtube). 2019-12-24 [2022-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6). 
  22. ^ 邱瓊玉. 民眾黨黨歌曝光 號召全民「重啟這時代」. 聯合報. 2019-12-11 [2019-1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1). 
  23. ^ 方炳超. 民眾黨獲150萬票挺進國會 柯文哲:形成影子內閣為未來執政建立基礎. 風傳媒. 2020-01-11 [2020-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2). 
  24. ^ 高雄市第3屆市長補選結果. 中央選舉委員會. 2020-08-15 [2020-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4). 
  25. ^ 柯文哲與民進黨達共識 全力輔選、當選不入黨. 自由時報. 2014-06-16 [2014-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1-29). 
  26. ^ 打破「四不」原則? 柯P推薦民國黨影片曝光. [2022-1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13). 
  27. ^ 柯家軍多兩員!王致雅、黃玉芬今天簽署「柯P認同卡」. 風傳媒. 2018-09-08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4). 
  28. ^ 陳燕珩. 徐立信大黑馬 打趴藍綠戰將. 中國時報. 2018-11-25 [2020-0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5). 
  29. ^ 王富民、宮仲毅、陳柏安. 簽認同卡43選將合影 柯文哲坦言:大部分都不熟. 民視新聞. 2018-09-30 [2018-09-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7). 
  30. ^ 沈佩瑤. 「柯P認同卡」是另類黨證? 柯笑問:像嗎. 自由時報. 2018-08-23 [2018-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3). 
  31. ^ 晏明強 蕭介雲 李佳穎. 柯P認同卡很卡 另類組織戰失敗. 風傳媒. 2018-09-05 [2018-0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6). 
  32. ^ 全國不分區 林國成. 自由時報. [2020-01-18]. 
  33. ^ 方炳超. 蔡英文不是姚文智,韓國瑜不是丁守中」 柯文哲:三腳督要贏太難,還在研發原子彈. 風傳媒. 2019-07-17 [2019-07-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9-28). 
  34. ^ 陳清芳. 柯文哲組台灣民眾黨.幕僚:拚10席立委, 可能與郭台銘合作. 台灣公義報. 2019-07-31 [2019-07-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3). 
  35. ^ ETtoday新聞雲. 「餘生最大願望,送柯文哲進總統府」 蔡壁如:提名風波我一肩扛. [2022-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8). 
  36. ^ 陳宇義. 柯文哲稱墨綠討厭外省人 引來網友連環炮:每天都變色?. 芋傳媒. 2019-09-04 [2019-09-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3). 
  37. ^ TVBS. 朱立倫勝選機率增 蔡壁如估:藍白合作照舊. TVBS新聞網. 2021-09-25 [2021-09-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3). 
  38. ^ 陳蜀強; 李明鴻. 「不貪污的民進黨就是民眾黨」 柯文哲:我們做事清白. TTV NEWS. 2022-06-17 [2022-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30). 
  39. ^ 許玲瑄. 「蔡英文不貪污,但身邊每個都貪啊」柯文哲批:妳怎麼把國家搞成這樣子!. 風傳媒. 2019-08-05 [2019-08-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6). 
  40. ^ 沈佩瑤. 「為「貪污說」道歉?柯P:我講話就這樣 高興不高興隨便你. 風傳媒. 2019-08-06 [2019-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3). 
  41. ^ 林縉明. 左打民進黨、右批時力 徐永明嘆:柯文哲越來越藍營化. 中時新聞網. 2019-11-22 [2019-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3). 
  42. ^ 林麗玉. 談2022 柯文哲:基隆只要民眾黨提名 謝國樑就落選. 聯合報. 2022-07-26 [2022-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9). 
  43. ^ 黃雅琪. 確定不參選基隆市長 邱臣遠:民眾黨資源、人力有限. 鏡週刊. 2022-08-31 [2022-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3). 
  44. ^ 梁珮綺. 謝佳珍 , 编. 柯文哲8月6日過60歲生日 組台灣民眾黨. 中央社. 2019-07-31 [2019-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2). 
  45. ^ 梁珮綺. 張銘坤 , 编. 組台灣民眾黨 柯文哲:盼在藍綠外有選擇機會[影]. 中央社. 2019-08-01 [2019-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9-02). 
  46. ^ 陳家祥; 楊亞璇. 快訊/組黨打破藍綠體制 柯文哲:以民眾為本,台灣就是我們. 2019-08-01 [2019-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1). 
  47. ^ 周煊惠. 民眾黨不會成為兩黨側翼?柯P:單一選區兩票制 第三黨難存活. 新頭殼newtalk. 2019-08-06 [2019-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7). 
  48. ^ 魏莨伊. 柯談柔性政黨:就是允許雙重黨籍. 聯合報. 2019-08-02 [2019-1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3). 
  49. ^ 49.0 49.1 陳家祥. 柯文哲「不柔了」民眾黨主管不得雙重黨籍 5月收黨費1年500. ETtoday新聞雲. 2021年4月18日 [2021年4月1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1月29日). 
  50. ^ 民眾黨首場政策記者會 批藍綠財政紀律亂. [2020-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8). 
  51. ^ 柯文哲專訪4》柯文哲談政績:北市府可以連續7年沒舉債 還570億元. 中時新聞網. [2020-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2). 
  52. ^ 秦靖. 柯文哲很會還債?. [2020-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7). 
  53. ^ 林朝億、謝莉慧、周煊惠. 專訪系列4》柯文哲重批陳菊:不是妳上半生坐過牢 下半生就可為非作歹. 新頭殼newtalk. [2020-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01). 
  54. ^ 黃婉婷. 議員爆柯市府「挪用基金」釀電扶梯事故 北捷調紀錄駁斥:子虛烏有. 中時新聞網. [2022-03-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3). 
  55. ^ 健全能源政策 讓台灣不缺電. [2020-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1). 
  56. ^ 李承穎. 兩挺兩反 828四公投民眾黨表態了. 聯合報. 聯合報. [2021-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8). 
  57. ^ 【民眾黨公告】台灣民眾黨年度永續報告書正式發佈. www.tpp.org.tw. [2022-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3) (英语). 
  58. ^ 世界地球日聚焦淨零碳排 民眾黨團籲財政部速提碳稅版本. Rti 中央廣播電臺. [2022-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7) (中文(臺灣)). 
  59. ^ 實現居住正義 給人民買得起的家. [2020-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8). 
  60. ^ 民眾黨團三訴求推居住正義 籲藍綠跟上別裝睡. [2020-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6-13). 
  61. ^ 翻轉教育從首都開始 首都經驗進軍國會. [2020-11-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01). 
  62. ^ 聯合新聞網. 影/民眾黨為青年發聲 挺18歲公民權齊步走. 聯合新聞網. 20220503T114505Z [2022-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8) (中文(臺灣)). 
  63. ^ 民眾黨全台大眾走 宜花東6/23起跑. www.tpp.org.tw. [2022-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3) (英语). 
  64. ^ 支持18歲公民權 全台大眾走宜蘭站首發. tw.news.yahoo.com. [2022-07-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8) (中文(臺灣)). 
  65. ^ 聯合新聞網. 民眾黨發政黨首本永續報告書 「不可能成為一人政黨」. 聯合新聞網. 20210816T180506Z [2022-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8) (中文(臺灣)). 
  66. ^ 民眾黨2021年永續報告書出爐 蔡壁如:對158萬支持者的承諾. ETtoday新聞雲. 2022-05-27 [2022-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8) (中文(繁體)). 
  67. ^ 賴于榛. 民眾黨確定收黨費 每年500元最快5月上路. 中央通訊社. 2021-04-17 [2021-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03). 
  68. ^ 【老朋友,歡迎線上回娘家】. 台灣民眾黨於Facebook. 2021-06-01 [2021-06-01]
  69. ^ 綜合報導. 政治獻金僅民眾黨出現赤字 柯文哲討拍:同情的話可以捐錢給我們. 民視新聞網. 2021-10-08 [2021-1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9). 
  70. ^ 陳昀. 民眾黨募款責任額寬限3個月 柯文哲:不繳還想被提名?. 自由時報. 2021-12-29 [2021-12-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3). 
  71. ^ 呂晏慈. 不分區立委不好當!4政黨募款責任額比一比 這個黨每年得繳150萬. ETtoday新聞雲. 2022年11月3日 [2022年11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年1月17日). 
  72. ^ 林恕暉「我的姓名與狗狗連結」 寫千字文宣布辭民眾黨中評會主委、退黨. 上報. 2022年12月30日 [2022年12月30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年1月13日). 
  73. ^ 林銘翰. 退黨後收到柯文哲訊息索討20萬 林恕暉:你只想要錢?. 聯合報. 2023-01-01 [2023-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3). 
  74. ^ 邱國強. 國台辦:肯定柯文哲的積極言論. [2015-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3). 
  75. ^ 政治中心. 柯文哲稱「兩岸非外交關係」…國台辦:「對此表達讚賞」!. [2019-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3). 
  76. ^ 76.0 76.1 76.2 方炳超. 台灣民眾黨成立!允許雙重黨籍、不收黨費,黨章宗旨貫徹「柯文哲理念」. 風傳媒. 2019-08-06 [2019-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7). 
  77. ^ 林銘翰. 請辭參選不等於當選…立院「薪水小偷」不去開會更惹議. 聯合報. 2022-11-18 [2022-1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4). 
  78. ^ 78.0 78.1 綜合報導. 才罵人「落跑者」就推高虹安參選 四叉貓翻民眾黨「回力鏢」打臉史. 自由時報. 2022-07-11 [2022-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8). 
  79. ^ 王子菱. 高虹安、賴香伶帶職參選挨批 柯文哲嗆民進黨雙標黨:每槍都打到自己人. Newtalk新聞. 2022-07-11 [2022-07-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8). 
  80. ^ 沈如峰. 蔣萬安辭立委表參選決心 柯文哲:何必那麼做作. 中央通訊社. 2022-11-10 [2022-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7). 
  81. ^ 生活. 蔣萬安辭立委影響選情?柯文哲隨口回「這一句」. 壹蘋新聞網. 2022-11-10 [2022-1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8). 
  82. ^ 中時新聞網. 民眾黨成立「國家治理學院」即刻備戰2022與2024 - 政治. 中時新聞網. [2022-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8) (中文(臺灣)). 
  83. ^ 張潼; 林子涵. 台灣民眾黨 創黨幹部名單曝光. 中國時報. 2019-08-06 [2019-08-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7). 
  84. ^ 陳昀. 民眾黨首次「黨政會議」 柯P、5立委會師黨部. 自由時報. 2020-02-05 [2020-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3). 
  85. ^ 陳昀. 堅持立院開黨政會報? 柯文哲:節省時間啊!. 自由時報. 2020-09-03 [2020-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8). 
  86. ^ 周煊惠. 柯文哲開黨政會報 民眾黨將海選政黨推薦監委. 新頭殼newtalk. 2020-02-26 [2020-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3). 
  87. ^ 陳昀. 民眾黨團提「滿月成績單」 自詡最能監督的在野黨. 自由時報. 2020-04-01 [2020-04-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8-31). 
  88. ^ 綜合報導. 柯文哲「管好狗」風波讓人切心 當事人宣布退出民眾黨. 菱傳媒. 2022-04-14 [2022-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3). 
  89. ^ 楊亞璇. 快訊/摩鐵幽會蔡宜芳 張益贍遭民眾黨火速開除黨籍. ETtoday. 2020-03-11 [2020-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5). 
  90. ^ 周煊惠. 民眾黨最高決策會議爭議頻傳 中央委員斥媒體抹黑、騙點閱. New Talk新聞. 2021-03-15 [2021-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6). 
  91. ^ 陳燕珩. 【主席搞雙標】柯文哲爆獨厚國王人馬 怒飆中央委員:你選上了不起啊?. 上報. 2021-03-08 [2021-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26). 
  92. ^ 陳雅婷; 崔家齊. 林富男:呼籲陸客每日來台配額應倍增」. 中國評論通訊社. 2015-02-26 [2015-0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7). 
  93. ^ 梁珮綺; 郭建伸. 張益贍辭北市文基會副執行長 遭民眾黨開除黨籍. 中央社. 2020-03-11 [2020-03-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7). 
  94. ^ 方炳超. 民眾黨中央委員、中評委出爐 柯文哲提名3中央委員2人高票當選. 風傳媒. 2021-01-10 [2021-01-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19). 
  95. ^ 綜合報導. 民眾黨高層惹議!竟稱「哪個選區有仇人?提名你鬥掉他」. 自由時報. 2019-08-31 [2019-08-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3). 
  96. ^ 東森新聞. 「哪區有仇人就鬥掉他!」民眾黨高層言論挨轟. 東森新聞. 2019-09-01 [2019-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3). 
  97. ^ 陳燕珩. 【主席搞雙標】柯文哲爆獨厚國王人馬 怒飆中央委員:你選上了不起啊?. 上報. 2021年3月8日 [2021年3月8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2月23日). 
  98.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台灣民眾黨雲縣黨部遷址 與縣議員參選人林靖冠服務處合併運作 - 2022 九合一選舉.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2-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3) (中文(臺灣)). 
  99. ^ 聯合新聞網. 提前辭民眾黨主席 柯文哲:還是要競選連任. 2022九合一選舉. [2022-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2) (中文(臺灣)). 
  100. ^ 郭建伸; 劉冠廷. 在野大聯盟藍樂觀其成 時力:言之過早. 中央通訊社. 2020-01-13 [2020-0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3). 
  101. ^ 薛孟杰. 在野大聯盟有譜? 國民黨願與民眾黨同推民生經濟. CTWANT. 2020-01-18 [2020-01-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4). 
  102. ^ 趙婉淳; 林縉明. 在野大聯盟 藍白合作有譜. 中國時報. 2020-01-19 [2020-0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4). 
  103. ^ 拋在野大聯盟 民眾黨:議題、理念合作 時力:雞兔不能同籠. 聯合新聞網. 2020-01-15 [2020-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5). 
  104. ^ 蔡壁如拋在野大聯盟 邱顯智再舉多例:不清楚民眾黨立場. 自由時報. 2020-01-16 [2020-0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6). 
  105. ^ 聯合新聞網. 民眾黨成立防疫小組 批中央淪為數字播報中心. 聯合新聞網. 20220502T121146Z [2022-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14) (中文(臺灣)). 
  106. ^ 台灣民眾黨,政治落實在生活的每一天. www.tpp.org.tw. [2022-07-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1) (英语). 
  107. ^ 李秉芳. 民眾黨不分區名單出爐:平均年齡41歲,過半來自海選. 關鍵評論網. 2019-11-19 [2020-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20) (中文(臺灣)). 
  108. ^ 邱瓊玉. 民眾黨國會至少拿4席 柯文哲:革命分階段今天是起點. 聯合新聞網. 2020-01-11 [2020-01-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11) (中文(臺灣)). 
  109. ^ 民眾黨提名86名議員僅當選14席 柯文哲:地方經營仍需時間. [2022-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9). 
  110. ^ 父批民眾黨配票不公才輸學姊 陳思宇揭「退群不退黨」原因. [2023-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08). 
  111. ^ 高票當選擠掉陳思宇遭質疑配票有問題 「學姊」曝民眾黨難處. [2023-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17). 
  112. ^ 九合一選舉負面選戰和低投票率對小黨不利,第三勢力搶灘地方議會選得如何?. [2022-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1-21). 
  113. ^ 北市議員得票,徐巧芯只排第6!台大教授驚呼:黃瀞瑩好驚人. [2022-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8). 
  114. ^ 民眾黨首張成績單不理想!柯文哲問鼎2024現警訊. [2022-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27). 
  115. ^ 有望與黃國昌再合作?柯文哲:團結一切可能力量. [2022-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23). 

外部連結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