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隧道 (香港)
此條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9年12月28日) |
海底隧道(英語:Cross-Harbour Tunnel,CHT),簡稱紅隧、海隧、舊隧,因隧道在九龍著陸點位於紅磡灣,故多稱為紅磡海底隧道,是香港首條連貫香港島和九龍半島的過海行車隧道,是香港以至世界最繁忙的行車隧道之一,隧道人員獲授權執行香港法例368章《行車隧道(政府)條例》,港島段由原奇力島填海建造而成。
沿革编辑
香港最早草擬跨越維多利亞港的基建設施,可追溯到1901年[3];而在20年後,港英政府亦曾經提出維港大橋的藍圖。大橋以中環畢打街為起點,延伸至尖沙咀廣東道,同時可供汽車、電車、人力車及行人使用[4]。
而戰後1948年發表的《亞拔高比報告》,首次提出以海底隧道形式,從尖沙咀來往中環,以紓緩交通及完善維港兩岸的運輸系統。
跨海大橋方案编辑
1961年,維多利亞發展有限公司提出興建維港跨海大橋的方案,大橋兩岸的出入口跟現在的紅磡海底隧道相若。此方案與當時海底隧道方案競爭,不過政府最後選擇海底隧道,基於以下主要原因:
港英政府銳意開拓銅鑼灣、紅磡、尖沙咀經濟,決定隧道現有之出入口位置。1965年,鍾士元預見四線行車隧道會迅速飽和,曾提出六線方案,惜因成本過高未獲採納[5]。
概要编辑
紅磡海底隧道於1969年9月1日動工,由保華與英美兩家建築公司的聯合體承建,於1972年8月2日通車,耗資港幣3.2億港元。隧道全長1,860米,以沉管方式建造(而隧道沉管於黃埔船塢製造),由15節鋼製沉管組成,車速限制每小時70公里。由香港隧道有限公司(港通控股有限公司前身)以「建造、營運、移轉」形式興建及經營,在1980年代起,當時兩方的隧道出入口亦以中英文標示公司名稱;唯專營權在1999年9月1日屆滿後,原本以中文標示公司名稱部份被廣告招牌擋上,而英文公司名稱部份也在其後更改為「CROSS-HARBOUR TUNNEL」並沿用至今。隧道跨越維多利亞港,將九龍半島和香港島兩岸獨立的道路網絡連接起來。海底隧道南端出入口位於奇力島,位於港島銅鑼灣避風塘當時的位置。因工程關係,該島已與香港島連接。北端出入口位於紅磡灣填海區。收費廣場位於紅磡灣出口,共有16個收費亭,其中10個為人手收費亭,2個為專利巴士專用的快易通自動繳費亭,而餘下4個為快易通專用的自動繳費亭。2017年12月3日起,駕車人士可以在海底隧道的人手收費亭,以八達通或本地發行的非接觸式信用卡(包括Visa payWave、感應式Mastercard及銀聯閃付[6])拍卡繳付隧道費。
接駁交通编辑
紅隧九龍入口位於港鐵紅磡站旁,由於東鐵綫於2022年5月15日前未能直接過海,不少新界東部的居民會先乘搭東鐵綫到紅磡站,再前往紅隧收費廣場的巴士站再轉乘過海巴士,特別在早上上班時間,過海隧道巴士站經常擠滿乘客,排隊上車的人龍有時更長至連接港鐵紅磡站的天橋。為此巴士公司會為部分路線於繁忙時間安排空車由過海隧道巴士站開出,疏導轉車乘客。
通車儀式编辑
1972年8月2日,第25任香港總督麥理浩爵士(Baron MacLehose of Beoch)主持啟用剪綵儀式,宣佈紅磡海底隧道正式通車啟用,由影視紅星沈殿霞乘坐的一輛老爺車,隨即駛過紅磡海底隧道,成為第2位正式使用紅磡海底隧道的市民。真正第1位正式使用的人是拍攝當天情況的攝影師。[7][8]
使用狀況编辑
海底隧道是香港最繁忙的4線行車隧道之一,也是香港最繁忙、使用率最高的道路,其次為獅子山隧道。紅隧4線雙程行車的舊式設計,使隧道的行車流量早於1982年便告飽和,幾乎全日都會出現交通擠塞。因此由1984年6月1日起,當局在隧道原有收費外,向所有車輛徵收隧道稅,冀減低流量,但成效甚微。後來政府決定建設東區海底隧道以分流部分車輛以減輕壓力,東隧在1986至1989下半年期間興建,但東隧往返港島東及九龍東,且行車時間長和距離較遠,不及紅隧方便,致使紅隧交通依舊擠塞,更延續至今。據2021年資料顯示,每月行車架次為約3,384,000架次,較另外兩條跨越維多利亞港的海底隧道高。[9]
擠塞情況编辑
雖然先後有東區海底隧道及西區海底隧道通車分流,但由於兩隧收費較紅隧高昂(收費由港幣13元至200元不等),且地理位置又不及紅隧方便,故紅隧擠塞的情況不但未有改善,而且日益惡化,尤其在繁忙時間、周末及假日前夕,紅隧交通必定癱瘓,連接紅隧的道路,包括公主道、加士居道天橋、暢運道、漆咸道南、漆咸道北、東九龍走廊、堅拿道天橋、告士打道、維園道及東區走廊,亦會嚴重擠塞,沙中線工程期間更影響部份路段,加重擠塞情況,甚至到午夜12時仍可見到車龍。而香港仔隧道亦受紅隧倒塞的車龍影響,繁忙時間內有機會間歇性封閉,南港島線於2016年12月28日通車後,香港仔隧道及堅拿道天橋車流才稍為回落。各2015年紅隧平均每日行車量達115,722架次,相比其設計用量8萬架次,超出近半[10]。
其後東區海底隧道及大老山隧道的30年專營權分別已於2016年8月7日及2018年7月11日屆滿,香港政府收回管理,但由於香港2號幹線行車隧道(即東區海底隧道及大老山隧道)位置相對香港1號幹線行車隧道(紅磡海底隧道及獅子山隧道)而言偏遠,早已定位往返新界東、九龍東和港島東,對分流紅磡海底隧道擠塞幫助有限。加上香港3號幹線的西區海底隧道多次加價,即使中環灣仔繞道於2019年2月24日全面通車[11],西隧出口配套交通改善,但政府實施三隧分流告吹;東鐵綫紅隧過海段已於2022年中投入服務,鐵路能夠取代部分過海巴士及私家車的需求,但估計要到2023年8月西區海底隧道的30年專營權屆滿並調整3條過海隧道的收費後,紅隧擠塞情況才會進一步改善。長遠而言,要到2025/2026年中九龍幹線通車後,紅隧九龍入口附近的加士居道天橋、漆咸道北及東九龍走廊擠塞情況得到改善後,紅隧擠塞情況料得到明顯改善。
中環灣仔繞道於2019年2月24日全面通車後,告士打道、維園道及東區走廊的擠塞情況才稍為改善。
年份 | 總行車架次 | 平均每日行車架次 |
---|---|---|
2021 | 39,219,135 | 107,450 |
2020 | 38,354,452 | 104,794 |
2019 | 38,937,866 | 106,679 |
2018 | 41,040,724 | 112,440 |
2017 | 41,527,796 | 113,775 |
2016 | 41,972,669 | 114,679 |
2015 | 42,238,498 | 115,722 |
2014 | 42,044,261 | 115,190 |
2013 | 42,615,079 | 116,754 |
2012 | 43,265,924 | 118,213 |
2011 | 43,998,983 | 120,545 |
2010 | 44,131,405 | 120,908 |
2009 | 44,318,966 | 121,422 |
2008 | 44,375,838 | 121,245 |
2007 | 44,868,083 | 122,926 |
2006 | 45,211,232 | 123,866 |
2005 | 44,841,874 | 122,854 |
2004 | 44,531,873 | 121,672 |
2003 | 43,712,002 | 119,759 |
2002 | 43,803,347 | 120,009 |
2001 | 43,962,068 | 120,444 |
2000 | 44,048,034 | 120,350 |
1999 | 42,945,156 | 117,658 |
1998 | 43,803,759 | 120,010 |
1997 | 44,952,697 | 123,158 |
1996 | 45,374,462 | 123,974 |
1995 | 44,997,886 | 123,282 |
1994 | 45,178,895 | 123,778 |
1993 | 44,912,073 | 123,047 |
1992 | 44,323,277 | 121,102 |
1991 | 43,855,437 | 120,152 |
1990 | 43,199,456 | 118,355 |
1989 | 42,841,370 | 117,374 |
1988 | 42,716,683 | 116,712 |
1987 | 40,546,149 | 111,085 |
1986 | 38,004,593 | 104,122 |
1985 | 36,157,734 | 99,062 |
1984 | 36,778,461 | 100,488 |
1983 | 39,488,095 | 108,187 |
1982 | 39,780,344 | 108,987 |
1981 | 38,645,000 | 105,877 |
1980 | 35,265,000 | 96,352 |
1979 | 32,126,000 | 88,016 |
1978 | 27,306,000 | 74,811 |
1977 | 21,870,000 | 59,918 |
1976 | 18,218,000 | 49,776 |
1975 | 15,193,322 | 41,626 |
1974 | 14,203,887 | 38,915 |
1973 | 12,479,485 | 34,190 |
1972 | 4,017,066 | 26,780 |
事件编辑
寶珊道山泥傾瀉事件编辑
1972年6月18日晚上8時55分在香港香港島半山區寶珊道發生的山泥傾瀉,駐港英軍奉召到場救災,更從九龍和新界的軍營派出車隊支援,並駛經尚未啟用的紅磡海底隧道。
管道維修编辑
平日凌晨時份,紅隧僅有的2條管道其中一條會停止使用以便維修。剩下的一條管道則會改為雙程行車,並會收緊車速限制。2001年紅隧曾無法在凌晨完成重鋪路面的工程,使紅隧在上班繁忙時間仍需要維持單管道行車,幾乎完全癱瘓港島和九龍的交通[13],車龍成「十字型」分成東西向和南北向兩段,分別由港島東區的太古城伸至西區的西營盤,以及由九龍公主道、窩打老道伸延至香港仔隧道及香港島南區。
示威影響编辑
2019年8月3日九龍大遊行中,示威者曾兩度衝出紅隧位於紅磡一端的收費廣場,並阻塞大多數車道,兩次均導致交通受阻達到約一小時;而在翌晚的示威行動,亦有示威者再在銅鑼灣一端阻塞隧道入口。這次示威行動是紅磡海底隧道通車47年以來,首次遭到人為堵塞。而在其後的8·5三罷行動,隧道收費廣場在早上再次被示威者堵塞,連同在港鐵及其他幹道進行的不合作運動,導致全港交通一度癱瘓。同月25日的荃葵青大遊行後,部分示威者改往尖沙咀堵塞道路,並一度再衝擊紅隧收費廣場,當中部分人破壞收費亭上的八達通機及自動收費設施。
2019年11月14日,示威者堵塞紅隧,佔領香港理工大學至紅磡站的行人天橋,同時往橋下的路面拋下大量雜物,並用雜物堵塞道路投擲汽油彈,並破壞隧道行政大樓、交通管理系統等設施[14],並焚燒紅隧收費亭[15][16]。紅隧交通癱瘓,當局宣佈紅隧短期內將不能重新通車[17][18]。運輸署與渡輪營辦商合作,臨時開辦紅磡碼頭來往灣仔碼頭及九龍城碼頭來往灣仔碼頭的免費航線往來維港兩岸,以疏導土瓜灣、紅磡往返港島的交通[19],並協調巴士公司將原經紅隧之巴士路線改經東隧或西隧,以及加強東隧、西隧巴士路線班次[20]。
2019年11月27日上午五時起,受示威活動影響封閉長達13日的紅磡海底隧道,清晨5時恢復通車,車輛陸續駛過收費通道。所有收費亭已修復,如常運作,只有信用卡拍卡付款服務要暫停[21]。所有途經紅隧的巴士線亦恢復行駛,而兩條臨時免費渡輪線則運作至11月29日[22]。
行車時間監察系統编辑
近年運輸署在海底隧道及其餘兩條海底隧道安裝了行車時間監察系統,並在港九通往隧道的主要道路設置行車時間顯示板,顯示經3條隧道過海的預計行車時間,方便駕駛人士選擇使用最方便的海底隧道及行車路線。
隧道職工會编辑
紅磡海底隧道設有職工會,分別為香港隧道及公路幹線從業員總會紅磡海底隧道分會(工聯會屬會,登記編號:853),理事長為辛榕城;另一工會為香港收費道路從業員協會(職工盟屬會,登記編號:926)。
過往多年的收費编辑
以下費用皆以港幣計算。
分類 | 車輛類別 | 1972年8月2日 至 1984年5月31日 |
1984年6月1日 至 1999年8月31日 |
1999年9月1日 至 2019年2月16日 |
2019年2月17日 至今 | |
---|---|---|---|---|---|---|
1 | 摩托車/機動三輪車 | $3 | $4 | $8 | ||
2 | 私家車 | $5 | $10 | $20 | ||
的士 | $10 | |||||
3 | 公共及私家小型巴士 | $8 | ||||
4 | 總重5.5公噸或以下的輕型貨車 | $15 | ||||
5 | 總重5.5至24公噸的中型貨車 | $10 | $20 | |||
6 | 總重超逾24公噸的重型貨車 | $15 | $30 | |||
7 | 公共及私家單層巴士 | 專營 | $10 | 免費 | ||
非專營 | $10 | |||||
8 | 公共及私家雙層巴士 | 專營 | $15 | 免費 | ||
非專營 | $20 | |||||
9 | 超過兩條車軸的車輛,每條車軸額外收費 | 專營巴士 | $5 | $10 | 免費 | |
其他車輛 | $10 |
鄰近地標编辑
鄰近交通编辑
交通路線列表 | |||||||||||||||||||||||||||||||||||||||||||||||||||||||||||||||||||||||||||||||||||||||||||||||||||||||||||||||||||||||||||||||||||||||||||||||||||||||||||||||||||||||||||||||||||||||||||||||||||||||||||||||||||||||||||||||||||||||||||||||||||||||||||||||||||||||||
---|---|---|---|---|---|---|---|---|---|---|---|---|---|---|---|---|---|---|---|---|---|---|---|---|---|---|---|---|---|---|---|---|---|---|---|---|---|---|---|---|---|---|---|---|---|---|---|---|---|---|---|---|---|---|---|---|---|---|---|---|---|---|---|---|---|---|---|---|---|---|---|---|---|---|---|---|---|---|---|---|---|---|---|---|---|---|---|---|---|---|---|---|---|---|---|---|---|---|---|---|---|---|---|---|---|---|---|---|---|---|---|---|---|---|---|---|---|---|---|---|---|---|---|---|---|---|---|---|---|---|---|---|---|---|---|---|---|---|---|---|---|---|---|---|---|---|---|---|---|---|---|---|---|---|---|---|---|---|---|---|---|---|---|---|---|---|---|---|---|---|---|---|---|---|---|---|---|---|---|---|---|---|---|---|---|---|---|---|---|---|---|---|---|---|---|---|---|---|---|---|---|---|---|---|---|---|---|---|---|---|---|---|---|---|---|---|---|---|---|---|---|---|---|---|---|---|---|---|---|---|---|---|---|---|---|---|---|---|---|---|---|---|---|---|---|---|---|---|---|---|---|---|---|---|---|---|---|---|---|---|---|---|---|---|---|
九龍新界巴士
大嶼山或機場巴士 九龍新界巴士
|
途經之公共交通服務编辑
圖片编辑
流行文化编辑
參考資料编辑
- ^ 存档副本. [2015-07-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5).
- ^ 2.0 2.1 2.2 專營巴士為免費
- ^ 隧道工程師在扶輪社講 海底隧道建築工程 後年完成疏導交通. 華僑日報. 1970-11-16.
- ^ Hugh Farmer. Proposed iron bridge connecting HK Island – Kowloon pre-1921. The Industrial History of Hong Kong Group. 2016-07-18 [2018-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6).
- ^ 余震宇. 五十年前鍾士元的紅隧六線方案. 壹週刊. 2018-11-23 [2018-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1-27).
- ^ 拍卡過隧道!城隧月尾先行 一文睇晒各隧道實施時間表. [2018-02-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06).
- ^ 沈殿霞港式娛樂的隕落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3日 三聯生活周刊
- ^ 2011年8月2日 《成報》[永久失效連結]
- ^ 運輸署. 隧道、青嶼幹線及汽車渡輪統計數字-表 3.1 (a)-海底隧道 (PDF). [2021-06-2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6-24).
- ^ 2016運輸資料年報 - 交通流量 - 海底隧道. [2017-05-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3-21).
- ^ 存档副本. [2019-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18).
- ^ 運輸署歷年運輸資料年報. [2021-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 ^ 铺路漏油惹麻烦红隧交通大瘫痪. 2001-11-27 [2011-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4-07).
- ^ 修例風波:示威者堵路縱火 紅隧來回方向封閉. 東方日報. [2020-05-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22) (中文(香港)). 已忽略文本“date-2019-11-14” (帮助)
- ^ 修例風波:紅隧收費亭疑再遭縱火 消防救熄. 東網. 2019-11-15 [2019-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7).
- ^ 紅隧收費亭遭兩度縱火 傳出爆炸聲. 巴士的報. 2019-11-14 [2019-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7).
- ^ 【大三罷】政府:紅隧短期內未能開通 盡快擬定修復計劃. 頭條日報. 2019-11-16 [2019-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6).
- ^ 政府稱紅隧短期內未能開通. 香港電台. 2019-11-16 [2019-11-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17).
- ^ 運輸署設免費渡輪服務 來回灣仔至紅磡、九龍城碼頭. 明報. 2019-11-19 [2019-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0).
- ^ 政府:紅隧受破壞 短期難開通. 思考香港. 2019-11-18 [2019-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09).
- ^ 紅隧恢復通車 九龍入口開始出現車龍. 香港電台. 2019-11-27 [2019-1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1-27).
- ^ 紅隧清晨5時已恢復通車 惟信用卡繳費服務仍暫停. Apple Daily 蘋果日報. [2019-11-29].
- ^ 銅鑼灣鵝頸橋—牛頭角及觀塘. [2016-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7).
- ^ 中環/灣仔>牛頭角及觀塘. [2016-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7).
- ^ 觀塘協和街>跑馬地馬場. [2016-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0).
- ^ 西貢市中心—銅鑼灣登龍街. [2016-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1).
- ^ 慈雲山>西灣河及北角>紅磡及土瓜灣. [2016-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2).
- ^ 慈雲山>銅鑼灣及灣仔. [2016-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2).
- ^ 筲箕灣站—土瓜灣欣榮花園. [2016-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2).
- ^ 筲箕灣站—旺角砵蘭街. [2016-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2).
- ^ 旺角銀行中心—筲箕灣. [2016-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2).
- ^ 旺角銀行中心—灣仔天樂里. [2016-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0).
- ^ 旺角銀行中心—西環. [2016-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3).
- ^ 中環蘭桂坊>旺角. [2016-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1).
- ^ 石澳>旺角. [2016-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5).
- ^ 銅鑼灣鵝頸橋>旺角/青山道. [2016-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20).
- ^ 荃灣福來邨—灣仔站. [2016-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1).
- ^ 銅鑼灣鵝頸橋—大埔及上水. [2016-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10).
外部連結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海底隧道 |
香港1號幹線 | ||
黃竹坑道 – 香港仔隧道 – 黃泥涌峽天橋 – 堅拿道天橋 – 海底隧道 – 康莊道 – 公主道 – 窩打老道 – 獅子山隧道公路(包括獅子山隧道及第二獅子山隧道) – 沙田路 – 大埔公路-沙田段 | ||